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建 《地质通报》2014,33(10):1550-1561
福建南平钽铌矿是亚洲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钽铌矿床,也是中国钽铌金属矿的重要产地。南平钽铌矿在构造上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南缘,矿区内广泛发育有中—新元古界变质岩系。钽铌矿多呈脉体,沿变质岩系的片理或层理侵入,矿脉与围岩的关系清晰。这些脉体是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的4类花岗伟晶岩分异—演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矿化伟晶岩中分带和交代蚀变作用均十分发育,稀土元素的矿化与伟晶熔体的结晶分异及后期热液蚀变作用有较密切的关系。稀土元素和磷酸盐矿物含量很多,这在国内外同类型伟晶岩中不常见。同时该地区也是新矿物——南平石的唯一产地。钽铌矿物是矿化伟晶岩中Ta和Nb元素的最主要载体,Ta含量大于Nb,还有其他可综合利用的稀土元素。闽西北地区具有进一步寻找此类型矿化伟晶岩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生稀有稀土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袁忠信  白鸽 《矿床地质》2001,20(4):347-354
内生稀有稀土矿床在我国广泛分布,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喜马拉雅期。矿床类型主要有碱性岩型、花岗岩型及花岗伟晶岩型三大类型。碱性岩型矿床的形成时代从元古宙到喜马拉雅期,主要集中在中元古代及华力西-印支期。这类矿床多分布在地台稳定区的边缘,常沿深断裂或裂谷带延展方向呈群分布。花岗岩型矿床绝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期,主要见于南岭及其邻区。成矿花岗岩常是花岗岩复式岩体的晚期侵入体,沿大岩体周边或隐伏岩体上方作定向分布。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华力西-印支期,大多数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内。褶皱带内的复背斜及更次一级背斜的轴部及倾没端常是矿化伟晶岩的赋存场所。以攀西裂谷带内的牦牛坪、茨达等碱性岩型矿床,赣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西华山、荡坪等花岗岩型矿床,闽西北加里东褶皱带内的溪源头、西坑等花岗伟晶岩型矿床为例具体地描述了三类矿床在空间上的定向分布。西部地区是找寻大型内生稀有稀土矿床极有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陈国建 《福建地质》2014,33(4):262-270
福建南平是我国重要的花岗伟晶岩型矿田之一,伟晶岩主要产出在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中.伟晶岩脉的形成和加里东期西芹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根据伟晶岩主要矿物成分和所含Nb、Ta、Sn等元素可分为白云母-钾长石-早期钠长石型(Ⅰ)、白云母-钠长石-钾长石型(Ⅱ)、白云母-钾长石-钠长石型(Ⅲ)和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型(Ⅳ).对矿田中的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西芹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中的Nb、Ta、Sn地球化学做了详细研究.认为南平伟晶岩是在区域地层和相关花岗岩中Nb、Ta、Sn含量具有高背景值的环境中产生的.伟晶岩在形成过程中,Nb、Ta、Sn元素伴随伟晶熔体的分异、演化及交代作用,其含量向晚期趋于增高,在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Nb、Ta、Sn构成了工业矿体,而且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正>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西南角、滇东南坳褶断带文山-马关隆起南端(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区内岩浆活动发育,形成以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和加里东期南温河花岗岩(南捞片麻岩)为核心的隆起状构造——"南温河变质核杂岩"(张世涛等,1998;云南地矿局区调队,1999)或"老君山变质核杂岩"(李东旭等,2000)。区内主要矿床大都围绕老君山变质核杂岩产出,与南温河花岗岩和老君山花岗岩有较好的时空耦合性:加里东期主要形成  相似文献   

5.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华山钨矿床位于江西大余西华山复式岩体的西南部,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侧.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和不同的形成方式。根据与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关系,将中国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成因类型:深成型花岗岩和火山型花岗岩。 (1)深成型花岗岩是指在地槽发展的褶皱回返时期形成的花岗岩类。这类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内,如产于阴山古陆东端前寒武纪褶皱带中的前寒武纪花岗岩、产于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中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产于天山东端、内蒙大兴安岭和吉黑海西褶皱带中的海西期花岗岩等,皆属于此类。在这类花岗岩分布地区一般不出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花岗岩类属华南褶皱系五指山坳陷带西段“儋县岩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少量英云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类划分为9个单元,归并为2个超单元和1个独立单元。其岩石为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侧斜型式。分属于加里东造山运动晚期板内裂谷型花岗岩和海西造山运  相似文献   

8.
樟东坑钨矿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诸广山隆起东侧,定位于洪水寨-圆洞花岗岩基外接触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是赣南崇-犹-余矿集区的重要钨矿床之一。樟东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矿区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见隐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至少可分两种产出岩相,一是花岗岩主体,岩性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顶面海拔高度为126  相似文献   

9.
青河石(Qingheiite)是一种磷酸盐的新矿物。发现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西北部的白云母伟晶岩中,以地名命名。标本现存地质部地质博物馆和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陈列馆。 一、地质概况 新矿物产出地区属于东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北缘(晚加里东褶皱与海西褶皱)。出露的地层主要属奥陶系、志留系的变质复理式建造,其次是泥盆系的火山碎屑岩和石炭系的砂岩、砂页岩、变砂岩、灰岩和板岩等。海西期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及与之有  相似文献   

10.
朱富社  杨安林  卞利 《地下水》2014,(4):187-189
光石沟铀矿床是北秦岭东段具较大规模的伟晶岩铀矿床,铀成矿与加里东期花岗岩、伟晶岩密切相关。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矿区内灰池子岩体与外接触带小岩株存在40 Ma的时差,小岩株与黑云母伟晶岩脉有30 Ma的时差,这些花岗质岩石是加里东期一次熔融事件的系列岩石组合。伟晶岩型铀矿是富铀残余岩浆半原地侵位的同生铀矿床,铀矿化、铀矿体受黑云母伟晶岩脉控制。在大毛沟岩株白岗质花岗岩(419 Ma)新生锆石内核(残留锆石),第一次获取了与下元古界秦岭群同位素年龄一致的年龄信息(1980.5 Ma),为研究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与秦岭群的关系,岩浆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
丹凤地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陕、豫交界处,夹持于商丹构造带与朱夏构造带之间,是我国伟晶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根据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和近年铀矿科研成果,文章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北秦岭造山带东段伸展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伟晶岩型铀矿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找矿方向。研究认为,北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拉伸作用在丹凤地区表现明显,同期产生的富钾花岗岩-伟晶岩是铀的主要来源;历经多次区域热流变质、韧性流变变形并叠加热接触变质作用,对主要变质体中铀的活化、迁移起到了累积作用;同期产生的区域A型褶皱为有利的成矿空间。区内早泥盆世富钾花岗岩小岩体外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或小岩体内部粗-伟晶状正长花岗岩分布区,是今后找矿的有利地段。明确指出,区内主要铀矿床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其连 《福建地质》1990,9(1):61-66
间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广泛分布着稀土和稀有金属矿产,本文着重从矿产区域分布和产出地质条件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产于混合岩带的稀土金属矿产与雪峰期至加里东期混合岩化阶段形成的含稀土混合岩有联系,各种类型含稀有元素伟晶岩是混合岩化的加里东期含白云母花岗岩的侵入活动有联系。由于岩体形成时迁移距离、定位深度和围岩条件的不同,因而在混合岩区形成以含铍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在混合岩带外侧高绿片岩相变质岩区形成以含铌钽为主的稀有元素伟晶岩带,构成了闽北变质岩区内独特的稀土和稀有金属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及矿点地质概况晶质铀矿矿化点,位于东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前称“秦岭地轴”)西段。褶皱带中,秦岭群(前称太华群)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加里东混合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体、岩脉群发育其中,东西向压扭性构造是该区主要构造形迹。矿化区南缘,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片岩等变质岩。矿化区内,火成岩广泛发育,以中粗粒钾质花岗岩为主,次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花岗岩。压扭性断裂构造发育,多属矿后断裂。  相似文献   

14.
湖南产铀花岗岩体主要分布在湘南和湘东南地区,属扬子板块南缘至华夏板块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区,主要有诸广山、九嶷山、苗儿山等产铀岩体,岩体是由志留、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岩浆侵入体构成的大型复式花岗岩体,花岗岩具有富碱、富钾和铁镁成分较高的特征,原始铀含量高,铀钍分异明显,铀趋向侏罗纪补体富集,在较晚期次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是铀成矿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龙首矿位于金川硫化铜镍矿位于阿拉善地台西南缘,龙首山拱断束(褶断带)北部。南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走廊过渡带,北接阿拉善地台潮水中、新生代坳陷。本区不仅具有地台区主要基底层的特征,又受到北祁连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  相似文献   

16.
<正>1地质背景酒东盆地大地构造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阿拉善地块之间走廊过渡带上,是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工作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斜坡构造单元之上(王崇孝等,2005;李奋其等,2006)。盆地北部基底由前震旦系龙首山群结晶变质岩系和海西期花岗岩类组成。构造相对稳定,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盆地盖层为三叠系、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及新近系。下白垩统新民堡群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1地质概况北秦岭铀成矿带东起陕西省商南,西至甘肃省天水,呈近东西向伸展。长约550 km,宽40~60 km,面积约22万km2,是较窄长的一个地质单元。北秦岭成矿带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昆仑—秦岭活动带北带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强烈复杂,是一条重要的花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和变质混合岩型铀成矿带。天水—宝鸡地区位于北秦岭铀成矿带西段,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加里东褶皱带的志留—泥盆纪深成花岗岩套是通常所说的较新花岗岩,与其共生有喷出岩,它是最广泛研究过的钙—碱性岩浆作用与造山运动有关的一个实例。虽然近代化学研究已经对苏格兰某些浸入岩和火山岩进行了可信的解释,即将它们解释为由于古大西洋洋壳的岩石板块俯冲在劳伦(Lorne)古陆之下而产生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的一部分,当企图把岩浆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与传统的两个板块碰撞模式相联系时,其分带和岩浆上升的时间则无法解释。这里以更活动的模式讨论较新花岗岩岩浆作用。关于布列颠加里东褶皱带的晚格拉姆组的演化,包括在劳伦古陆和波罗的海之间东—西向闭合,碰撞结束于志留纪,接着在早泥盆世来自于冈瓦纳古陆的地体向北增生。前者产生苏格兰北部高地的加里东构造变质作用,后者则形成了同构造加里东褶皱带中的板岩带的晚加里东变形。这个模式暗示了更加复杂的收敛褶皱带的几何学问题,该模式大体上能说明整个较新花岗岩套是空间和时间上相互重叠的由俯冲作用产生的岩浆弧的系例。提出的模式包括三个晚加里东岩浆弧,此外本文没有考虑奥陶纪“Borrowdale弧”。一个岩浆弧是与奥陶纪和早志留世劳伦古陆—波罗的海收敛板块向西俯冲于劳伦古陆边缘的苏格兰区段之下有关、产生了苏格兰高地较新花岗岩套的早期岩体;第二个岩浆弧与地处SolwayLine的志留—早泥盆世向北俯冲作用有关,产生了苏格兰高地边缘北部较年轻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第三个岩浆弧与早泥盆世时Armorican地体向北增生有关,产生了向南远至爱尔兰东南部和英国Midlands的侵入和喷出的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壳重熔程度和重熔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直接反应了岩浆能态的高低;岩浆能态高低决定了铀矿化类型及其远景意义。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加里东褶皱带中。L、D两区均以前寒武纪变质岩为基底,广泛发育加里东期花岗岩,褶皱断裂发育。L区为拱断区,以断裂重熔释放地幔热流为特点,以高能态花岗为主,深成壳熔呈带状展布,岩浆化程度高,成岩持续时间长,岩浆演化完善。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