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建军 《青海气象》2007,(F06):4-5,14
1引言 防雷减灾是气象事业中的一个重要服务领域,随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政革的实施和深入开展,防雷减灾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肪雷减灾的工作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青海省气象局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中,按照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成立了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相似文献   

2.
虞进 《陕西气象》2009,(Z1):17-19
雷电防御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防雷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快适应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防雷安全的社会需求,在防雷设计评价、雷击灾害评估、雷电风险评估等服务上提升能力、提高质量.因此,正确分析应用常规气象资料中雷暴日数,对开展防雷技术服务十分重要.根据1957-2007年湖州气象观测站雷暴、闪电的变化资料,探讨分析影响雷暴闪电日数减少可能存在的几个因子,提出雷暴日数资料在防雷技术服务应用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云泉 《浙江气象》2010,31(2):38-40,43
雷电灾害是德清农村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发现,农村雷击灾害频发主要成因为农村防雷设施缺乏、防雷安全隐患多、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工作开展难度大。结合这两年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和防雷工作实际,德清县对农村防雷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明确政府管理职责,制定农村防雷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设防雷安全示范村等几方面措施,有效加强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气象》2015,(3):388
刘凤姣、何逸、王智刚主编本书采用知识问答的形式,分为"防雷政策与管理"和"防雷业务技术服务"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和防雷服务规范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还归纳了防雷减灾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简述了雷电预警平台、雷电风险评估系统、防雷廉政风险防控平台、防雷综合服务检测车、防雷检测自动生成系统及《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952—2013)的有关内容;第二部分分述了雷电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日趋严重,防雷科技服务已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雷科技服务领域潜在风险加以防范,全面提升防雷科技服务质量品质应成为当前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青海气象》2007,(F06):F0002-F0002
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气象国有资产运营中心)成立于2006年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之时。按照改革实施方案,中心牵头承担全省雷电轨道业务、雷电监测联防、技术协作和交流与培训、全省雷电灾害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电防护标准建设工作;负责全省防雷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信息收集,承担省气象局经营性房产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应遵守本细则。第三条 省、地、县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具体职责为 :(一 ) 贯彻执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防雷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 ,拟定并组织实施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规划、计划。(二 )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电装置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 ;指导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网建设。(三 )按国家规定负责防雷电装置检…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气象》2007,33(2):128-128
决策气象服务;气象与蔬菜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中国近代气象台站;防雷知识读本、雷电防护知识读本.  相似文献   

9.
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部门雷电轨道方面的工作,包含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雷电轨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雷电的特征及产生机制,详细说明了四川省气象系统采用的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不同版本的图形显示客户端作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0.
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分析雷电监测数据和发布雷电监测公报已经成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作者针对由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获取的辖区内闪电监测数据,通过Del-phi开发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调用Office、Excel组件和Surfer8对象接口,自动绘制出区域内雷电强度分布和密度分布图,供各类雷电监测分析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部门雷电轨道方面的工作,包含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雷电轨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雷电的特征及产生机制,详细说明了四川省气象系统采用的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不同版本的图形显示客户端作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雷电入侵地面气象观测站值班室的途径,对值班室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地面气象观测站值班室的防雷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依法实施防雷行政许可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职责,如何规范和加强防雷行政许可工作,适应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对雷电业务轨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在分析宜昌市气象局实施防雷行政审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对规范防雷行政许可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思考,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防雷行政许可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气象局新一轮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结合近10年来湖北省防雷减灾事业发展历程,介绍了全省雷电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按照适应气象事业的发展和雷电业务轨道建设的需求,探讨了全省防雷体系内部运行机制整合调整的形式和具体内容;提出了依法拓展防雷工作领域的思路和对策;最后,对全省各级防雷中心进一步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引 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气象防雷工作从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逐步走向社会化。为了社会服务工作的需要 ,甘肃省于 1 990年成立了“甘肃省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1 997年省编委批准成立“甘肃省防雷中心”。至此 ,全省气象防雷工作已形成一个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的防雷体系 ,气象防雷工作队伍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生力军 ,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也成为气象防雷工作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是地方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气象防雷工作的社会化是气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我区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防雷减灾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 ,自 2 0 0 0年以来 ,我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有了显著的发展 ,部分盟市的防雷工作已在全区起到了带头作用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已于 2 0 0 2年 8月 1日在我区实施 ,这标志着我区防雷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面对新的形势和我区的现实状况 ,就怎样加强我区防雷减灾工作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工作法规、规章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相似文献   

17.
《广东气象》2001,(2):26
继2000年《广东气象》以增刊形式出版了第三期《防雷减灾工程技术专辑》之后,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纷纷来函来电索要增刊。为了推进广东省防雷减灾工作逐步规范化、法制化,把防雷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也为了满足全国各地防雷减灾工作者的业务需要,《广东气象》拟于2001年第三期之后,再以增刊的形式出版第四期《防雷减灾工程技术专辑》,欢迎广大气象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防雷减灾工作的同志积极撰稿,介绍自己在防雷减灾工作岗位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技术。现将专辑征集的主要内容分列如下:       1.防雷减灾理论及其应用;    2.防雷设施建设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方面的理论技术问题的研究;    3.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分析讨论;    4.重大雷电灾害案例的分析;    5.有关最新防雷理论技术规范的译文。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稿件格式请参照《广东气象》投稿简则(见《广东气象》2001年第1期P50页)。稿件、磁盘请寄《广东气象》编辑部收,也可发E-mail,地址是:yqw@grmc.gov.cn。稿件截止日期:2001年8月30日。         《广东气象》编辑部   2001年5月  相似文献   

18.
从防雷安全监管的角度,对目前杭州市防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完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及对策。增强责任主体单位雷电防范意识、提升气象监管部门雷电灾害防御组织能力,对防雷安全监管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大气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致使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各种异常天气现象频发,由天气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雷电灾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危害也在逐年增加,随着现代化电子智能设备逐步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且现代化电子智能设备自身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极差,因此防雷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使我们的防雷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修订本的正式实施,为基层单位开展防雷工程服务提供了新的标准,使我们开展好防雷工程服务工作有了更加科学、更加细化的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但对具体从事防雷工程服务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根据近年从事防雷工程工作的一点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做好防雷工程服务工作时应注意的六个环节,谈一下个人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防雷重点单位的雷电预警服务工作是临安市气象局2011年重点工作之一,为调查其实施效果,临安局对辖区内79家防雷重点单位进行雷电短信预警服务抽样调查,较全面的了解各重点单位人员对雷电短信预警服务的接收情况、准确率、服务总体的评价;对短信预警服务用语、雷电灾害信号含义、预警信息起到的作用、能够减少的损失等方面需求;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