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鲁东造山带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
压力—温度—时间(P—T—t)轨迹综合了造山作用期间变质岩石遭受的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它们为解释复杂的变质历史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骨架,也提供了深入探讨碰撞造山带中控制变质作用的热因素与大地构造因素的条件。P—T—t资料是由结构观察、地质温度计、地质热时测定综合获得的,并组合构成适于地质条件的P—T—t轨迹曲线。假设瞬间变形及传导热松驰的一维P—T—t模式易于构制且对于检验大地构造模式是常用的,特别是在地质年代数据可以利用时更是如此。二维模式适于更复杂的变形几何,且容许多有对流效应的介入。根据经典楔状体理论对碰撞造山带进行的分析,可以出现反映加厚、抬升、剥离和会聚间的偶合现象的P—T—t轨迹。在剥蚀速率达到构造抬升速率时,就象目前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带中所出现的情况,那么高级变质岩可以迅速由很深处剥露出来。另一方面,迅速剥露可能反映了过陡或热软化的造山带中受重力作用出现的伸展。  相似文献   

3.
是南华陆上三向造山带不是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福祥 《广西地质》1996,9(1):79-90
  相似文献   

4.
论碰撞造山带的分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继亮  孙枢 《地质科学》1999,34(2):129-138
近年来碰撞造山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碰撞造山带分类奠定了基础。1992年,Sengor提出了一个三分法的分类。但是,这个分类不能涵盖所有的碰撞造山带,同时其内部还有重叠。本文主要依据参与碰撞的单元,即板块、微板块、前缘弧、残留弧和增生弧,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方案,即将碰撞造山带分为陆-陆,陆-前缘弧,陆-残留弧,陆-增生弧,弧-弧,陆-弧-陆6种类型。从世界各地的碰撞造山带来看,陆-陆碰撞型是很少见的,也就是说,威尔逊旋回不论在现代还是古代地质历史上都是罕有发生的,而大多数碰撞造山带都是非威尔逊旋回型的。  相似文献   

5.
6.
山东鲁东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碰撞造山成矿作用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地构造相编图是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作者在编制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时发现,鲁东地区中生代有两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和燕山碰撞造山作用.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中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确认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东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性质屡有争议。本文依据造山带类型划分和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相模式理论鉴别出了闽东南活化基底、泉州蛇绿混杂岩带、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台湾西部前陆磨拉石盆地、闽东南沿海前陆褶冲带活化盖层和壳内低速带等大地构造相和碰撞造山带识别标志,确认闽东南地区为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形成的陆-弧型碰撞造山带,碰撞事件发生时间为100~120Ma。  相似文献   

8.
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
初论板内造山带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45  
张长厚 《地学前缘》1999,6(4):295-308
讨论了关于板内造山带含义的不同认识。指出板内造山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带,而不是板缘造山带或板间造山带持续发展的结果。简要介绍分别发育在4 个大陆的不同时代的板内造山带,总结板内造山带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构造格局、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与沉积作用、造山带构造演化等方面与板缘造山带的差异。板内造山带形成于相对较老且强硬的岩石圈板块内部,造山带内部构造单元不具有平行于造山带走向分布的特征,即不具有线状构造格局,构造变形具有地台基底乃至整个地壳卷入的厚皮构造性质,同造山区域变质作用微弱,同造山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均无极性演化趋势。岩石圈拆沉作用(delamination) 可较好地解释板内造山带的火山活动特征。尽管板块间相互作用( 俯冲或碰撞)所产生的水平挤压应力似乎更易于阐明板内造山带的收缩变形特征;但是,板块间相互碰撞或俯冲产生的边界应力可否有效地被远程传递,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将板块间相互作用的水平应力场与岩石圈纵向物质与能量调整( 重力、热力等) 因素作综合考虑,可能是解决板内造山带造山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崔盛芹 《地学前缘》1999,6(4):283-293
对不同类型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深入剖析,在现代地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迄今对造山带类型划分以及陆内( 板内) 造山带是否存在及其形成机制问题,尚有不同认识。文章在阐明造山带分类准则的基础上,将全球性中- 新生代造山带划分为陆缘型、陆间型与陆内型三大类。对陆内造山带则划分出发育在前寒武纪古克拉通基础上、发育在前中生代陆缘、陆间造山带基础上两种类型。文内还对全球性中- 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展布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广泛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沿NE-SW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糜棱质条带。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发育在该地区的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学科发展趋势、新兴领域潜力以及一个学术团体及科技人员学术水平、专长、分布,常以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作为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库鲁克塔格—星星峡是古生代末天山最高地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造山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造高程 (或层次 )的比较分析在古造山带构造地貌识别中的重要性。根据构造高程的分析并结合塔里木盆地物探资料 ,提出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地区是古生代末境内古天山山系最高的区域。东天山基底岩系是古天山根带相的产物 ,东西天山的差异是塔里木板块与天山斜向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根据1∶5万区调及科研所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论述了山东前寒武纪几个基础地质问题:关于山东大地构造划分问题;山东早元古宙粉子山群与荆山群的关系;山东前寒武纪侵入岩的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构造理论和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以秦岭造山带为例,从稳定地块与造山带的结合、显生宙造山过程对元古宙构造体制的限制、元古宙地层划分对比、元古宙古构造环境分析的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入手,对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三个构造岩片组成,即南部构造岩片-弧前混杂岩带,中部构造岩片-岛弧系和北部构造岩片-弧后混杂岩带,其间以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相拼合。对三个构造岩片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研究,确定其具有相似的造山型PTt轨迹,变质早期对峰期明显的升温升压过程与地壳的拼合作用有关,变质峰期至晚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与地壳的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三个构造岩片变质程度的差异是由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地区(属古特提斯范围)蛇绿岩的相似性的揭示;(4)北秦岭元古宙基底可能为古洋岛型微陆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球化学证据;(6)关于陆-陆碰撞过程中杨子陆块边缘(南秦岭)俯冲于华北陆块边缘(北秦岭)之下,从碰撞型花岗质岩浆源区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的直接证据。这些初步成果说明同位素填图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在造山带研究中是具有重要前景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