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61~2000年开封市观测站5~9月气温、湿度资料,分析了开封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开封持续性高温和持续性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强弱及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它一些因子对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异的各种原因,其中包括仪器的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和空间不同,采样方式与算法不同,观测时次不同等等。通过对比分析基本气象要素,如气压、气温、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湿度等的两种观测数据,认为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自动站对气压、气温和风向风速的观测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雨量累计量的测量和高温高湿下的湿度测量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开封市观测站5~9月气温、湿度资料,分析了开封高温和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开封持续性高温和持续性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强弱及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它一些因子对高温和闷热天气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计算了表征大气稳定度、湿度和上升运动条件的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15-19日郑州地区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结果发现:新疆暖脊的发展和东北低涡的维持,利于郑州地区气温升高;对流层中下层湿度较小,且垂直分布为下干上湿,利于局地气温上升;大气层结稳定时,下沉运动会引起局地气温上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及地面观测资料,计算了表征大气稳定度、湿度和上升运动条件的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15-19日郑州地区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结果发现:新疆暖脊的发展和东北低涡的维持,利于郑州地区气温升高;对流层中下层湿度较小,且垂直分布为下干上湿,利于局地气温上升;大气层结稳定时,下沉运动会引起局地气温上升.  相似文献   

6.
顾忠良  顾品强 《气象科技》2015,43(6):1181-1185
根据2013年高温期间气象观测资料、中稻开花期小气候和稻穗结实的观测结果,总结高温期间水稻穗部的2种增温模式——复合增温和辐射增温;穗部温度不仅受周围的气温影响,太阳辐射强度也是影响其温度的重要因素;穗部温度随高度上升,高度越高,温度越高,穗的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高;分析2013年稻穗和小气候同步观测资料,并以具有辐射增温特征的2008年观测资料验证,得出中稻开花时间(09:00—13:00)穗部温度大于等于35 ℃的时间占比是衡量高温对水稻空壳率影响程度的定量指标;在气温小于35 ℃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也能使穗部温度大于等于35 ℃,从而导致水稻高温不育。  相似文献   

7.
1977年我们对杂交水稻三系开花习性的气象条件,主要是与气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观测时间是在我县杂交水稻大面积繁殖制种的花期,即7月20日至8月6日,在海拔840米一季中稻区,用平行观测方法进行的。现将有关结果整理如下。 一、花期动态 据观测,在同次分蘖的有效穗中,群体花期从始花至终花所经历的天数,由于品系不同,花期长短和盛花期出现的日期也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8.
气象条件对杂交籼稻开花结实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在干旱高温年份开花结实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8 月上旬开花期旬平均气温24.5~26.5℃产量较高, 稳产丰产性较好; (2)8 月上旬开花期日照较多, 降水较少, 湿度适宜,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3)开花后30 d 平均气温23.1~25.3℃、平均最高气温<31.9℃、日照155.3~213.8 h 有利于灌浆结实, 平均气温> 26.9℃、平均最高气温> 33℃、日照< 151.2 h 秕粒率增加, 粒重下降。由此提出促进适期开花结实的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代表站2004—2011年中籼迟熟水稻品种区试资料及1984—2013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分析田间环境下逐日最高气温与水稻结实率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高温敏感时段主要在水稻齐穗期前36天至齐穗期前4天。其中,齐穗期前14天左右(减数分裂期前后)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根据各样本水稻减数分裂期逐日最高气温,实现研究区域站点尺度水稻高温败育的定量模拟预测。模型对高温年份2004年和2007年各站点水稻相对结实率模拟和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74%和2.84%。分析表明,利用基于水稻高温败育模型的定量模拟方法,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情况进行较好预测。  相似文献   

10.
自动气象站温湿度测量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芸  王新堂  王新 《山东气象》2006,26(1):72-74
利用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济南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气温、湿度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各观测时次和日平均地面气温,自动站测值高于人工观测值,各观测时次和日平均地面湿度自动站测值低于人工观测值;月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湿度差异与日平均值差异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东莞市新、旧站点搬迁前后3个月人工对比观测的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差值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观测环境变迁引起观测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站点搬迁造成观测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湿度、风、降水等差异较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高、风速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城区的热岛效应与城郊的绿地降温增湿作用是造成气温、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观测环境周围是否有建筑群阻挡是造成风速、风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子对晚稻小农占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晚稻中熟小农占品种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影响千粒重的外部因素除栽培措施外,气象因子的作用亦相当重要。全生育期的气温日较差大与灌浆期间日照时数多、平均温度低共同作用有利于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千粒重,而不利因素则主要是在水稻减数分裂期及抽穗至乳熟期的大风和暴雨。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网经过20余年的建设,地面自动观测已实现全省乡镇覆盖。当前基于行政区划的自动气象站布设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自动气象站的布设进行科学评估。基于02°×02°的经纬度网格(空间分辨率),对陕西省自动气象站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的观测站点覆盖率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陕西省自动气象站点分布不均,观测空白区较多,气温、气压、湿度、风的观测站点空白区占比分别为21%、43%、43%、33%。杨凌、西安、渭南和铜川4类气象要素观测站点的覆盖率在各地市(区)中均较高,气温覆盖率为94%~100%,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80%~100%;商洛、汉中、宝鸡、安康和咸阳的覆盖率居中,气温覆盖率为83%~88%,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55%~85%;延安和榆林较低,气温覆盖率为67%~71%,湿度、气压、风的覆盖率为45%~56%。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量模型的水稻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考虑生命活动与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从热力学出发,引入一维能量模型。在一维能量模型的基础上,将水稻对外界能量的摄取能力与水稻生长季中的气温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建立在气温变化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模型。结合气温增长率、水稻最适气温和不同阶段的生物量,以徐士良单形调优算法为基础,利用Forcal二维方程参数拟合,得到关于水稻自然增长率、气温波幅和初始值等参数的最优拟合。将最优拟合数据代入水稻的生长模型,拟合得到水稻的生长曲线和水稻生长随气温的变化趋势。以水稻的生长模型为基础,定性分析水稻的临界气温和最大生长率出现时间。通过分析发现,水稻生长季的临界气温与气温增长率无关;水稻的最大生长率出现时间为水稻分蘖后期、孕穗期。为考虑异常气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利用Matlab对水稻分蘖期低温和生殖生长期高温的水稻生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水稻后期高温对产量影响比前期受低温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5.
自动气象站观测存入的记录中,水汽压、露点、海平面气压是与气温、湿度、气压有关的计算值,当气温、湿度、气压值缺测或不正常时,不能仅考虑用人工观测值代替,还应考虑到其他要素的变化。1错误处理方法定时观测发报时次自动站温度不正常时,在观测发报界面,只在干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球温度后,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此时报文中露点组错误,并把错误的水汽压、露点存入B文件。自动站湿度不正常时,在定时观测发报界面,干、湿球温度栏中输入人工补测的干、湿球温度值,直接计算编报保存后发报。不仅水汽压、露点错,而且人工观测温度代…  相似文献   

16.
观测得出;冬季可见光净辐射日总量,日最高和白天气温等大棚优于玻璃温室,日平均及日最低气温低于玻璃温室,空气湿度两者接近。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力学方程建立四川内江市水稻的生长模型,通过FORCAL和MATLAB对方程参数拟合,并进行数值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水稻产量预报和气温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一维能量模型基础上,将水稻对外界能量的摄取能力与水稻生长季中的气温变化规律联系起来,得到水稻的生长曲线x(t),并通过相平面轨迹得到x—T曲线,定性分析水稻的临界气温和最快生长率出现时间。通过低温对水稻分蘖期和高温对生殖生长期影响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水稻后期受高温影响比前期受低温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南沙的高温日进行了统计,并对2012年7-8月的高温天气过程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沙高温日数和持续高温出现最多的是2009年,持续高温以2d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为3d;南沙高温主要在6-9月出现,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高温日出现最多的是8月;高温一般出现在15:00前后.2012年高温出现时副高一般断裂成块状或者脊线比较偏北,受热带气旋的影响较大;所有的高温日都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当热带气旋位于南沙区偏东时,出现高温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过程最高气温也较高.高温日当天08:00气温高、云量偏少、地面风速低、以西到西北风为主,湿度偏低.  相似文献   

19.
杜清友 《四川气象》2001,21(2):49-49
冬季常结冰的台站要准确测定空气湿度 ,观测工作中正确掌握溶冰时间及判定溶冰是否得当是主要的环节。而这两方面都要处理好 ,除了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37页要求做到外 ,我们在长期实际工作中还总结了几点补充经验 ,供广大气象测报工作者参考。溶冰先后时间结合以下几种情况灵活掌握 :1 普通天气情况按规范规定 ,根据风速、湿度大小确定溶水时间 ;2 根据气温高低及气温变化趋势看 ,气温高湿球达饱和状态需水量较多 (水汽压大 ) ,湿球水分蒸发快 ,溶冰时间相应推迟 ,气温低时则相反 ;气温呈上升趋势时如晴天上午 ,由于随气温的升高 ,在…  相似文献   

20.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费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和自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测得地面气温偏高,湿度、风速偏小,两种观测的降水量差值不大,风向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