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87年~1988年度,石河子种植小麦53万亩,其中冬麦32.8万亩,春麦20.6万亩.平均单产248.35公斤,比1987年的251.5公斤降低了3.2公斤.造成今年冬春小麦减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生长期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1988年小麦欠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秋季降水过多,影响了冬麦适时播种和苗期生长发育石河子1987年秋季,前期温度较高,从表1看出,9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  相似文献   

2.
1975年冬到1976年春我省在海南岛南部崖县、乐东、陵水一带,搞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不育系种子(以下简称冬季南繁)三万三千余亩,获得全省平均亩产70多斤的好收成,其中十二个县和农场的育种队平均亩产过100斤,慈利县育种队50多亩突破亩产200斤大关。冬季我们从大陆到海南岛的目的是加  相似文献   

3.
1976年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劳模种的4.3亩“友谊麦”田,平均亩产806.1斤,创造了我省小麦生产历史上的单产最高记录,比1975年平均亩产729斤增加77.1斤。在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117.2亩移栽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4.
糯稻生长的农业气候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乃凡 《气象》1977,3(10):18-18
三江地处桂北山区,以盛产糯稻闻名,素有“糯谷之乡”的称誉。三江糯稻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单产高,米质优。近年来全县双季糯稻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余万亩,每季平均亩产达到800余斤,最高亩产超过1,200斤。 糯稻的生长发育与农业气候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邵开启 《气象》1982,8(10):32-32
雎宁县种植棉花的历史比较长,但由于对本地气候特点掌握不好,所以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一般年份亩产只有几十斤,1979年平均亩产为46.7斤。而1980年,全县17万5千亩棉花,平均亩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了114斤,单产、总产、收购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1980年我县棉花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并不好,从4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麟游县大豆种植面积由1949年到80年平均为51521.7亩,其平均亩产为56.5斤,播种面积仅次于宝鸡市十二个县、区的宝鸡、凤翔县,但论其亩产确是最低一县。7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比50年代少一万多亩,比60年代少两万多亩,平均亩产60年代比50年代少6.9斤,70年代(包括80年)又比60年代少12斤。产量最高的1956年,平均亩产为108.0斤,最低的76年,平均亩产为27.2斤。上述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我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为45万3千余亩,平均亩产达266斤,比头一年增产43%,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柳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十年来花生作物发展较快,由六十年代初的3万多亩,发展到目前的6—7万亩,最高年达8万多亩。多年来,该县花生单产,虽有提高,但均在百十斤之间徘徊,与区内高产地区亩产300~400斤相比,产量是低而不稳的。究其原因,与品种、栽培水平、水肥以及气候条件等有关。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9.
伊犁棉区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棉区.过去植棉面积一般不超过三万亩,民用棉需从外地调入.1982年以后兵团农四师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可达6-7万亩,棉花不但可自给,还可调出.但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产量低而且不稳定.1984年全区6.97万亩棉田,单产每亩56斤,远低于全  相似文献   

10.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奋起直追学大寨,战胜低温干旱,冰雹及各种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小麦大丰收,使5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76斤,比去年亩增46斤。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我们对1976—1977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84年黄岩县气象站在县科委组织下与平田乡农科站合作,在海拨400米高的山地进行杂交稻(汕优6号)旱栽试验。旱栽播期分六期,从4月15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当年该乡668亩旱栽杂交稻获平均亩产858.5斤的收成,比蕃薯多142.1斤,高产地块亩产1414.4斤,增产显著。该成果已得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现根据其观测资料分析杂交水稻旱栽的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伟大战略决策指引下,我县广大干群发扬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严重干旱,夺得了小麦大丰收,全县46.8万亩小麦单产248斤,比77年(152斤/亩)增长60%以上,接近大丰收的1976年。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1975年全县种植36万多亩后季稻,平均亩产513斤,涌现了一批亩产较高的单位。据调查有26个大队亩产超过600斤,98个生产队亩产超过700斤。 后季稻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长变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历年种植大白菜面积约二万亩左右,每年除自销外,还可外销6万吨.大白菜性喜冷凉气候,在石河子全生育期只有80~90天时间,生长时间短、且季节卡得很死.所以,大白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 一、石河子的气候生态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石河子大白菜在一般年份亩产3吨左右,但因气候、栽培技术、病虫害、品种等原因,其产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和1986年由于气候反常,主栽品种“小包心”种性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5,(5):27-28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锦州地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不断提高路线觉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引种青海省门源县小黑油菜,获得大幅度增产。据初步调查,1974年有78个单位,试种面积合计为1123.3亩,平均单产为154.2斤。其中有0.4亩产量最高,折合单产304斤,有6亩和12.3  相似文献   

16.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18.
李连起 《气象》1987,13(1):38-38
无棣县是金丝小枣的主要产地。现有枣粮间作面积21.6万亩,枣树330万株,其中结果树140万株,年产干枣1600多万斤。据建国后30多年的产量调查,单株干枣产量平均为6斤左右,历年单产最低值是1.2斤(1961年),最高值是13.5斤(1982年)。为探索其长期低产的原因,我们着重进行了气候因子方面的调查研究。调查了1959—1985年,全县历年金丝小枣的单产量;历年枣树年生长期间的光照、积温、降水以及枣树开花座果期(20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表略)。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小枣产量最显著的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9.
我们锦州地区,无霜期短,种植农作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1974年,锦州市在八个县、区的山区、丘陵、平原、低洼等不同地形上引种门源小油菜,实行粮油复种,改革耕作制度,变一年一茬为一年两茬,获得初步成功。据统计,有78个单位试种门源小油菜1,123亩,平均亩产达到154斤,有的亩产超过200斤,个别地块折合单产为304斤。这是锦州地区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右江河谷盆地,地处低纬(23-24°N),属南亚热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对双季稻生产很有利,是百色地区双季稻的主要产区。历年种植面积二十六万亩上下,占全地区双季稻面积的40%。单产早稻高于晚稻,近年来早稻平均亩产800斤左右,比晚稻高200多斤。早稻产量的高低对全年粮食产量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抓好早稻生产是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