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河北省地震台网2015~2016年地震预警和测震数据从地震触发、地震速报和编目方面着手,在地震三要素及震源深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梳理三网(测震、强震、烈度)数据融合工作现状,体会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作用和工作实效,发挥地震台网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2010~2018年Ms≥3.5的500个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重新量取计算近震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并对新疆地区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区域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之间的关系,为定量研究地震震级奠定基础.同时,将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都存在的震级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疆台网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L...  相似文献   

3.
广东新地震参数目录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英  吕金水  杨选  黄文辉 《华南地震》2010,30(Z1):19-27
数字地震台网除了能产出传统地震三要素外,还具备产出更多与震源和介质相关的参数的能力,如:品质因子Q、地震矩、应力降和震源半径等。这些参数的测定丰富了台网产出,提高了台网监测效能。本文回顾了在广东地震台网开展新地震参数目录编制的过程,对"九五"台网系统和"十五"台网系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在JOPENS/MSDP台网数据处理软件中外挂震源参数模块,使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产出实用化。讨论了求解新地震参数目录的一些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善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定位精度的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3个月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与四川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用同一定位方法(LOC91)进行对比;后又将四川省地震台网的一些子台资料加入水库台网中,再用LOC91进行定位。经过对比,四川区域台网资料和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资料,对该网内地震的定位精度较高,而网缘外的地震若只用水库台网的资料定位则不尽然。瀑布沟水库数字台网一期工程各台的台间距小(台间距约5千米),对网外地震,在定位时张角就拉不开,有时仅有四分之一的张角(甚至更小),因此定位精度不高。若把四川省区域台网的一些子台加入水库台网地震观测资料中,台站基本上"包围"地震,则定位精度就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和田地震台阵自动处理软件地震事件自动检测能力的分析,表明该软件具有较好的地震事件自动检测能力。通过从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级和震中位置)对软件定位能力的评价,得到发震时刻和震级较可靠,而震中位置有较大偏差,软件得到的震中与新疆测震台网目录震中的平均距离是224.66 km。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地方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识别能力,可为今后开展该区非天然地震自动识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9-2011年山西地震台网的地震事件,运用速报软件进行全自动处理,并进行快速人工修正,与编目结果或中国地震局的正式速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速报软件修正后的自动定位结果是可信的,可满足现阶段区域地震台网正式速报参考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2015年11月23日青海省祁连县M_S5.2地震进行遗漏地震检测研究,由于主震后短时间内目录中遗漏事件较多,故对主震后1天的连续波形进行检测。主震后1天内青海测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个数(包括单台)共62个,选取主震后M_L1.0以上余震30个作为模板事件,通过匹配滤波的方式扫描出遗漏地震31个,约为台网目录给出的0.5倍。基于包络差峰值振幅与震级的线性关系估测检测事件的震级参数,最后将检测后的余震目录与台网余震目录在主震后1天内的最小完备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后最小完备震级从M_L1.2降到了M_L0.7,得到青海测震台网在祁连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0.7。  相似文献   

9.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地震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共触发和分析地震144844条.通过将编目自动处理系统产出结果与四川台网人机交互分析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编目自动处理系统分析地震事件与台网正式目录地震事件匹配率为32.15%,ML≥3.0地震触发率可达79.18%.匹配的地震事件中80.57...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和新疆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和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乌鲁木齐地区100km范围内1993年6月至1993年12月10日各自定位的地震资料,以新疆地震台网为参考基准,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资料与其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遥测地震台网比新疆地震台网在地震数量上多32.9%,在定位精度上也相对要高一些。另外,根据地震定位的三种交切结果,分析了遥测台网地震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11.
阐述全国省级测震台网共享数据中地震目录数据整合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整合平台建设,以及对整合数据的分析认识.以6个省级台网1996年、2006年、2008年3年数据为例,从台网子台分布、单组定位事件和多组定位事件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对比等几方面做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JOPENS/M_SDP系统,选取海南地震台网2010~2014年ML≥1.0的154个地震事件数据,采用单纯型定位法、HYPOSAT、LOCSAT定位法对地震事件进行定位对比分析。分析得出:单纯型定位法的定位结果相对精准、稳定,是陆地地震和近海地震的理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地震震级是地震三要素之一,如何准确测定震级对于地震速报与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选取赤峰中心地震台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测定的674个地震事件的面波震级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震中距和方位角,给出面波震级偏差及校正值。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和震中距增大,震级偏差增大;赤峰中心地震台以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15、-0.13,以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22、0.16;根据参考校正值重新计算震级,通过震级对比结果表明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基于图像处理器加速的模板匹配定位法(Graphics Processing Unit-based Match&Locate, GPU-M&L)和双差定位法(HypoDD),对上海及邻区13个台站记录的2011年至2020年共10年的连续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46个地震事件目录中挑选了136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事件,使用模板匹配定位技术对上海及邻区10年的连续资料进行遗漏地震事件的扫描和检测,共识别出824个地震事件,约为台网中心提供地震目录事件数量的5.5倍.然后对识别出的地震事件通过深度去噪方法(DeepDenoiser)将信号与噪声分离,并对去噪后地震波形的频率和振幅特性分析来进一步确认识别出的地震事件.同时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震相拾取技术(PhaseNet),对去噪后的333个地震事件进行了震相拾取.检测后的地震目录完备震级由台网目录的Mc1.0降为Mc0.8.最后利用双差定位法对479个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精定位的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整体地震活动性较弱,地震的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定位后...  相似文献   

15.
章静  李晓杰  杨桂存  丁秋琴  李璐彬 《地震》2013,33(2):132-141
本文首先对援印尼地震监测台网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作了简要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该台网系统的监测能力作了评估, 并选取试运行以来记录到的印尼地区32次大地震事件, 将系统自动产出的定位结果和USGS公布的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 结果表明, 援建台网地震自动定位系统运行稳定, 对大地震的自动定位结果基本可信。 实现了2分钟以内对印尼境内及周边一些区域的强震自动产出首次定位结果并发出强震警报, 3~4分钟左右完成较精确的自动定位, 对于印尼地区6级以上地震, 自动定位系统可在5分钟内给出较精确的地震三要素。 援建系统不仅提高了印尼及周边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定位精度以及地震速报能力, 也为其海啸预警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山西测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对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3类事件的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波形的特征,为今后快速、准确分析地震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近震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库尔勒国家数字地震台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测定的1 403个近震事件,与新疆地震台网发布的地震目录事件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震级偏差值,并从震级、震中距及方位角等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地震震级的逐渐增大,震级偏差也随着增大;震级偏差与震中距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中国地震台网全面完成数字化之后的观测资料(2008 2012年),对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和震中方位进行对比分析.由对比结果可知:中国和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之间无系统化差异,但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的mb存在一定系统偏差(mB平均偏大0.22);震源深度对震级偏差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浅源地震偏差大于中深源地震;震中距及四象限分布对偏差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川南泸州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新建15个流动测震台站,与泸州和荣昌2个固定台站形成泸州台网。根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计算了泸州台网的震级监测能力,并通过实际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验证了震级监测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D值理论,计算了泸州台网在研究区域的震中定位误差和震源深度定位误差,对比8个合成事件的定位结果,验证了台网的理论定位误差在一定范围内的准确性。对于ML0.5监测能力内的区域,定量分析了台网对于0.5级地震事件的理论定位误差水平,说明理论震级监测能力和理论定位误差计算相结合的应用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国地震局测震台网运行管理细则要求,地震编目中的震级是对地震波形进行WA仿真处理后的震级。本文对湖北数字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18年12月记录到的ML≥2.0的68次地震事件,在震级方面分别做了仿真前后的对比分析,并给出其偏差。结果表明:仿真后的震级多数大于仿真前的震级,但震级差均在0.4级以内。本文的研究为湖北地震台网震级测定提供了参考。地震分析预报人员速报时可不采用仿真震级,但对于编目和研究人员可采用仿真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