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科学进展》1984,3(3):12-12
Ⅰ——Ⅲ——医疗地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r——第三发展阶段内的四个时期。1——医疗地理研究对象的系统:A——系统的被管理部分;B——系统的管理部分;2——管理机构。系统要素:3——居民;4——自然;5——经济。环境的地域类型:6——社会的;7——自然的;8——经济和日常生活的;9——系统起作用的标准9′——医疗生物的;9″——社会的;9(?)——经济的。10——关于系统被管理部分就其起作用的标准的性能和状况的信息加工组:10′——医疗生物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作物表面温度是由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内的热量和水汽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地理壳——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产生的自然综合体,它是太阳能和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地理壳包括10公里以上的高出海平面的大气层,全部水圈,和4—5公里厚的岩石圈。因此地理壳的总厚度为15——20~25公里,与生物圈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热耗散过程与节水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广大的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区 ,水资源形势严峻 ,威胁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出发 ,论述了 SPAC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联系与区分 ;在两个过程的联结点上衍生出水分利用率概念。讨论了界面的梯度驱动力 ,分析了水势驱动及其阻力 ,作物水分胁迫及反冲机制的诱导和增益 ,界面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及其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热传输界面调控与生态过程的机制调控相结合的理论与措施 ,以缓解水资源匮乏 ,提高持续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益 ;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提供理论依据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闽江下游沿岸湿地植物硅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闽江下游沿线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设置6个采样点,对植物生物硅含量及储量分配比、植物根冠比和硅素转移系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下游植物枯体生物硅含量普遍较高(6.88~70.60 mg·g-1),地下根系生物硅含量普遍较低(2.02~16....  相似文献   

6.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当前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指标与可持续性的关系、指标权重的选择、指标的定量化、可持续性的总体判别方法、资本替代性与替代速度、指标阈值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局限性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难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要落实到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单元上 ,区域发展是评价的对象 ,因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必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评价指标或指标体系必然会有所不同。社会、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质量 ,包括自然资源的再生或替代、生命支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改善。据此 ,论文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可持续性二维评价坐标体系 ,并提出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遴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对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湿地植物、土壤和水体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该湿地的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天鹅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为5.10 kg/m2,植物地上部分的有机碳密度为0.13 kg/m2,植物地下部分的有机碳密度为2.55 kg/m2,水体有机碳质量浓度为12.78 mg/L;天鹅湖湿地总有机碳储量约为51.675×108kg,其中,植物地上部分的总有机碳储量为1.123×108kg,占总有机碳储量的2.17%;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为33.599×108kg,占65.02%;植物地下部分的总有机碳储量为16.945×108kg,占32.79%;水体总有机碳储量约为0.008×108kg,占0.02%。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星球生活中,现代冰川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冰在地球上的总储量3000万立方公里。地球上的冰川面积约占陆地的11%,地下冰占14%,海冰平均约占大洋的7%,雪约占陆地的14%。地球气候、世界大洋水位的变化以及整个人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与雪——冰川复盖有关。  相似文献   

9.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V-B辐射对隐花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UV-B辐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系统地综述国内外有关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研究趋势,讨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隐花植物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隐花植物在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导言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在气候学、地貌学和水文学方面已经有很大进展。但是,地理学家对于城市生物区系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注意。极其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区系,它与同样是变化多端的生境的联系,以及——更重要地——城市植物区系显著的空间变化,为地理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世界许多地区日益城市化的人类种群以及随之而来的与自然界的隔离,要求在城市区域加强生物学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在城市植被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6个时期(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盐城滨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信息,结合收集的资料,估算不同时期植物碳储量的变化,分析了植物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原因及其对整个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12年期间,盐城滨海湿地植物碳储量不断增长,净增长6.56×105t,年平均增长0.26×105t;土著种[獐茅(Aeluropus s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碳储量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农田碳储量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围垦和互花米草扩张是导致盐城滨海湿地植物碳储量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的惊人速度及其空前规模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独有特征。从历史观点出发,应该指出,二十世纪后半叶,在科学和技术革命所刺激的生产力发展和集中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城市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正风靡于整个世界——尤其是在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950年到1970年间,世界城市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结果,到1970年,  相似文献   

13.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 ——-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国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的 空间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研究基于对东北地区空间发展 的总体情况的概观, 结合利用GIS 数据库分析所获的区域开发综合评价结果, 遵循一定的区划原 则, 获得了东北地区未来振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 对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 尤 其是空间总体布局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同时本研究所遵循的“全局判断———分区评 价———方案确定”的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湿地魅力     
湿地是地球上最能干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犹如众多的动植物一样,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储存起来,供其他生物享用。固定太阳能的多少是衡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用初级生产力来进行度量,初级生产力高,固定的太阳能就多;  相似文献   

15.
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带雨林的类型和分布、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净初级生产力、碳储量及其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综述了热带雨林的主要生态特点,提出一些保护对策,旨在深入认识和了解热带雨林的生态属性,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森林植被NPP主要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是准确估计NPP的需要。本文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敏感性矩阵,对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的三个主要输入因子——叶面积指数、温度和降水量,分别分析了各单一因子对森林植被NPP的敏感性,并建立敏感性分析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NPP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 ,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无明显相关关系。同时,还统计了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NPP对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得出了针叶林对环境的适应性最强、生长最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镭氡平衡系数是地浸砂岩型铀矿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施工物探参数钻孔,使钻孔中含矿含水层原有的镭氡平衡被暂时破坏。利用伽马测井对孔内镭氡平衡由最初破坏状态恢复到原有动态平衡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进行线性拟合,以便实际工作中开展镭氡平衡系数的研究和评价,为铀资源储量计算提供更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农业外部性识别、评价及其内部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与不经济性两方面, 前者表现为农业在食物保障、经济、生 态、社会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元价值, 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农业对环境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我 国农业在土壤、水、大气、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五个方面均有外部性表现, 本文对其分别进行了识 别。目前对于农业外部性的定量评估, 由于农业外部性表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评价方法缺乏标 准、评价者立场与视角不同而使结果不具可比性。由于无论是农业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均 是资源的低效配置, 因此各国从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市场失灵或政策失灵入手, 努力促使农业 多元价值得到最优表现, 并对农业外部不经济性加以控制。各国技术实践表明, 可持续农业技术 体系成为农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可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元阳水稻梯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一部分,本文调查了箐口流域梯地的自然生物环境,评价了农业土壤的土壤肥力,采用地质—地貌—土壤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土壤—景观之间的组合模式。研究确定了人为、气候、地形因素为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评价了土壤潜在生产力以及相关的限制因子,并根据FAO体系,确定并划分了主要的土壤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相当均一;土壤属酸性,阳离子代换量和养分储量总体较低;农业生态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受哈尼群众人为活动的影响,成功维持了相对活跃的养分循环系统。目前的研究集中在:(1) 本研究区域在整个哈尼梯田系统中的代表性评价;(2) 田间水平上的养分循环研究;(3) 土壤特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 将田间水平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更大的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设计出了包括 1个高级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人口状况等 5个基本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0个元素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结构框架,熵技术支持下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以及由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所集成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综合评价模型,并依次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