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香港地区边坡防护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鹄  乔仲发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5):267-270,F0003
自开埠以来香港地区边坡事故一直不断。香港政府多年来积极进行边坡的防护治理,成效显著。讨论了香港地区岩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及边坡管理系统。香港的边坡防治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宝鸡地区黄土工程边坡的特征、发育的灾害类型及工程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按扰动类型可将本区工程边坡划分为建筑工程边坡、线性工程边坡、水利工程边坡和采矿工程边坡4大类;工程措施选择不恰当、一些高危边坡防治不彻底及部分危险性较小边坡的过度防治是目前边坡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黄土工程特性的研究、研发适宜于宝鸡地区黄土灾害发育特征的防治关键技术及做好分期防治规划是提升本区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研究成果旨在为宝鸡黄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边坡工程勘察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及物探等手段进行。其中,钻探工作是直接了解边坡岩土层情况以及获取相关参数的最有效方式。合理布置边坡工程的勘探点及勘探线,能够准确获取边坡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合理缩短工期,降低工程勘察费用。我国现行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规定,根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和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将边坡勘察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勘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问题是边坡工程抗震设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边坡随机动力分析方法方面的相关研究, 并探讨了此类分析方法在边坡工程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首先, 回顾了在边坡动力稳定性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 分析了边坡工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问题。其次, 总结了边坡随机动力分析的流程, 引入了一种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边坡随机动力分析框架。然后重点介绍了随机动力分析中的地震动不确定性, 通过典型台站实测资料说明了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存在性, 介绍了基于场地特征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边坡随机动力分析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1)边坡随机动力响应分析; (2)边坡动力可靠度分析; (3)边坡地震易损性分析; (4)边坡动力失稳及风险评估; (5)边坡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等。最后, 回顾了边坡随机动力分析方法的若干进展, 分析了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了展望。总的来说, 边坡随机动力分析将确定性分析拓展到了基于完备概率集的不确定性分析, 为边坡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但在随机地震动模拟、多随机因素耦合、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龙岩市露天矿山边坡滑落的形式和影响边坡滑落的地质因素分析,总结了今后边坡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查明弱层(弱面)的层位、产状、空间分布、矿物成分及其物质构成,预测滑动的可能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延庆县玉海路是通往玉渡山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由于其大部分为开山路段,存在大量不稳定边坡;公路沿线边坡缺乏相关配套的灾害防治工程,经常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玉海路沿线崩滑灾害特征,综合评价了其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公路危险性分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边坡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程新技术 ,研究并提出了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袁华荣  倪俊  张剑 《江苏地质》2009,33(2):150-153
镇江是江苏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管理经验.锚塑法是镇江治理危岩崩塌的首次技术应用,通过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方法原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理正岩质边坡(稳定)分析软件进行岩质边坡稳定计算,并进行治理前后稳定分析,解决了象…危岩崩塌治理的技术问题,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守敬 《城市地质》2015,(Z1):189-194
2012年7.21特大暴雨期间,香山街道公主坟15号院边坡出现垮塌并造成了破坏,边坡亟需治理。本文介绍了该边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边坡的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并选用瑞典圆弧法评价了边坡的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适于土质边坡防治的新型支挡加固措施一格构锚固工程,并辅以挡土墙工程及绿化工程,作为边坡治理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桂北山区含碎石粘土边坡的野外地质勘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含砾石粘土边坡的地质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形成因素,阐述该地区含碎石粘土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总结一般工程防治措施。结合典型工程实例,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含碎石粘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根据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提出采用生态坡面防护、地表排水、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钢管桩、挡土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对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香港曾因频繁的斜坡重力活动发生人员财产重大灾害损失,1977年将斜坡安全纳入政府职责后,建立了一套全面统一的管理体系,这使事故及人员伤亡数量大大降低,为世界斜坡安全管理提供了成功案例。基于实地考察访问、交流研讨和文献资料查询,梳理并总结香港斜坡管理体系、经验模式,为内地相应地区和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Since 1976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GEO)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has had a landslip preventive measures (LPM) programme under which man-made features comprising cut slopes, fill slopes and retaining walls are investigated in priority order and upgraded to modern safety standards where necessary. During 1991–1992 the programme included work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selected rock outcrops and very large boulders on a natural cliff face in the Mid-levels area of Hong Kong Island. This unusual site, with a near-vertical often densely vegetated terrain, posed a number of design and contractual challenges which had to be tackled in a limited time frame due to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prevalent in Hong Kong. Detailed aerial and ground inspections were made, and the need for improvement work determined. Contract tendering took place, and a contract to carry out improvement work was let. Work was completed in mid-1992 at a cost of HK$2.5 million.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搜集和梳理全球一个多世纪以来灾难性工程滑坡实例的基础上,将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滑坡分为4种基本类型和若干亚类:①采矿工程滑坡(包括地下采空型、露天采场型、尾矿坝及排土场型);②水利水电工程滑坡(包括库区岸坡型、水库大坝型、灌溉工程型);③线性基础设施工程滑坡(包括公路及铁路工程型、油气管道工程型);(鸯城市建设复合型工程滑坡。重点剖析了国内外著名的工程滑坡灾害案例,并兼顾一般工程滑坡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综述了各类典型工程滑坡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部分处置措施。通过不同类型工程滑坡特征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工程滑坡成灾的教训和成功处置的经验,为未来工程项目区和城市化过程中工程滑坡的综合防治及风险减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矿区地层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矿区边坡的软弱层面,同时对矿区南帮(非工作帮)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系松散层具饱水性质,新近系地层以膨胀性的粘土(岩)为主,可塑性较强,易崩解,抗压、抗剪强度低,煤系地层以软岩为主,力学强度亦低,矿区工程地质特征为二类一型。据此预测了该区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测得的全新世沉积物最大厚度为17.8m,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0.81mm/a;维多利亚港因后期的潮流作用改造,全新世沉积很薄。第四纪沉积层中有5次海进及5次海退过程,体现了第四纪以来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香港海域的沉积环境与珠江密切有关,珠江不仅塑造了香港的5层陆相地层,同时为现代香港水域的潮流通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is an extension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which contains and combines FEM and joint/block oriented DDA in a unified form. At present, application of NMM is mainly limited to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which is not realistic for many underground excavation work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ree-dimensional NMM based on tetrahedron and hexahedron elements i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three-dimensional cover contact detection algorithms which have som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different from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analysis are also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esent formulations, engineering problems with arbitrarily oriented discontinuities can be modeled and realistic modeling of construction works becomes possible. Author’s address: Y. M. Cheng,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oom TV707,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P.R. China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夏季臭氧特征及臭氧污染日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夏季臭氧特征及污染成因,于2017年7月15日至2017年8月10日期间,在北京市城区进行气象要素、臭氧(O3)、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的连续观测,并选取7d(2017年7月20日、30日和8月1日、4~7日)密集采集大气样品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的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北京市夏季O3污染严重,臭氧污染日以东南风为主,一般伴随着高温、低湿、低压和高前体物(VOCs、CO和NOx)浓度,占总观测天数的51.8%。密集采样日中臭氧污染日的成因与副热带高压或均压场下的弱高压系统有关。此外,来自河北、内蒙古中部和蒙古国东部途经保定和张家口等地的气流为北京夏季臭氧污染日的形成提供了部分外源,日平均贡献量为16%~37%,最大贡献量为53%,显示区域传输对臭氧污染日形成有重要影响。敏感性试验发现O3的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特别是人为源VOCs。以上结果表明,控制北京本地VOCs的人为排放和周边空气质量将有助于降低北京城区的O3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