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海利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1):17-18,32
研究区位于山西沁水煤田东南部,晋城矿区的东部边缘,面积96km^2.该区普遍发育石炭、二叠纪地层。区内有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王台铺、凤凰山三对生产矿井。以勘探资料为基础,对该区9号煤层赋存规律、成煤古地理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晋城矿区煤层瓦斯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城矿区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东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之一。但由于该区煤层瓦斯含量高、浓度大,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收集、整理该区大最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区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阐述了影响煤层瓦斯形成和赋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对天湖山煤矿区童子岩组各煤层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成煤特点及规律,对指导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区内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区内沉积相、沉积旋回、沉积模式等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含煤建造形成于潮坪~泻湖沉积体系,由湖泊相、泻湖相、潮坪相、泥炭沼泽相组成.区内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形成于岛后潮坪~泻湖演变成的泥炭沼泽,厚度大,延伸广.影响区内各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的沉积因素主要有地形、蓄水盆地水位、海相顶板等.  相似文献   

5.
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新昌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17-19,28
以大量勘探钻孔资料及野外观测为基础,对澄合矿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成煤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本区煤系主要在岸线附近的滨海平原及近海内陆环境沉积。其中滨海及泻湖波浪带最有利于成煤,因受地壳近南北向不均衡沉积的控制,区内煤系及煤层变化多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为今后的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印尼拉翁矿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印尼中加里曼丹拉翁煤矿区煤和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煤层特征以及引起煤厚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5号煤厚0~3.20m,6号煤厚0~2.94m,均属局部可采煤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顶板砂岩K2、K3、K4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5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泛滥盆地,6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基础上发育的潮坪环境,属于三角洲平原水下沉积体系的两个不同旋回。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区分5、6号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以经典沉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场工作的成果,对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系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由海侵到海退的连续沉积过程。太原组煤层聚煤模式有5种,分别为泻后泥炭坪成煤、岛后泥炭坪成煤、潮汐三角洲泥炭坪成煤、支流间湾泥炭坪成煤、混合泥炭坪成煤;山西组1号、2号、3号煤层均形成河流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9.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海退及灾害频繁,产煤量少,仅C13、C14、C15可采;中段为较闭塞海湾—潮坪沉积环境,因构造活动趋于平稳,成煤厚度较大,C17、C20、C23、C24煤层接近,基本全区可采;下段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因地裂运动,可采区仅C25层。三段厚度差异较大,反映了二叠纪晚期地裂运动对该地区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鄂东南早二叠世晚期的炭山湾煤系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滨岸沉积,自南至北分为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在贺胜桥—大冶—广济一线以南,煤系沉积的早中期处于剥蚀状态。煤层形成于海退期潮坪上的泥炭坪,聚煤作用较好的地段是相对正向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单一勘查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查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涵盖煤炭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提出了适合当代需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基于理论分析,评述新体系兼备的主要技术特色及科学性、先进性,并依据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将我国煤炭地质勘工作划分为4种勘探模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近20个省区100多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践中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实施,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详细、完整、准确的煤炭资源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喜尊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4-76,87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北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分析认为:河北省煤炭开发强度大,衰老矿井逐年增多使煤炭产能递减,探采比例严重失调导致新建井基地严重不足,煤炭资源供给形势严峻。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煤田地质研究和勘探成果,开发新的煤炭基地,老矿区外围及深部煤田勘探,北部地区普查找煤,白垩纪褐煤勘探及开发研究应该是今后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因此,煤炭资源勘探工作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应从能源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来审视煤炭地质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煤炭勘查区实行多资源多矿种综合兼探,一是与煤共伴生矿种的勘查,二是与煤不同地质时代的层叠型矿种的勘查,实现气、液、固态矿种的三维立体式综合勘查。河北平原区煤炭勘查以石炭-二叠系煤层为主,其上覆盖有多时代的地层且含矿丰富,建议利用煤炭勘查钻孔同步进行多资源多矿种统一勘查,或煤铝兼探、煤铀兼探、盐卤兼探、煤层气页岩气兼探、热气兼探等,以拓宽煤炭地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总结近年来煤炭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创新进展基础上,结合勘查工程实践经验,确立了"快速扫面、点面结合、综合勘查"的工作思路,充实了煤炭综合勘查模式的定义,强调煤炭与煤层气等共伴生资源的协调勘查,强调保障绿色安全勘查开发一体的开采技术条件的共同探查,提出了煤炭勘查综合模式构建原则和流程。通过典型勘查工程实例,系统总结了深部新区选择以"物探快速扫面、分析评价资源前景,钻探点面结合,有利区块重点勘查"为主,同时辅助多种勘查方法手段的煤炭综合勘查模式,突出剖析了其勘查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有序实施和精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阳谷茌平煤田内的聊城勘查区、阿城镇勘查区、阳谷勘查区、博平勘查区的钻孔资料及地质成果,主要从煤层组合关系、标志层方面对煤田内各勘查区的煤层进行横向比对。山西组发育2-5层煤,3煤发育稳定,厚度较大,易于对比;太原组发育13-17层煤,根据沉积旋回性及赋煤特征分为上组煤、中组煤和下组煤,太原组有3层全区发育稳定的灰岩层,可作为该煤系地层的标志层。同时结合煤层间距及相邻岩层的岩性组合关系,找出各勘查区煤层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统一编号的方案,为该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的核实统计及地质综合研究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煤化工原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探明了急需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国家煤炭能源供应。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工作发展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明确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定位,提出“1个理论、10个主要技术”的重点攻关研究思路,拓展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范围,对保障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认为:(1)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已由以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为主发展为既要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供应,还要为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智能化开采与生态安全服务的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新阶段。(2)提出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今后的重点是资源勘查与利用、地质条件评价与动态地质事件预警、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地质层功能作用复原、地质条件改性等方面的10大重点攻关问题。(3)针对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多矿产资源赋存特点,需研究建立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同勘查模式,在关注“煤”的同时,加大对煤系、煤盆地全域性的多矿产聚集规律和各类资源研究,推动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秦守萍 《地质学报》2019,93(S1):53-60
伊犁盆地煤矿资源储量丰富,前人陆续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找煤工作。伊北、伊南煤田总体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且本区地层、构造条件复杂,勘查难度较大。地质+物探+钻探的煤矿综合勘查方法在本区勘查中面临较大挑战,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为本区勘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伊北伊南煤田勘查工作中,通过深入分析本区主要技术问题,不断创新勘查工作方法,在地层的重新厘定、二维地震勘探、钻探施工工艺及放射性评价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解决了勘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同时,总结了该区找煤标志,建立了地震勘查和地球物理测井勘查模型,深化提升了煤矿勘查技术方法的一系列新认识、新成果,为煤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龚绍礼 《江西地质》2001,15(4):297-300
江西煤田地质勘探的形势是严峻的,后备煤炭资源严重不足。无可供建井设计利用的精查储量,无可供精查的详查储量,可供详查的普查储量少,可供普查的找煤储量更少。地质勘探的找煤、普查与详查比例严重失调,许多矿井又面临资源枯竭、按替困难的局面。江西仍有较多的煤田勘探靶区需要勘探验证,煤炭工业有广阔的市场。希望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煤田地质勘探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