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电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等密切相关,对全球核电工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世界34个核电国家和198座核电厂数据,本文首先梳理了世界核电工业的发展阶段和空间布局;进一步运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弦图、网络拓扑关系图,从产业链和贸易网络角度综合评价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从而对世界核电工业地理格局进行了多维度剖析。结果表明:核电在发达国家能源生产中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核电工业宏观布局现以欧美为主,但亚洲正成为全球核电工业布局的重心区域;全球核电厂微观区位布局主要靠近电力需求集中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国家间核电产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国家地位呈现明显的等级体系和中心-外围结构,地缘邻近性和集团化特征明显,美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居垄断地位。本研究以期为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从增强核电产业链核心环节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核电发展趋势与我国核电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世界核电发展的阶段及趋势 ,针对我国核电发展现状指出 ,应抓住世界 ,特别是亚洲地区新一轮核电发展高潮的有利时机 ,全国统筹 ,突出重点 ,加速核电建设。并就发展资金、核电建设国产化及堆型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9,(7):46-47
我国的核电建设正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今年内,将安排5个新的核电项目开工建设。这5个核电项目包括: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海南昌江和山东荣成。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河北省长期能源需求量的估算,论述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和核电是有效的替代能源,提出发展河北省核电的目标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段淑兴 《西部资源》2012,(2):130-132
本文从多方面阐明了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我们应如何在国家"十二五"政策的引导下更快更好的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同时结合核电这种发电形式说明了水电在我国电力行业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现阶段水利水电行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指出了国内水电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承德桃树峪核电项目工程地质测绘,初步查明桃树峪区域地质条件、测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该区建设核电项目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铀是一种能源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核电事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将加快核能发展,其近期规划是,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则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这意味着,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未来我国铀资源必将大量从国外进口。因此了解世界铀的资源状况及供需状况,对未来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9,(5):F0003-F0003
2008年我国清洁能源建设可圈可点:新核准了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四个核电项目,是我国历史上核电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新增风电装机6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201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比匕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鄂西北山区郧县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工业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总结了郧县发挥特殊区位优势,坚持“依托”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选择最佳工业生长点,优化工业生产组合键,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名优特骨干产品为重要生长点来发展工业,面对郧县工业发展的困境,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业的设想。作为案例,尝试在理论上探讨山区工业发展和经济振兴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等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即包括小城镇生态工业链的设计,推行清洁生产,结合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和实施工业企业绿色管理等.最后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若干对策:制定小城镇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小城镇工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小城镇生态工业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探讨小城镇生态工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剧。在概述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对火力发电、水利水电、高压与超高压电力网、核电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实现中国电力工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对策:(1)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2)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3)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制订有利于脱硫等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4)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区域工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经过建国后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工业已经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近10年来,新疆工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很快,但与同时期全国工业的发展水平相比较,却仍然有一定差距。分析表明,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本文拟从新疆工业的发展现状出发,运用工业化发展阶段评判、区域差异和产业结构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分别从时空和结构的维度,对新疆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空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在阐明新疆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内部区域差异及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新疆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据此从不同层面,指出新疆工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球及中国锂离子电池专利年度分布、地域分布、技术分布、主要竞争对手、核心专利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情况进行协同性分析,对产业政策的出台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考察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情况及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电极;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垄断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与市场;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学科技术及产业技术几乎同步发展,技术路线呈多元化;产业政策的出台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锂离子电池技术处于发展期,中、小企业具有较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下导风工程是由栅栏工程发展而来的,它应用于防治风沙、风雪对道路(铁路、公路)的危害,国内外已做过不少工作[1][2][3]。但是,在风洞中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还很少。我们从1969年开始,先后对下导风工程防治道路风沙(雪)危害,进行了一系列的风洞模似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生活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生活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可以改善人居生活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郑州市主城区六类生活服务类兴趣点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叠置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空间相关性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生活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餐饮、住宿、购物、医疗、教育培训、运动健身等六类生活服务业的布局在主城区中心五区交界处都出现了连片但不连续的峰值,呈“中心混合集中,边缘分类扩散”的布局模式,且各服务业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域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重合性;(2)各类生活服务业之间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强相关性,其中餐饮业与其他各类服务业相关性相对较高,而住宿业与其他服务业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3)各类生活服务业空间分布中心位置十分接近,均位于二七区与金水区交界处的中心点附近,且各类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方向基本一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医疗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分布范围较为集中,餐饮业和购物行业的分布和服务范围最广;(4)郑州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分布与生活服务业分布存在不匹配现象,而经济密度高的区域范围与各类生活服务业设施高密度区域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16.
汤玉箫  吴祖泉  陈宏胜 《热带地理》2022,42(11):1904-1917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互联网影响下城市餐饮业空间产生的变化,以城市中心异质性极强的苏州为案例,比较苏州古城中心和新城中心到店O2O餐饮业和到家O2O餐饮业空间分布,并参照实体餐饮业的空间分布,采用核密度估计、多距离空间聚类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方法,探讨互联网餐饮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传统城市空间对餐饮业空间格局的影响显著,即互联网对餐饮业空间的影响建立在既有城市空间基础之上。2)互联网餐饮业总体集聚特征明显,到店O2O餐饮业呈现向高等级中心集聚的特征,到家O2O餐饮业分布更为均衡。3)两类互联网餐饮业运营模式与特定功能类型的城市空间契合度不同,旅游核心区餐饮业到店消费特征较强而到家消费特征较弱。4)城市新区商业点状分级分布的空间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互联网对餐饮业的扩散作用。5)商场密度、写字楼密度和住宅小区密度对互联网餐饮业空间分布影响均较为明显,旅游资源密度对到店O2O餐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宁越敏  汪明峰 《地理学报》2008,63(4):437-448
全球化与生产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引导了社会生产组织的变革,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深入 到产品内层次, 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等开始被纳入诸多学科研究体系, 并更好地解释 了当今全球生产组织的新变化。文章首先从全球生产网络概念及研究综述入手, 探讨了计算 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的一般组织框架; 其次, 以价值链- 微笑曲线为对象对计算机产业全球 生产网络的价值分配及空间竞争性进行实证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计算机产业全球生 产网络中的企业组织及其权力分配关系; 再次, 分析了目前中国计算机产业生产网络价值分 配结构及空间竞争性, 探讨中国大陆计算机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2001-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演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依依  温晓金  刘焱序 《地理学报》2018,73(12):2468-2480
中国出境旅游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迅速扩大,并在不同目的地间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分布特征。通过构建2001-2015年中国出境游客与目的地入境游客规模数据库,验证中国出境旅游流服从位序规模理论的假设,并将目的地吸纳中国游客规模与目的地接待游客总量的关系划分为5种耦合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出境旅游流位序规模关系符合幂函数规律,并且向高位序目的地聚集程度不断增强;从2001年到2015年,绝对领先与绝对落后型的目的地占比均超过45%,亚太地区接待中国游客普遍处于领先地位,而欧美和中东地区接待中国游客大多处于落后地位;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大的目的地,绝对落后型数量大于绝对领先型,而对于游客总规模较小的目的地,绝对领先型数量大于绝对落后型。本研究为分析出境旅游流量流向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进而为国家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政策制定与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等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环境质量,有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