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沙海槽南部表层重砂矿物及其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80余个站位重砂矿物研究表明,重矿物主要受古巽他河、湄公河及加里曼丹岛的短源河流影响,具有多期、多来源沉积特点。重砂矿物为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独居石等,主要公布于北康暗沙和南康暗沙一带,曾母暗沙线滩海域的钙质生物砂中,砂矿品位和成矿元素Fe,Ti,Zr含量分布表明,南沙海槽南部海域砂矿可划分为3个成矿远景区:(1)北康暗沙锆石,独居石远景区;(2)南康暗沙锆石,钛铁矿远景区;(3)曾母暗沙锆石,钛铁矿,金红石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908"和山东省"908"对黄渤海近海海域沉积物调查成果,对山东半岛浅海碎屑矿物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粒度分析资料,对山东半岛浅海建筑砂砾的分布特征和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沉积物中5种有用重矿物(铁钛矿物、石榴石、锆石、榍石、电气石)品位进行了计算,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圈定了异常面积,计算了异常区表层沉积物中有用矿物储量。共圈定出18个建筑砂砾区,8个铁钛矿物高值区、6个锆石异常区、10个石榴石异常区、7个榍石异常区和3个电气石异常区。最终对山东半岛浅海进行了有用矿物综合评价,圈定出8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从沉积物中重矿物动力分区论钦州湾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钦州湾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大体上划分为四个动力分区:内湾茅尾海重矿物区即钛铁矿-电气石-锆石-赤铁矿组合区,湾颈-外湾重矿物区即钛铁矿-赤铁矿-矿石-电气石组合区,外湾东部重矿物区即电气石-锆石-钛铁矿组合区,外湾西南部重矿物区即电气石-钛铁矿-锆石组合区。在重矿物动力分区的基础上,探讨钦州湾泥沙来源及其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反演的莱州湾悬沙分布及其沉积动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用1986-2004年不同时期的LandsatTM/ETM+影像,利用2004年黄河口附近实测数据推导的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结合水文气象资料、多年水深数据和极端天气数模结果,研究了莱州湾西南近岸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黄河丰枯水期的影响,莱州湾西南部海域悬浮泥沙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黄河口附近海域和西南沿岸,其枯水期的覆盖范围一般大于丰水期的。受潮流高流速场控制,黄河口外悬沙浓度高值区与海底泥沙堆积区对应较好,泥沙主要来源于陆源输沙和泥沙再悬浮;在西南近岸浅海区悬沙浓度高值区主要形成于泥沙的再悬浮,在近岸出现轻微冲刷。风等其他海洋动力因素,一般情况下对悬浮泥沙扩散的程度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悬沙受潮流场影响而形成的总体扩散趋势未发生改变;极端条件下,风暴潮流使莱州湾西南部近岸浅海区的悬浮泥沙浓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海域中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据调查,福建沿海已发现有矿产近60种,矿床、矿(化)点近两千处,可供开采利用的主要有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砖瓦粘土、叶腊石、明矾石、钾长石、硅线石、铝土矿、钨锡矿、钛铁矿、独居石、海蛎壳、硅石、蛇纹岩、泥煤等。其中石英砂、花岗岩、叶腊石和高岭土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优势矿种,其储量居全国前列。独居石、钛铁矿、磷钴矿等稀有  相似文献   

6.
对文登近岸海域9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矿物分离与鉴定,应用相关性分析、Q型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手段,研究了重矿物的组合及分布特征,并进行了重矿物分区,辅以沉积物粒度特征对研究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五垒岛湾消退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重矿物以角闪石、绿帘石为主,重矿物组合主要有黑云母-白云母-风化云母-绿泥石组合、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锆石-石榴石组合、普通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电气石组合以及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组合共4种。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各矿物区物源及沉积动力环境差异较大。充足的物源供应和适宜的沉积环境导致了五垒岛湾的淤积,五垒岛湾将会进一步萎缩。  相似文献   

7.
滨海砂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具有分布广、勘探、开采、选矿、冶炼方便等优点,受到滨海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上大部分独居石、锡石、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的重要开采源。我国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阔、岛屿众多,发育了各种不同的地质单元和地貌类型,有着良好的成矿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砂矿资源。目前,从滨海砂矿中提取的矿物资源有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金红石和磷钇矿、锡石、玻璃砂、型砂等。钛铁矿主要用于制造钛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滨海砂矿资源的分布及开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海洋砂矿广布于各大洲陆架区。已探明最具工业价值的矿种以金属矿产中的钛铁矿、金红石、磁铁矿—钛磁铁矿;有色金属矿产中的锡石;稀有—稀土矿产中的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铌钽铁矿;贵金属矿产中的金、铂;非金属和宝石矿产中的石英砂、砾石、贝壳、金刚石和琥珀等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相似文献   

10.
张云吉  王凤  金秉福 《海洋科学》2013,37(6):95-101
为了资源、环境和港口建设的需要,对取自铁山港海域6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鉴定和统计,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其中轻矿物以石英为主;重矿物以电气石、锆石、钛铁矿的高含量为特征,褐铁矿也有一定量的分布。轻、重矿物成熟度指数高,表明沉积物遭受过强烈化学风化作用,重矿物组合为电气石+钛铁矿+锆石。湾内多个站位出现锆石砂矿品位异常,锆石资源前景良好。多种矿物分布在湾的中南部,呈现明显的等值线高低不同的韵律性环状分布,湾中矿物主要来源于广西近岸陆地,其分布受地形和水动力的共同影响,入海泥沙在湾内主要受控于潮流影响,涨潮流与落潮流的流路和流速的不同是湾中矿物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西部海底有用重砂高品位分布与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等有用重砂品位分析表明,台湾海峡西部海底各有用重砂存在有高品位分布。中央盆地西部等具有富集成矿条件,相当部分仍在可采水深范围之内,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海位于板块三联点的区域内,要划分为五大构造地块,它们制约着该区矿物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这五大块块是:(1)华南断块、(2)东印支断块、(3)南沙一加里曼丹断块、(4)台湾一吕宋断块《(5)中部洋盆断块、除了油气之外,南海最有开发价值的矿床是含铁磁铁矿、锆石、独居石、锡、金和铬铁矿的近岸砂矿。根据过去15000年的海底地貌和海平面变化的分析,可以认为,在南海陆架寻找新的砂矿有很大的潜力,这与沉没的台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东南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东南浅海377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平均水深112.3 m)开展粒度测定及沉积物类型划分,并运用统计规律及沉积输运趋势分析,探讨了底质沉积物分布格局与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环境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浅海沉积物类型复杂,共分布13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5.73Φ,优势粒级为细粉砂级(6~8Φ),分选差。不同海域沉积物粒径差异明显,北部近岸以含砾沉积为主,中部呈NE-SW向的砂质沉积区(水深80~120 m),西南近岸滨海、北中部海域以及东南部海域多为粉砂、黏土沉积。结合地理位置、沉积物源及水动力条件差异,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区:I区主要以含砾粗颗粒沉积为主,受控于海南岛上径流及强风浪作用,物质来源以万泉河等河流输运及岸线侵蚀物质为主,强动力(高能)沉积环境;II区以砂沉积为主,受到表层流及风浪等共同影响,可能主要是残留滨海沉积混入了海南岛径流及岸线侵蚀、少量珠江流域及外海复杂来源等现代细粒物质的混合沉积,中等动力沉积环境;III区以细粒沉积为主,主要受华南近岸流、风浪作用及南海暖流影响,推测物质来源主要为海南岛河流输入、岸线侵蚀及复杂外海来源细粒物质的加入,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在日照近岸海域施工的地质钻孔和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对比南黄海已有钻孔成果,系统地开展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化重建。结果表明:日照近岸海域沉积地层中见含有有孔虫化石的第二海相层,形成年代介于34.3~41.4 cal.ka B.P.,对应MIS3的暖湿阶段,该层位可能与古三角洲有关。沉积层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细砂混杂泥质沉积层(命名为DU1沉积单元);河流-河口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粉砂层(DU2沉积单元);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层(DU3沉积单元);河流-湖泊相粗砂夹黏土层(DU4沉积单元)。晚更新世以来日照东部南黄海海域主要经历了2~3次显著的海侵和海退,各区域因条件不同表现有所差异:日照近岸浅水区主要表现为两次海侵和海退,东部深水区主要表现为三次海侵和海退,由于地势高低和侵蚀破坏等原因,总体表现为从离岸深水区域向近岸浅水区域海相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的趋势,部分地层出现尖灭消失。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华胃 《台湾海峡》1993,12(2):136-144
台湾海峡重矿物平均分布0.95%,其分布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由北部经台湾浅滩朝粤东方向缓慢递减。碎屑矿物46种,以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钛铁矿、褐铁矿和片状矿物为主,它们占重矿物含量的67%。据主要重矿物含量将海峡分成8个矿物组合区。碎屑矿物来自海峡两岸基岩,通过河流搬运入海,有部分片状矿物为海峡以北的物质随浙闽沿岸流进入海峡而沉积。其海绿石是台湾西岸、澎湖岛第三系或第四系含海绿石岩层剥蚀后搬运入海沉积而成的。台湾浅滩的残留沉积物为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期的河口滨海相沉积物。由于处在开放的海洋环境,至今没有接受现代沉积。残留沉积物中的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等重矿物相对富集,含量高于近源海域,有可能赋存浅海砂矿。  相似文献   

17.
陈上及 《海洋学报》1987,9(4):456-463
本文用聚类、判别和主因子分析方法,对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重矿物组合可分为两大类,以磁铁矿-钛铁矿为主体的多矿种组合和角闪石-绿泥石组合,分别在东部深水区和近岸带出现两个端元点(带),形成了滦河矿物区、海河矿物区和过渡性矿物区.经过逐步判别,建立了这3个矿物区的判别函数,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不仅为渤海湾重矿物区划分类提供了定量指标,亦为该海域物质来源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平均沉积速率最小(仅为0.36 cm/a),大嶝岛西南侧近岸潮间带平均沉积速率最高(可达3.94 cm/a),大嶝岛南侧近岸和北侧大嶝水道顶端海域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6、1.14 cm/a.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主要受沉积动力过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控制.在潮流输沙的作用下,大量悬沙在大嶝岛西南侧海域沉积从而导致该海域沉积速率最高,而大嶝岛东侧近岸由于海底经常发生侵蚀,故沉积速率较低(仅为0.58 cm/a).近年来的高强度围填海活动及海堤建造等都明显加速了大嶝海域的沉积过程,其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大嶝岛西南侧浅滩地区的沉积速率提高了4倍;围填海活动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对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海域2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鉴定,计算了独居石、石榴石、钛铁矿和锆石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并分析了异常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异常品位主要富集在渤海海峡北部、辽东半岛东南侧和北黄海南部海域。粒度分析表明,在砂质含量越高、分选性越好的沉积物中重砂矿物越利于富集;矿物组分主要来自鸭绿江、辽东半岛东南侧海岸和长山列岛冲刷物质、老铁山水道侵蚀物质及全新世前残留沉积物质;水动力条件影响明显:沿岸流有效搬运了近源河流的输入物质,北黄海强潮流促进了重矿物砂矿的形成富集,而黄海暖流则有效限制了黄河源细粒物质的扩散,对已富集区域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我们改装的一台浅海海洋质子磁力仪,它不仅能用于深水海区,而且可以用于浅水的近岸浅海区的海洋磁力测量。对于近岸浅水工程,石油开发和地质等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