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顾及地形特征的不规则三角网二次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不规则三角网插值方法特点和地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及地形特征的不规则三角网二次插值方法.这种插值方法同时兼顾地形特征、插值精度和计算速度,还根据地形特征对不规则三角网进行了编码分类,就各类型的不规则的插值计算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建模过程中,经典空间插值方法均没有考虑断裂线附近的局部地形特征影响,使得断裂线局部区域高程被平滑,从而导致地形特征失真。为了解决该问题,构造了一种顾及断裂地形特征的定权方法,并以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为插值算子,提出了加权径向基函数方法。首先通过捕捉每个采样点的结构张量,自适应计算采样点与待求点的距离,然后利用该距离对每个采样点赋予合适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插值实现DEM建模。以10组国际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公共数据和1组山体滑坡区域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为例,利用所提方法构建样区DEM,并将计算结果与标准RBF及传统插值算法(如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约束不规则三角网法)进行比较。精度分析表明,不论采样点数为多少,所提方法计算精度均优于其他插值方法;对DEM山体阴影图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插值方法,所提方法能较好地保持断裂线局部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特征的地形简化方法不能很好的同时顾及特征点和骨架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点与骨架线约束下的数字高程模型简化方法,在选取重要的地形特征点构建简化不规则三角网的同时,利用地形骨架线对简化过程中不规则三角网的生长实施约束。从等高线生成、高程精度、地形形态描述指标和地形骨架线保持程度4个方面,与广受关注的特征点方法、新近提出的复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各个方面均较显著地优于前两种方法,能够在地形简化过程中更全面、更大程度的保留初始地形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算法中初始不规则三角网对地形近似模拟的精度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算法。该方法利用扩展局部极小值法,在包含点云的格网中提取待定种子点,并采用最邻近插值法获取不包含点云的格网高程;然后设定阈值来判断局部薄板样条插值的邻域高差,确定最终种子点;最后构建初始不规则三角网并迭代加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地面种子点提取的准确率,并进一步提高点云滤波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冯亮 《测绘科学》2012,37(5):119-120,125
本文在分析地形数据的组织方式和LOD模型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大场景高精度地形数据提出了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离散LOD组织存储思路。在不规则三角网数据块的构建及接边、高精度数据的不规则LOD树与普通数据的LOD树的融合等方面做了具体研究,为大场景高精度地形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疏浚测量中计算土方量所采用的平均水深方法和不规则三角网法,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运算的软件算法,并对三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程序算法在疏浚测量计算土方量工作中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化煦  鲍峰 《三晋测绘》2003,10(3):34-35,39
不规则三角网是一种有效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它在减少数据冗余、表达复杂地形特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在VC下实现不规则三角网自动连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顾及地形的城市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维房屋重建与城市可视化方法研究和应用模块开发的初步成果。在一般二维不规则三角网的基础上,发展了有确定边界条件下的二维不规则三角网,通过对顾及地形的铅直墙面和不规则屋顶的分别构网和合成,形成建筑物的表面不规则三角网,消去共面条件下的公共边后,实现了顾及地形的的城市房屋重建。  相似文献   

9.
土方量的计算是铁路、公路勘察、场地平整等土木工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时不同方法计算的土石方量相差较大,因此确定不同方法的土方计算精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不规则三角网进行土方量计算的方法,给出了单个三角形对应的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以点位误差和高程误差为影响因子,对不规则三角网土方量计算结果精度进行评价。最后利用野外实测的地形点数据对本文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不规则三角网TIN是按地形特征采集的点根据一定规则连接成覆盖整个区域且互不重叠的许多三角形构成一个不规则三角网。DEM不是地表的高保真描述,TIN才是地表高保真描述,为此在生产地形数据时都由使用DEM改为使用TIN。真正射影像图生产更是只能使用TIN:地物数据用作特征线也通过TIN对地形表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始地形起伏变化的连续光滑性以及邻近数据点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基于TIN的DEM表面光滑插值模型。首先,运用二元二次多项式曲面加权平均的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TIN的具有C1光滑性的DEM表面插值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曲面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估,并对实际地形进行了插值表示。结果表明,提出的表面插值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光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原始地形起伏变化的连续光滑性以及邻近数据点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基于TIN的DEM表面光滑插值模型.首先,运用二元二次多项式曲面加权平均的办法,提出了一种基于TIN的具有C1光滑性的DEM表面插值模型;然后,利用数学曲面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评估,并对实际地形进行了插值表示.结果表明,提出的表面插值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光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形可视化仿真建模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中,TIN是构建DEM最常用的方法,为了使生成的TIN模型更具有真实感,提出了基于VB与DirectX表面绘制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张立朝  陈引川  余琳琳 《测绘科学》2006,31(6):54-55,53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边折叠”模型三角网简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误差变量的选择,建立了有效的边“折叠价值”计算公式对简化进行局部误差控制。算法很好地解决了约束型狄洛尼三角网中的数据冗余问题,提高了三维模型数据的传输速度和显示的实时性,最后利用单侧豪斯道夫距离给出了模型简化前后整体的误差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理信息服务之间的耦合性,研究了影响地理信息服务粒度的因素,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粒度划分模型。该模型首先从功能模块分离出基本服务,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看成是组合服务,由功能模块分离出来的就是基本服务;然后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设计组件和业务对象;设计完组件和业务对象之后再来设计组合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王猛  田丰 《地理空间信息》2011,(4):40-41,44
以我国东部平原地区钱营孜煤矿矿区为案例,根据实测的散乱数据,使用交叉统计检验和视觉特征分析了ANUDEM方法和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常用传统插值方法的空间插值结果。分析表明,在平原地区,TIN方法生成的DEM具有较高的精度,ANUDEM方法生成的DEM能够准确反映水文地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格网坐标转换方法,对格网点插值在区域边缘及已知点病态分布的情况进行了讨论。以TIN三角元优选策略增强格网点插值精度和稳定性。最后通过实例数据,验证了格网转换的精度及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Oracle的“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实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搭建“数据城市”的基础平台。随着空间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如何组织、调度、存储与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满足国内数字化生产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更好地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是当前GIS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J2EE三层体系结构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TIN向规则格网DEM转换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飞  吴凡 《测绘科学》2005,30(4):76-77
从TIN内插成规则格网可以获得高质量的DEM。在内插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查找待插点所在的三角形。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建立空间索引实现TIN到DEM的快速转换算法,通过建立的索引,可以大大地提高检索的速度,提高内插的效率。最后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