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林市水田改制一年三熟与气象条件关系非常密切, 经分析,在玉林市推广三熟制既有许多气候优势,也有一些气象灾害, 根据新三熟制的试种实况、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是符合当前河南省农业向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是符合当前河南省农业向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从1956年开始逐步推广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制。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扬大寨精神,实行科学种田,三熟制的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我省气候和耕地不足等实际,对继续实行粮食多熟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一、我省气候适宜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我国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一带,盛产水稻,是我国粮食单产最高的地区。浙江位于本区的最东部,具有适宜双季稻为主三熟制生产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前汛期暴雨气候概况的统计分析得出玉林市暴雨发生的气候分布特征;在普查分析历史天气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产生暴雨的关键因子,给出了造成玉林市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主要的4类天气形势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相似分析和数学模式计算相结合作玉林市前汛期暴雨的定量预报,为玉林市短期暴雨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林冬季气象灾害及农业结构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昭敏  李强 《广西气象》2000,21(4):36-38,55
通过玉林市冬季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得出其霜冻和低温寒害的规律,找出玉林市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寒冻害指标;指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玉林市冬季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得出其霜冻和低温寒害的规律,找出玉林市几种主要经济作物的寒冻害指标;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玉林市近51年的雷暴天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年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时间分布情况,表明了玉林市年雷暴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8~9日玉林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10年6月9日玉林市发生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场资料等进行分析,揭示了造成这次强降水南北差异明显的一些因素的特征,为今后玉林市的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从几年来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推行“春粮/春玉米/甘薯”三熟制,即改原“春粮—甘薯”两熟制,以增种一熟春玉米为三熟制,产量有显著提高。春玉米亩产一般为250~300公斤,高的达400多公斤,甚至亩产超千斤。因此,发展春玉米生产,对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展合理的间套复种多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参照历年的旱情资料,确定出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47a来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并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防御干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0/2011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找出了有利2011年挂果率高的主要气象条件,并根据龙眼的开花结果习性和玉林市的气候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挂果率。  相似文献   

15.
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参照历年的旱情资料,确定出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47a来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并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防御干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镇江丘陵地区,大面积发展双三熟制,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克服不利条件影响,围绕作物布局和耕作改制,对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气候作一调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玉林市各年代温,光,水平均值得出,年均温和降水几十年来基本上无异常变化,但从四季来看,90年代秋,冬气温有升高趋势,尤其是冬季变暖现象比较明显,90年代秋冬季降水减少,秋旱的频率增加日照时数各季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对玉林市的农业生产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8.
分析双季稻抛秧栽培气候优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玉林市双季稻生育期的气候规律和栽培特性,按照80%保证率能有效避免早稻抛栽期的低温、春旱和晚稻寒露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为指标,确定玉林市早、晚稻的最佳播种期和抛栽期,并介绍近几年开展双季稻播种期和抛栽期决策服务时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玉林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春寒、春涝、夏旱三大自然灾害,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是个“冬行春令,春行夏令,不死也病”的大灾年。 就在这一年,玉林市夺得了全年粮食总产十亿一千五百七十七万斤的最好收成,成为我区第一个粮食总产超十亿的市(县)。为农业的高产、稳产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玉林市灾年夺高产的经验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这个市的干部和群众。他们说:灾年夺高产,除了靠政策稳定。人积极外,推广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县三十多年来,生产条件的改变,技术的进步,复种指数的提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悬殊,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小气候,限制了“麦—稻—稻”三熟制的发展。《富阳县综合农业区划》提出:“光、热、水条件较差的地区可搞“肥—稻—稻”或“麦—稻”二熟制的粮食生产;对适宜种三熟制的地区应适当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的品种搭配”。为了调整光、热、水资源不足的山垄田的熟制,县科委于81年冬,列题由县区划办组织力量进行为期三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