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在岩石矿物中,主要以自然金状态存在。因此无论在从事地质研究,普查找矿和勘探施工中,人们难以用肉眼判断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存在情况,由于金的分析周期长使工作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验了金的快速鉴定法。 本法基于用泡沫塑料吸附金后,直接用TMK显色的斑点法,进行金的目视测定。还制备了一套模仿标准色阶,以利于长期使用,适合于野外地质人员现场应用。测定范围为0.1—5.0微克金。  相似文献   

2.
周乐尧  郑人来 《地质论评》1991,37(2):179-185
本文详细论述了绍兴—诸暨双溪坞群金的概率分布型式和金在各类岩石中的分配,指出双溪坞群金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金在各类岩石中分配极不均匀,其中细碧岩和角斑质凝灰岩是双溪坞群主要载金岩石,千糜岩是金的富集岩石。在对各类岩石样品金含量进行对数正态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样品数加权计算获得双溪坞群含金丰度(7.53ppb)。文章最后通过微量元素对金在地质历史中地球化学行为指示信息的研究,阐明双溪坞群在地质历史中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的金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别造山带HP(高压)- UHP( 超高压) 变质岩中的钛- 铁氧化物系列矿物和其寄主岩石同是HP- UHP变质作用过程的重要地质记录,经研究发现这些钛- 铁氧化物中金元素浓度较高。对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中金红石、钛铁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发现其含金值高达0-01 % ~0-61 % ;微区电子探针浓度扫描揭露金呈超微粒包体、弥散状态分布于金红石、钛铁矿中。钛- 铁氧化物矿物中出现这种含金形式不仅是金在HP- UHP变质作用下具有亲铁性质的表现,也可能是金在地幔岩石中的主要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景春 《地质与资源》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李景春 《贵金属地质》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金的资源开发和生产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配合此项任务,对于金的分析方法也就相应地引起人们的注意。金在地壳中的丰度为5×10~(-3)g/t,由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在自然中不形成硫、氧等化合物,大都以自然金存在;但在自然界中很少遇到化学纯的金,这就给金的分析测定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来,国内发表关于金的分析方法的文章很多,本文查阅了近十年来有关地质样品中金的分离富集手段和测定方法。进行综合介绍,以供地质分析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对金矿"矿源层(岩)"的研究经历了推断假说阶段、地球化学判别阶段和金的赋存状态(可释放性)研究阶段.最新研究表明,地层/岩石中的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金赋存在硅酸盐或氧化物相晶格中,这部分金在成矿过程中很难被释放出来,故对成矿无贡献或贡献不大;而另一部分则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造岩矿物颗粒之间及有机质或碳酸岩颗粒中,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易于被释放出来,随着成矿介质(流体等)迁移,在有利成矿部位富集成矿.随着研究日渐深入,矿源层理论将与自然界的地质事实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界中,金主要以元素状态散布在岩石层中或砂矿中,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10~(-7)%。钯、铂往往以游离的元素状态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少,其克拉克值分别为1×10~(-6)%,5×10~(-7)%。考虑到金的代表性,测试时往往需要取大样。岩石矿物中超痕量金、钯、铂的定量测试,一般都需要进行富集和分离,而后才能进行测定。 萃取富集分离法就目前来说优于其它技术,许多试剂被推荐为萃取剂。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利用矿物或岩石中铀、钍裂变的碎片径迹来测定铀、钍含量及矿物年令的方法,是裂变径迹法在地质上的应用途径之一。早在1939年就发现铀在受到热中子轰击下,会产生裂变,但一直到1962年普赖斯(Price)等人用蚀刻法把裂变径迹扩大到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之后,裂变径迹法才开始应用到地质研究上来。我国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这项工作的。1978年我们初次尝试使用诱发裂变径迹法(同时配合其他方法,如重砂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确定岩石矿物的铀含量和了解铀在岩石矿物中的配分状况,初步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金在硫化物矿物中呈负价态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初探李九玲,冯大明,亓锋,张桂兰(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金,硫化物,金的负价态,实验地球化学金与硫化物的密切共生关系是明显的,特别是与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但是在大多数类型金矿床中都是...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矿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和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于1986年八月在四川省新都县召开了黄金分析测试技术交流会。会议代表认真总结和交流了黄金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经验。就下列一些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1)化探水系沉积物痕量金分析测试技术。(2)岩石矿物中常量金和银的测定。(3)区域化探样品中痕量金分析质量监控办法。(4)金样制备中的操作技术和加工质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几年来,黄金地质工  相似文献   

12.
金矿物及其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主要有:(1) 独立的金矿物;(2) 呈胶体(粒径约0.1—0.5微米)或准胶体(粒径约5—20微米)分散于其他矿物中;(3) 以原子的形式作为其他矿物的固溶体混入物。例如,黄铁矿中的金,部分可能呈间隙固溶体赋存在黄铁矿晶格中;(4)  相似文献   

13.
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的丰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清华 《地球化学》2002,31(4):347-353
金在地壳,岩石和沉只物中的丰度一直是地球化学研究和金矿勘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目前积累的大量可靠的金的分析数据,发现引用20世纪70年代前发表的有关金的地壳丰度和金在岩石,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作为衡量标准已不适宜。根据近15年来发表的大量有关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含量的文献,结合作者在地壳与岩石研究中积累的金的大量可靠数据,综合给出金的地壳丰度为1.0ng/g,出露出壳丰度为0.8ng/g,金在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0.6,1.0和1.0ng/g,金在中国水纱沉积物,泛滥平均沉积物,浅海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6,1.2和2.0ng/g。这种对金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丰度值的新认识,对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勘查地球化学甚至金的矿产勘查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中报导了冰岛东部第三系玄武熔岩和脉岩中的金含量。在不饱和(橄榄石标准矿物)拉斑玄武岩中,金含量随分异程度而降低。但在饱和(石英标准矿物)和分异较强的岩石中,金显示出与不相容元素如Y和Zr呈高度的正相关。这种性状表明,在晚期岩石中,金不保存在早期的结晶相中而富集在残余熔体中,所以,它遵循了不相容元素的趋势。因此玄武安山岩和富硅冰岛岩含有两倍干玄武岩的金(x=4.1ng/g)。这种总的趋向似乎与硫在岩石中的不规则伴生富集有关。氧化作用和沸石化作用导致了金在火山碎屑单元和熔岩流孔洞顶部的富集。这表明,在冰岛型火山堆积序列中,最适用于金矿化的源岩可能是演亿较强烈的石英——标准矿物拉斑玄武岩(铁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冰岛岩,特别是脉岩和火山碎屑岩单元。固结不紧的金由于风化作用、深埋变质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容易从火山玻璃和硫化物中迁移出。因此,只有最新鲜的玻璃质岩石才可能保留着原始的金含量。  相似文献   

15.
试样经650℃灼烧,王水(1+1)冷浸泡分解试样,利用泡沫塑料富集金,采用硫脲溶液解脱金,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样中的金,本法适用岩石矿物中0.05×10-9以上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岩石矿物中钾的测定,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采用火焰光度法。该法虽然简单快速,但是准确度较差。部颁岩石矿物分析钾测定允许偶然误差范围较大,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采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能满足地质科研、生产的一般要求,但难于满足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随着地质年代学的日益发展,钾—氩年龄测定法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由于钾的测定结果存在着较大的不定性,使K—Ar年龄的解释和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表1中列出了两个角闪石样,在A_(r放)~40一定后用火焰光度法仔细测定两次钾所计算出的年龄。仅仅由于钾的测定误差就可造成上亿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天马山硫金矿床金的赋存状肪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少数为细粒分散相,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综合脉石和磁黄铁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平均成色745.57,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3种,金在矿石中及不同矿体中的分布不均匀,金与流,金与砷的相关性因矿体类型及矿石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焦家金矿I号主矿体为研究对象,选取128线金矿体周围不同地质体岩石样品,对样品中疑似碳酸盐矿物,通过岩矿鉴定、激光拉曼、电子探针等方法进行分析,从矿物尺度对烃类气体的赋存特点进行研究,以期获取烃类气体参与成矿的直接证据。研究发现,样品中的疑似碳酸盐矿物电子探针测定成分与纯净的方解石成分吻合,在金矿体周围不同地质体中均可见方解石以极细小的颗粒充填于矿物裂隙或矿物颗粒之间形成细脉,具有后期形成的特点;其次,电子探针数据与酸解烃法得出的烃类气体含量整体呈现出一致的变化关系,具向外渗滤扩散的特点。研究证实了疑似碳酸盐矿物确实为碳酸盐矿物,且其为烃类气体的赋存提供了载体,找到了烃类气体参与成矿在矿物尺度上的直接的证据,同时证明了酸解烃法能够有效提取与成矿有关的烃气信息,对寻找金属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矿物,岩石对纳米金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方法配制成了纳米级大小的微粒金,使存在于溶液中,并加以保护,以免纳米微粒金自动凝聚长大,在此基础上,用各种矿物和岩石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对纳米金的吸附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岩石、土壤和水沉积物试样能够用氢氟酸、王水和氢溴酸——溴溶液分解。在两种氢溴酸浓度下,可采用二次MIBK(甲基异丁酮)萃取法自样品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金、铊、铟和碲。金和铊首先从0.1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然后在有抗坏血酸的情况下自3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钢和碲,以消除铁的干扰。随后可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元素进行测定。二次溶剂萃取法也可与电热原子吸收法一起使用,以降低地质物中料中四种金属的检出限。 金、铟、碲和铊在地质物料中含量极低。据估计,其在地壳中的丰度分别为:金0.001~0.0035ppm;铟0.11~0.14ppm;碲0.001ppm;铊0.3—1.3ppm。一种测定同一地质物料样品中所有四个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在地化勘探中,能经济而快速地分析和检测岩石和风化产物中的矿物元素,并用其作为指示元素探明矿床的不同类型和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因而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本文介绍的火焰原子吸收法,可提供一种相当迅速、简便的测定金、钢和碲的异常浓度(即比地壳丰度高许多)和铊的地壳丰度和异常浓度的方法。本法的特点是采用二次萃取,此时金和铊首先从0.1M氢溴酸的样品溶液中分离。然后铟和碲从3M氢溴酸介质中萃取,加抗坏血酸消除了铁的干扰。如采用电热原子吸收进行测定,四种元素的分析检出限还能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