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存有 《地质与资源》1994,3(4):278-288
研究表明:高龙隆起边缘的环状断裂为高龙金矿的控矿构造;成矿物质源于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砂泥岩;含矿热液为由雨水(含岩溶水)及岩浆水组成的深循环地下水;成矿环境为相对开放;金矿床为深循环地下水渗滤成因。总结归纳了高龙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便于寻找同类型矿床,提出了宏观和微观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广西田林县高龙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龙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硅化砂泥岩中,顶板为中、上三叠统碎屑岩,底板为高龙隆起核部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高龙隆起和周缘的断裂系统是金矿产出和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高龙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龙金矿具有热液石英脉活动强烈、流体形成温度高温可达330~400℃、Au,As,Hg,Sb等元素富集明显、隆起边缘环形断裂导矿明显等特点,初步认为金元素应源自围岩碎屑岩地层,但成矿热液活动则可能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则为隆起边缘的张性断裂系统。最后在本次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高龙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
石家铺子金矿床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成矿温度180~300℃。岩石中元素丰度及其演化资料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地层,部分来自岩浆岩。断裂构造严格控制金矿体的产出,并决定了工业矿体的规模及空间定位。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硫源以深源同熔岩浆热液为主,部分来自地层。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5.
牛头高家金矿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地区,属扬子陆块北缘,其成矿围岩为红色粘土和奥陶系地层。本次研究对该矿区矿石矿物中的硫铅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硫铅同位素组成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而奥陶系地层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牛头高家金矿原生矿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后经历较为复杂的地质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红土型金矿。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若尔盖铀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兵 《矿物岩石》2002,22(4):47-51
若尔盖轴矿床位于西秦岭铀成矿带下志留统硅岩和灰岩建造中,在分析不同类型地层、岩石、矿石及矿物中的碳、硫、铅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探讨成矿物质及成矿介质溶液的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及深部,成矿水溶液具岩浆水及深循环水混合特点,且成矿期含矿热液在围岩地层中又发生过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豫西矿集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豫西矿集区成矿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纳为3大类6个成矿类型.对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定义、成矿地质背景、构造转换与成矿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上宫金矿的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矿化蚀变特征、同位素地质特征研究,认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赋矿地层古老,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成矿物质多种来源,具深源特性和造山带物质的痕迹;矿石的物质组成复杂,矿物共生组合种类繁多;成矿围岩遭受了强烈的变质、蚀变作用,蚀变岩石类型较多,矿化多期次叠加;具有多成因性.  相似文献   

8.
刘腾飞 《地质与资源》1994,3(4):293-305
该区金矿产于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砂页岩内,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大类。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硫源应以深源同熔岩浆热液为主,部分来自地层;氢、氧同位隶组成特征反映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混有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铅同位索组成特征表明铅源以深源为主,混有少量壳源物质,矿床具多源成矿特点。硫、铅、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区金矿具多源、多成因及多期次成矿特征,矿床成因主要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复合叠加成矿,而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9.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科  顾雪祥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9,28(1):93-103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矿床受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的构造薄弱带(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滑脱带),矿体围绕岩体呈环带状产出.文章在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沂南金矿床的氢、氧、碳、硫、铅同位素以及钕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后期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且两者均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热液中碳主要为深源岩浆来源,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硫化物矿石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硫源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铅主要为放射性成因的"J型铅",其源区年龄(2.37 Ga)暗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结晶基底(新太古代泰山群);铷锶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含矿中酸性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为幔壳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云南墨江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墨江金矿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金厂蚀变超基性岩体,成矿热液是深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期深部富矿化剂流体沿断裂上升并与地下水混合,从侵入体及围岩中淋滤出了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床。墨江金矿床属混合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甘肃赵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岩 《黄金地质》2004,10(2):17-20
赵沟金矿是继李坝金矿之后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是一受断裂、岩浆活动和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F1断裂破碎带为主要导矿构造,次级的F29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今后找矿的重点应在1级导矿及其旁侧的2级容矿断裂破碎带,中川岩体周边5km的热变质圈内和化探异常发育的地段。  相似文献   

12.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熊耳山地区庙岭金矿床是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在该区发育有与金矿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异常, Au及相关元素的丰度由区域→矿区→构造岩→矿体呈几何级数递增, 示矿元素主要有Au、Ag、Hg、As、Sb、V、S、Se、Te、W、B、Pb、Zn、Cu等, Hg、As、Sb、Ag等为中、低温远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5.
皖南新岭脚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新岭脚金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东段,隶属于我国重要成矿带——钦杭成矿带,受皖浙赣深大断裂带控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矿石等特征,讨论了它们与金成矿的关系,基本理清了本区金矿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剖析,总结了有效的找矿标志,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小尖山金矿位于康古尔金矿中东段,矿体主要有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花岗细晶岩两类,以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发育于变质岩区,具有低温绿片岩相的面貌,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贵池抛刀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池州市抛刀岭金矿是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首次发现的斑岩型独立岩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超浅成英安玢岩中。英安玢岩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该岩体规模不足1km^2,呈岩枝状侵位于志留系碎屑岩中。岩体全岩矿化,矿体与围岩渐变关系。找矿标志有构造、岩性、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在区域找矿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陕西煎茶岭超基性岩与金矿床成因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煎茶岭金矿床属于与超基性岩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超基性岩沿超壳断裂侵位(927Ma),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含矿超在性岩在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下,发生彻底的退化蚀变(388.7Ma)。经滑石-蛇纹石化,进而碳酸盐化,导致微量金解离。在后期活动性断裂控制下,形成含金硫化物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岩体的就位。.含金蚀变岩与金矿体微量元素组合、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组成对超基岩有明显的继  相似文献   

20.
张厚宏  唐先礼 《湖南地质》1991,10(4):307-310
衡山南岳岩体北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一个具有远景的金矿带,其中石子坳矿区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区域和矿区地质特征,总结出花岗闪长斑岩,硅化带和As元素化探异常等3条找矿标志,建议在该区开展大比例尺化探测量和地质填图,普查北西向硅化断裂破碎带,并对石子坳含金破碎带进行深部验证,寻找隐伏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