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摸拟汞源在液相、固相和气相中的转化迁移实验,了解汞矿体及含汞的其它金属矿体处在潜水面下的还原环境和表生氧化环境中,汞源能否转化成气态汞而透过含水层障碍进入气相的问题,并结合几个典型矿床的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汞的存在形式、主要迁移形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有关形成机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对壤中汞气异常评价的理论依据。此外,对影响壤中汞气异常的矿床地质条件、气候变化和采样工作方法等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均进行了初步探讨。总之,本项研究成果,对于改进和提高壤中汞气测量的找矿评价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一、模拟汞源的转化迁移实验关于金属矿床上壤中汞气异常的形成,气态汞是如何从汞源转化迁移而来的问题,有资料认为:“渗透着地下水的岩层和断裂对气态汞的迁移必然是一种障碍,很难解释埋藏很深且多位于潜水面下的盲矿体可以产生壤中汞气异常的事实.”我们根据斯托克关于“硫化汞在其他氯化物,如氯化钾存在时,溶解度将大大增加,其他汞化合物溶解度更大”的论点,做了汞源在液相、固相中的转化迁移实验,其显示结果,与上述看  相似文献   

3.
壤中吸附相态汞测量方法及其找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为解决厚层覆盖区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试验研究了壤中汞气测量方法.虽然在各类覆盖区,壤中汞气测量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因该方法影响因素多,特别易受气候的影响,导致分析误差大、重现性差,不同季节的测量结果难以对比评价等.通过对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含矿断裂上的土壤比非含矿断裂上的土壤含有更多的Hg~0、HgCl和HgCl_2;并且土壤中这种叠加吸附相态汞异常,主要来源于隐伏矿体,这就为地球化学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侧重讨论壤中吸附相态汞的测量原理、工作方法、质量检验标准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壤中吸附相态汞测量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化探方法.该方法在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厚层基岩覆盖区和厚层运积物覆盖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找矿实践表明,该方法虽比壤中汞气测量的影响因素少些,但仍有不少影响因素值得注意.为了提高评价异常的准确性,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几年来,我们对壤中吸附相态汞(以下简称壤中汞量)测量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识别和消除干扰因素、正确评价壤中汞量异常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为解决厚层覆盖区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试验研究了壤中汞气测量方法。虽然在各类覆盖区,壤中汞气测量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但因该方法干扰因素多,特别是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分析误差大、重现性差,不同季节的测量结果难以对比评价等。通过对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含矿断裂上的土壤比非含矿断裂上的土壤含有更多的Hg、HeCl和HgCl_2,並且土壤中这种迭加吸附相态汞异常,主要来源于隐伏矿体。这就为地球化学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化探技术中壤气汞方法吸附材料吸附性不均一,以及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多层捕汞管吸附技术与捕汞管富集器相结合的壤气汞捕集器。经标准气样品分析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捕集器吸附性良好,稳定性高,测试性能满足各项指标。在含山昭关地热化探野外试验中显示,该捕集器能够有效吸附壤中气的微量气态汞,应用效果良好。该捕集器完善了化探样品的壤气汞富集分析和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和表土中汞蒸气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涂修元 《地球化学》1992,(3):294-304
天然气中的汞蒸气含量与重烃含量相关,其高含量与油气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油气聚汞的根本原因是汞和油气具有相近的活动性和成藏条件。汞蒸气和油气一起运移至地表形成了表土中壤气汞和热释汞的异常分布。但表土汞异常还可能因油气之外的汞源形成,应仔细鉴别。还应注意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干旱戈壁荒漠区隐伏铜镍矿的找矿效果,设计了对沙泉子隐伏铜镍矿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的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在隐伏矿化体上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征,说明这两种方法在试验区对寻找隐伏铜镍矿有一定效果,为在干旱戈壁荒漠区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壤气汞量测量在我国的应用日趋广泛,迄今使用的原子吸收测汞仪已达数百台,由于金丝捕汞管价格高昂,严重影响了这一方法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以活性炭物理吸附取代常规的汞齐化学吸附的捕汞管,其吸附和脱吸附汞的性能有所提高,可以反复使用,成本大为下降,从而使每一个拥有单波长原子吸附测汞仪的单位均有能力配备足够的捕汞管,开展生产性壤气测汞工作。本文讨论了活性炭搏汞管吸附与脱吸附汞的最佳工作条件及工作方法,干扰的构成原因及排除措施,并且对壤气组份中理论上存在的干扰气体问题进行了试验与讨论。文中给出了二种捕汞管在几个不同矿床上的对比试验结果,还在浙江某金矿远景区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捕汞管与金丝捕示管的地质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壤中汞气测量在小营盘金矿区外围寻找含金石英脉效果明显。矿脉上异常宽,汞浓度高,衬度大;矿化石英脉汞浓度低,衬度小;围岩汞背景低而平稳,异常清晰易于辨认。矿与非矿异常特征差异明显,具有直接找矿指示作用。可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矿异常”下限。基岩裸露区、黄土崖边、陡坎等处汞气泄露,方法有效性变差,测线应尽量避开,实地布置。汞气测量干扰因素众多,规范施工是该方法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壤中汞气测量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寻找隐伏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已知火山热液型铜矿点外围矿化剖面和冰雪水沉积、洪积厚层覆盖区激电异常上的壤中汞气测量试验 ,进而扩大到面积性测量 ,均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结果表明 ,壤中汞气测量在高寒条件下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汞气测量方法对陕西韩城春秋古墓的位置、被盗情况进行勘查与判断。在墓区及外围,对已开挖墓穴不同部位的空气、壤中气和土壤热释汞分别进行测量,证实了古墓葬中存在高浓度的气汞、壤中气汞和土壤热释汞异常,并利用汞异常的分布形态和位置确定了古墓位置和盗洞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厚疏松层覆盖地区的有效找矿手段,国内外对壤中汞气测量已开展了试验研究,并一致认为:汞是一种有效的探途元素.但在目前,还存在着异常重现性不理想、干扰因素较多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壤中游离态汞不稳定所致.因此,近来有些单位开展了对土壤中较稳定的吸附态汞的研究(即热释法).本文述及的是我们初步试验的结果,包括测试方法和找矿效果. 据R.J.沃特林的试验得出的热释谱曲线和国内有关资料认为:不同相态的汞,有不同的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三个非背斜圈闭型油气田上方进行汞量测量的试验结果,油层埋深一般在1200—3000m之间。分别属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和岩性一断层圈闭型油气田,所用测量方法包括负压法壤中气汞量测量、累积吸附法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总汞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和水中汞量测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上方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其异常特征与金属矿床上的汞气异常有其相似性。异常形态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导气构造的特性。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类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常有时与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位置吻合,有时分别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证明了构造形态对异常的影响,并推断根据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的特征,有可能追索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壤中汞气测量在西天山高寒我寻找隐伏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已知火山热液型铜矿点外围矿化剖面和冰雪水沉积、洪积厚层覆盖区激电异常上的壤中汞气测量试验,进而扩大到面积性测量,均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结果表明,壤中汞气测量在高寒条件下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壤中吸附相态汞测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化■新方法。该方法在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厚层基岩覆盖区和厚履运积物覆盖区,已显示出较好的找矿效果,许多研究者已作过报道:实践表明,该方法的影响因素虽比壤中气汞测量要少,但仍不可忽视,否则会影响找矿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对壤中吸附相态汞(简称壤中汞量)测量方法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在识别和消除部分干扰因素、正确评价壤中汞量异常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点滴经验,现简介如下。 (一) 地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矿汞气测量找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城门山铜矿系统开展了土壤壤中汞、热释汞、全汞的测量.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破碎带上覆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壤中汞气、热释汞的富集,土壤中汞气的主要源是深部的硫化物矿体.汞异常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下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土壤全汞因为本底汞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化信息,利用土壤全量汞与热释汞含量的比值来抑制本底汞,突显热释汞,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的矿化信息,是示踪深部矿化信息的有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莲花山金矿区南部为大片风积黄土覆盖区,壤中气汞测量圈出了许多气汞异常,其中在已开采的4号、5号金矿脉上,气汞异常的形态、规模和强度都较好地反映了矿体的产状和规模。新的工业金矿体的发现,更加证实了壤中气汞测量找金矿脉的有效性。通过壤中气汞异常的评价,认为4号矿脉的北部,5号矿脉的南部,Hg2号异常的南部及Hg3号异常的深部有较好的开采远景,而41号、15号、20号石英脉则无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广之  袁子艳  庄原  江浩 《物探与化探》2008,32(2):143-146,185
油气中都含有汞元素组分,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可以从油气藏中向上垂向运移,根据采样介质类型及样品预处理的手段不同,地表中汞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壤气、热释汞及土壤总汞分析方法。壤气汞、热释汞及土壤总汞指标都有着很好的示油气意义,同时也有着示断裂带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在四十年代苏联学者A.A.萨乌科夫(1946)根据汞的电离能高,易于还原,在自然界倾向于成自然汞,以及自然汞具有特别高的挥发性能和强大的穿透能力,曾预言它是一种良好的探途元素。五十年代中期E.A.谢尔盖耶夫(1955—1956)首次用比色法在汞矿床上方圈出了壤中气汞异常。证明了A.A.萨乌科夫的预言是正确的。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比色法测定壤中气中的汞过于繁杂,灵敏度和精确度太低,未能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随后壤中气汞量测量的研究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