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浅析长湖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湖湿地具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但近年来破坏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度养殖、耙捞水草及污水排放等原因。本文将长湖湿地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湖湿地划分为生态恢复区、经济种植区及旅游区3个区域,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国东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湿地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湿地生态补偿作为湿地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势在必行。通过列举东北地区已经开展的湿地生态补偿措施,提出了现行湿地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从湿地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受偿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开展湿地生态补偿所面临的问题,尝试建立湿地生态补偿理论框架,为促进中国东北地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以松花江流域湿地为例,通过分析松花江流域湿地的生态现状,结合生态补偿的案例,探讨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退耕还湿补偿、开发重建补偿、封闭及立法补偿、湿地银行补偿、湿地替代费补偿、湿地被许可人自行补偿等。在补偿的过程中,注意解决补偿的主客体、补偿的融资和支付、退耕居民的安置和补偿的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湿地恢复后期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为松花江流域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国内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与实施情况等内容,选取跨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水生态补偿—三江源、移民安置补偿—长江十年禁渔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补偿对象不确定、补偿标准难测算、补偿资金单一、补偿监管滞后、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胶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和条件价值法,估算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以分析和筛选研究区生态补偿需求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为前提,估算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调节服务价值,并根据服务价值的减少量,估算出生态补偿标准上限为48 946.35元/(hm2·a);采用条件价值法,估算出研究区生态补偿下限为37 695.00元/(hm2·a);根据胶州湾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状况,认为适宜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方式应以现金补偿为主,以政策补偿为辅,尝试性应用技术与智力补偿。  相似文献   

6.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各国推行的湿地保护政策不尽相同,但多数国家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机制将湿地生态补偿与湿地保护的目标相结合。目前我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尚显不足,存在立法滞后、边际模糊、程序缺位、监督缺位等问题。在比较法视域下考察加拿大、美国、印度、泰国的湿地生态补偿实践,借鉴其成熟的湿地生态补偿经验。从制定生态补偿法、明确法律关系要素内容、完善程序性规范、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由此完善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湿地屡遭威胁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和提高湿地保护效率。湿地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已经成为保护湿地的重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适宜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北京市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北京市典型湿地区域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对现行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的解读,以及对北京市湿地保护现状的解析,分析了北京市开展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晰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条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了北京市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北京市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熊鹰  王克林  蓝万炼  齐恒 《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围垦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大为减少。随着洞庭湖区按照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整体战略部署,以及“4350”工程的实施,湖泊面积、湿地资源将会得以恢复。然而,退田还湖中移民农户为保护与恢复湿地,牺牲了部分利益,成为受损方。洞庭湖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作者在实地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洞庭湖湿地恢复引起的湖区农户收益减少和一系列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表现,进行了价值评估,由此得出湿地恢复应对湖区移民农户的生态补偿值。以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评估为基础,探讨了评估方法与建立补偿机制重要性,以期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目标,也为顺利进行退田还湖的后期工作,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为合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湿地生态补偿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两者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概况,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工作在管理机构、法律政策、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人类福祉相联系,建立中国湿地保护交易制度,推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园区内生态保护补偿职责,探索湿地长制度,成为未来国家公园湿地生态补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贵州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湿地立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上位法指引,贵州省湿地保护法律体系存在法律概念不清、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效果不佳、公众参与制度缺失等方面的内容,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湿地保护法》的颁布给贵州湿地保护带来新契机,以《湿地保护法》为原则,根据贵州省情况调整不适应上位法的内容,适时修改以《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其他配套法律规定,努力打造美丽贵州、生态贵州。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湿地生态补偿研究,对于平衡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其次,从湿地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意愿、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资金来源5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补偿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补偿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湿地生态补偿和人类福祉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动态过程,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转移法等方法,评估了神农架大九湖湿地11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35.81亿元,是2018年神农架林区生产总值的1.25倍,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水资源供给休闲娱乐大气调节调蓄洪水降解污染释放氧气固碳土壤保持科研教育生物栖息地维持物质产品。另外,水资源供给、休闲娱乐和大气调节3个服务功能价值占主导,占价值总量的97%,为大九湖湿地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湿地形成与自然变迁的一般过程,回顾湿地农业开发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分析湿地农业发展的教训。湿地农业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扩大农业湿地,改善或增强湿地有关生态功能,提高湿地产出。湿地农业过度发展,改变原有水文环境,影响湖泊蓄水量,造成局部严重水灾,损害水生生物资源。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湿地衰减和环境污染。最后提出普及湿地知识,认识湿地价值;实行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保护;明确保护内容,建立保护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建立生态补偿;保护利用并重,合理利用湿地5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探讨了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为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的滨海湿地,补偿主体为政府和湿地开发利用者,补偿客体为滨海湿地管理者和保护者;提出了补偿标准测算应注意的问题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资金补偿和项目补偿两个方面探索了补偿方式和途径;并提出了完善滨海湿地监测和管理系统、明晰滨海湿地产权、推进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完善生态产业等生态补偿实施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客观评价湿地生态价值补偿质量对衡量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涵盖自然条件、补偿行为和补偿效果3个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的西北地区湿地生态价值补偿质量评价体系。以2005—2020年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单项指标结果,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我国西北地区湿地生态价值补偿质量。结果表明:青海省湿地的自然条件最好,宁夏最差;2015年宁夏补偿投入最多,其余年份新疆投入最多;2010年陕西省补偿效果最好,其余年份青海省最好。2005—2020年湿地生态价值补偿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陕西>青海>新疆>宁夏>甘肃。评价结果反映了我国西北地区湿地生态价值补偿的质量状况,可为该地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总结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历程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水体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湿地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及品牌、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未能较好地耦合;现有湿地保护形式难以下延,无法实现湿地资源全面保护的目标,湿地保护科学技术含量偏低且缺乏有效转化平台等。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生态旅游、研学教育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机遇,提出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呈现失衡发展态势和实现湿地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为目标,以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建设由保护与恢复湿地和构建生态环境基底的湿地公园、解决面源污染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湿地农业、打造生态宜居空间和促进乡村活力回归的湿地小镇组成的湿地生态经济区为抓手,实现在新形势下湿地综合价值的提升,促进一产、二产、三产"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并对其建设理念、主要内容和未来要研究的重点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经济区建设,让健康的生态环境转变成为强劲的生态经济竞争力,实现生态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升级。  相似文献   

17.
深入推进湿地生态补偿工作一直是中国的重大需求。围填海活动在为人类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及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损害,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或丧失、生态系统功能减弱和生物多样性受损等。以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湿地丧失、受损为前提,通过对受损的滨海湿地"损失什么—损失多少—补偿什么—补偿多少"的科学评估与判识,从结构—功能—过程出发,在物质量、价值量和可替代性等方面,建立不同受损湿地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有力推进湿地生态补偿工作,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综合运用经济和技术手段为主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森林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逐渐成为湿地科学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在介绍当前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定义和分布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类型、机理和价值评估方法,旨在加强人们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并为森林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尕海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资源类型与湿地恢复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尕海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实施湿地低产草场生态效益补偿、改变传统饲养观念、生态补水、环尕海湖绿化带等保护和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