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CL云:一淡二浓三秃积,四积云性五普通,六层七碎八不同,九是鬃状积雨云. 解释:"淡"指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浓"指浓积云,可伴有淡积云、碎积云或层云,云底在同一高度上;"秃积"指秃积雨云,可伴有积云或层积云或层云;"积云性"指积云性层积云."普通"指普通层积云;"层"指层云."碎"指碎雨云;"不同"指层积云与淡积云、碎积云同时存在但高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云码编报规则口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云:一淡二浓三秃积,四积云性五普通, 六层七碎八不同,九是鬃状积雨云。 解释:“淡”指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浓”指浓积云,可伴有淡积云、碎积云或层云,云底在同一高度上;“秃积”指秃积雨云,可伴有积云或层积云或层云;“积云性”指积云性层积云。“普通”  相似文献   

3.
黄朝迎 《气象》1980,6(8):26-26
西藏高原的天气特点之一,是气象要素有明显的日变化,尤其是河谷地区。拿云来说,在拉萨6—9月一般从清晨到10点左右,天空多是由积雨云蜕变来的积云性层积云或积云性高积云;午后云量最少,天空中飘浮着数朵淡积云;到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时,云量便开始逐渐增多,云层变厚,雷雨便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4.
游焕 《气象》1990,16(5):54-54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照业务上级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但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了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笔者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使与所编报的云码配合,亦便于下一班测报员校对。  相似文献   

5.
(GD—OⅠⅡ电码)中对测站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现象时,8NnC_LC_MC_H 同总云量N、云高 h 的编报规定,开始学,觉得不好理解,不易掌握。但经过反复学习,分析后, 方知此规定并不难理解,也不难掌握。这个规定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新电码有关云的编报、尤其是有视程障碍的情况下8组同N、h 必须相互配合,前后一致。其二,在天空部分可辨时,观测到有云时的8NhC_1,C_MC_H 和未见到云时的 N、  相似文献   

6.
在航空报规定的第5条中,第五款规定,积雨云与其它云同时存在,已高度相同时,还看天空总云量是否≥4/10,来确定编报几组8Nschshs。其中:①N≥4/10时,究编报CB的8Nschshs组.然拒,按0、4、6、10规定编报8Nschshs,这一组的Ns报合量。C编报积雨云之外电码大的云状。由于CB云是一种特珠的云种,容易出现一定特珠的天气现象,甚至灾害性天气,所以对CB云在航空报中的云量、云层的编报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应用航空报的单位来讲、收到这份航空报,对了解这个地方当时天空云量,云层有一个清晰的印象。那么.当Cll云与其它云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云电码编报中 ,从云所反应的天气意义考虑 ,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 CM云。因此 ,Nh云所编报的云量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低云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同志 ,甚至不少台站由于理解错误或受错误习惯影响 ,将 Nh的云量误认为“有低云时编报低云量 ,无低云时编报中云量”,只有在定时观测时出现 Ns、 Sc cast、 Sc lent三种云之一 ,并且当时天空中还存在其它低云时才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由于实际观测中这种情况出现次数不是很多 ,整个站组往往忽视了这种记录 ,形成整体出错。如 :云量 :1…  相似文献   

8.
新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Ⅱ)执行已一年多了,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就7 wwW_1W_2组的编报谈点体会。一、关于合并选码为了较全面地反映测站的天气情况,又便于编报,GD—01 Ⅱ电码中增加了合并选码的特殊规定,其中3.12.3(2)条对合并选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已有较完整的说明。如以雨夹雪天气为主,其雨或雪很可能时降时停,若按雨和雪两种现象对待,以选大码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云宏微观特性的卫星云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ODIS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等产品,以及表征6种云类的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相态的特征值,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和多阈值判识法相结合,对卫星观测像元的云进行分类,包括层云、层积云、积云、积雨云、雨层云、高积云/高层云、卷云以及卷云伴随高积云或高层云的多层云、卷云伴随层云或层积云的多层云、高积云或高层云伴随层积云或层云的多层云10类。2008年、2013年卫星分类结果与地面站云类观测对比,达到60%的一致性;将相同时间的地面小时降水量与分类结果叠加显示,出现降水处多为雨层云或积雨云。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地面测报值班工作时,往往会碰到一些天空不明的天气状况,其记载问题在《规范》已有明确规定。但对有航危报发报站任务的地面观测值班员来说,碰到这类天气状况问题,要妥善地处理有一定的困难,而且GD—22Ⅱ中也没有明确当天空不明时如何编发危险报的具体规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编报方法可供参考。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现象使整个天空不明,同时又达到危险天气通报标准时,则要选择编发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此类情况,应依据观测员连续观测到云的演变情况进行判断云量、云高,并据实编报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  相似文献   

11.
云码歌     
云族分为高中低,电码三九二十七,莫搞颠倒莫错乱,编报规定应熟悉。几种云状在一起,一般选报最大的。一族无云编报O,不明编x没问题。低云淡1浓23秃积,积性层积电码4,普通层积应报5,层云碎层把6记,恶劣天气碎雨7,碎层碎积坏天气,积云层积异高8,9的云码察积雨。中云高层透l,2蔽雨,高积稳3、荚变4,系侵天空高积5,积性高积6无疑,高层高积同存时,高积蔽光双层7,堡状絮状都编8,全昆乱天空9高积。 高云卷云毛1,2为密,伪卷编3,钩卷4,角小45)变把5编,6为大于45度角,布满全天卷层7,8为卷层有缝隙,五乏后还剩一种云,卷积报9请注意。云码歌@薜存福$韩城…  相似文献   

12.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13.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14.
书本上对淡积云天气意义的介绍 ,多是“晴天积云”、“天气睛好”及“睛天常见”等。但广州观测到的淡积云 ,也有预兆坏天气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预兆当天有地方性阵雨的淡积云  这种淡积云的特点是 :1淡积云生成的时间比睛天时早 ,0 7时左右便可生成 ,这表示大气不稳定。但需注意 ,要和从海面移入的淡积云区别开来。因为夏季睛天的后半夜 ,水体表面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气温降得慢 ,常有淡积云形成 ,有时有浓积云甚至积雨云 ,清晨随海风移入陆地 ,而陆地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的气温降得快 ,故移入的淡积云很快变成积云性层积云 ,并在 …  相似文献   

15.
有关航空报、危险报的编报规则及要求,已是发报台站测报员所熟悉的了,但是最近却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站地面值班人员的争论. 一、某日观测实况12~sVV=30.0 N/N_L=5/4 dd=WNW ff=10 WW=00W_2=x云层:Cu1200/1 Cb1200/3 ci4500/1.按照航空报电码(GD-21ⅠⅠ)编码规定:5-(2):天气总云量达到或超过4成时,按下述规定分层重复编报本组,先编最低的个别云层,不管它的量是多少;再编报一次较高的个别云量,其自下而上的  相似文献   

16.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17.
蔡恒容 《气象》1991,17(10):56-57
云码的编报存在某些把握不一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三个方面谈些看法,与从事测报工作的同志切磋,以求共识。 一、关于指示性云 《电码》指示:“对天气或云天演变有指示性的云存在时,不管其云量多少应优先选报该云状”。这一规定概述了指示性云的定义和编报原则。那么,哪些云是指示性  相似文献   

18.
吴绍金  冯万瑞 《气象》1983,9(11):49-49
所谓雨雪幡,指的是出现于某生云的底部,垂曳于空中而未及地面的降水。雨雪幡分别由水滴或冰晶构成。雨雪幡属于主体云的附丽云或从属云,在云天观测中云幡不单独记录。不论雨幡或雪幡,都作为主体云的云状和云量来记录。显然,正确地辨识雨雪幡对于正确地记录云天是有意义的。 通常认为雨雪幡的颜色灰暗,不难辨认。这是因为它们通常出现于高层云、蔽光高积云、雨层云、层积云或积雨云的下面,此时往往云层很  相似文献   

19.
观测工作中,大多数的云天可以根据GD—01Ⅱ电码规定毫不费力地进行有关电码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复杂的云天,电码规定中没有十分明确,这就需要观测员根据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云、天演变趋势和实践经验作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