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大气本底条件下不同地区地面臭氧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分析了晴天和阴天时瓦里关本底台、临安和龙凤山本底站地面 O3浓度的特点。晴天时 ,临安站地面 O3有明显日变化 ,以春季最大 (42 .9× 1 0 - 9) ,夏季最小 (2 0 .3× 1 0 - 9) ;龙凤山站日变化更规则 ,秋季最大 (约 2 7× 1 0 - 9) ;瓦里关本底台除了夏季有微弱日变化外 ,其它季节没有明显的日变化 ,日较差也很小 ,但夏季地面 O3浓度显著高於冬季 ;夏季晴天瓦里关地面O3浓度要比龙凤山、临安高 2 0× 1 0 - 9以上。阴天时 ,临安和龙凤山站除了日变化不很规则和日较差较小外 ,其它大致与晴天相同。阴天时瓦里关不仅没有日变化 ,而且日较差更小 ,但夏季地面 O3仍然高於冬季。太阳总辐射和 NOx 浓度是控制龙凤山和临安晴天和阴天地面O3浓度的决定性因子 ,它在不同季节和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周围地区气流向高原输送作用 ,是形成夏季瓦里关地面 O3高值以及微弱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美国 MaunaLoa基准站也曾观测到类似的输送影响。O3在低对流层随垂直高度增加的分布特征 ,决定了东西部测点地面 O3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仁健 《气象学报》2002,60(5):620-624
应用作者建立的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 ,采用 2种CH4 排放源的长期增长方案 ,同时考虑了CH4 排放源以及对OH自由基浓度有重要影响的CO和NOx 排放源的长期变化 ,模拟了CH4 和OH从 1840~ 2 0 2 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考虑了世界人口增长的排放源方案可以更好地模拟CH4 的长期变化 ,模拟结果表明 ,工业革命前的大气CH4 浓度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 76 0× 10 -9(V/V)和 2 80× 10 9kg ,1991年大气CH4 的浓度和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6 11.9× 10 -9(V/V)和 5 33 .9× 10 9kg ,对流层OH自由基数浓度从 1840年的 7.17× 10 5分子数 /cm3 下降到 1991年的 5 .79× 10 5分子数 /cm3,降低了 19%。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H4 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CH4 排放源的增长 ,另一方面是由于大气OH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刘建栋  周秀骥  于强 《气象学报》2002,60(6):715-721
对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气孔调节进行耦合 ,从生物化学尺度扩展至冠层尺度 ,发展了一个冬小麦冠层光合作用生态动力模式 ,模式考虑了O3,CO2 和光谱变化对作物光合的综合影响。利用美国光合作用实测资料对模式进行验证 ,叶片模式通过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数值分析表明 :当O3 浓度由 0× 10 -9V/V上升至2 0 0× 10 -9V/V时 ,冠层光合速率下降 2 9%左右 ;当CO2 浓度由 330× 10 -6V/V上升至 6 6 0× 10 -6V/V时 ,冠层光合速率增加大约 37% ;当光谱比例系数由目前的 0 .5下降至 0 .4时 ,冠层光合速率将下降 2 7%左右。对于污染严重、易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城郊附近 ,在阳光强烈的典型晴天 ,中午O3 浓度达到 2 0 0× 10 -9V/V时 ,即使气候条件不发生改变 ,CO2 浓度对作物光合作用的正效应也不足以弥补O3 浓度升高所造成的负效应 ,冠层光合速率将比目前干洁地区略有下降 ,如果进一步考虑光合作用有效辐射光谱成分下降至 0 .4左右 ,冠层光合作用将比目前的BASE值下降 35 %左右。  相似文献   

4.
李建林  陈锐 《贵州气象》2002,26(1):37-37,39
20 0 1年 1月 1 5日 2 2时 47分 ,我站值班员在观测气温时一度发现湿球温度略高于干球温度 ,出现了相对湿度是上升 ,而湿度计显示的相对湿度是下降的现象 ,因此 ,值班员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现通过下面的情况分析 ,探索处理方法。2 0 0 1年 1月 1 5日资料如下 :2 2时 :T(干球温度 ) =- 0 1℃、Ⅰ (湿球温度 ) =- 0 .2℃、经查算 ,E(水汽压 ) =5.0hPa、U(相对湿度 ) =98%、Td(露点温度 ) =- 0 .4℃、风向为ENE、风速 =3m/s ;2 3时 :T(干球温度 ) =- 0 .3℃、Ⅰ (湿球温度 ) =- 0 .5B℃ (湿球已经结冰 )、E(水汽压 ) =5.7hP…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法在大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雁军  杨洪斌  张云海 《气象》2003,29(7):49-51
近年来将BP网络模型应用到大气污染浓度预报中 ,并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监测值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TSP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 4× 1 0 - 3~ 3× 1 0 - 2 mg·m- 3,NOX 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为 5× 1 0 - 3~ 2× 1 0 - 2 mg·m- 3;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P模型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它是一种简单而又非常有效的算法 ,BP神经网络法为城市空气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1 试验设计  目的 :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效果对比。品种 :湘研 2号规格 :亩植 350 0~ 40 0 0株 ,株距 40× 2 0~ 2 5厘米 ,双行种植。试验方法 :取总面积 1 0亩 ,分成 3等份 ,每等份 3 33亩 ,分别用于黑膜与白膜、常规辣椒生产。每等份又分成若干小区 ,再开沟做畦 ,畦高 2 5厘米 ,畦宽 1 1 0~ 1 2 0厘米 (包沟 ) ,畦面宽度 80厘米 ,再用地膜覆盖 ,一般亩用地膜 6~ 7公斤。2 辣椒生产期间气象条件分析2 1 气 温辣椒幼苗生长适宜温度为 1 8~ 2 0℃ ,<8℃则不利生长 ,一般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 0℃以上移植比较有利。始兴县…  相似文献   

7.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11月~ 1999年 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 (江西鹰潭 )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 (SO2 )、硫酸盐粒子 (SO2 -4)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 ,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 SO2 和 SO2 -4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干沉降通量 ,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 ,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 SO2 和 SO2 -4干沉降速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 0 .373± 0 .170 cm· s-1(月均值 0 .16 1~ 0 .5 45 cm·s-1)、0 .198± 0 .12 3cm· s-1(月均值 0 .15 2~ 0 .2 6 9cm· s-1)。农田下垫面硫年总沉降量为 10 .3g· m-2 ,其中干沉降占总沉降的 83.3%。硫的干沉降又以 SO2 的干沉降为主 ,占年干沉降总量的 92 .2 %。大气硫沉降输入占农田生态系统输入总量的 90 %以上 ,是农田生态系统获取硫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下列情况应测量雪压 :①每月逢 5、1 0、1 5、2 0、2 5和月末最后一天 0 8时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测雪压 ;②在规定的日子里 0 8时无积雪 ,而在 0 8时以后形成雪深≥ 5cm的积雪 ,在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测雪压 ;③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而在随后的其它日子 (指两次规定日子之间的日子 ) ,0 8时测得的雪深≥ 5cm时 ,应在雪深观测后补测雪压 ;④在规定的日子里未达到测雪压标准 ,在随后的日子里 0 8时也无积雪 ,而在该日 0 8时以后降雪 ,且雪深≥ 5cm ,应在该日 1 4时或 2 0时补测雪深后补测雪压 ;⑤在前一天…  相似文献   

9.
研究论文·技术报告天气分析与预报秦巴山区降水量分布综合模式袁应泽 (1 :1 -4)* 陕西 2 0 0 2 -0 6-0 8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吴宇华等 (1 :4-7)*  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贺皓等 (1 :7-1 0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王 川 (1 :1 1 -1 3 )*  2 0 0 2年陕西冰雹特点及雷达回波特征刘勇等 (1 :1 4-1 6)汉中市 6— 9月主汛期暴雨预报方法张小峰等 (1 :1 7-1 8)黄河中游泾渭洛河近 5 0年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特点分析彭梅香等 (1 :1 9-2 3 )一次影响航空的强沙尘暴天气分析张静芳等 (1 :2 3 -2 5 )陕南 2 0 0…  相似文献   

10.
广州番禺CINRAD-SA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州番禺雷达站于 1 997年筹建 ,1 999年底吊装天线 ,2 0 0 0年 1月开始整机安装 ,同年 3月进行调试 ,2 0 0 1年 6月 2 8日进入业务试运行。本文就该雷达的基本性能及特点作一简介 ,使读者对该雷达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1 广州CINRAD -SAgd天气雷达主要性能指标  站址海拔高度  1 43m雷达架设高度  3 7 3m雷达探测距离  1~ 46 0km雷达测量范围  2~ 2 3 0km雷达探测能力  - 7 5dbz(5 0km处 )发射频率  2 885MHz(S波段 )发射机峰值功率  6 5 0~ 80 0kw脉冲重复频率  3 1 8~ 1 3 0 4Hz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 7—9月的台风季节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NCEP/NCAR逐6 h分辨率为25°×25°GRIB资料,用WRF模式采用水平分辨率为27 km×27 km,垂直38层每6 h输出一次的时空分辨率,对2006年7—9月对西太平洋地区台风为主的天气系统进行季节预报试验。综合低层涡度、地面10 m处风速、海平面气压、暖心结构和持续时间对模式输出资料进行台风生成判定和路径追踪。7月1日—9月30日模拟吻合较好的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和热带低压的比例为4/9、1/3、0/1和0/1;模拟较差的比例分别为3/9、1/3、1/1和1/1;漏报率分别为2/9、1/3、0/1和0/1。模拟空报了2个台风、9个强热带风暴和3个热带风暴。模拟台风强度偏弱和吻合较差的原因可能与模式的分辨率、〖JP2〗微物理过程参数设置和积分步长有关。空报的台风、强热带风暴可能与模式自身特点、相关海区的特性和热带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气象》2002,(9)
日 12 3 4 5678 910 1112 13 14 15161718192 0 2 12 2 2 3 2 4 2 52 62 72 82 93 0 3 1数 83 63 3 65990 12 912 114 0 13 611910 912 715614 3 11914 82 0 3 2 0 62 1618613 711910 2 12 8166194 2 0 4 1992 12 2 172 5112 0°E 2 4 2 5(3 2 ) (3 6) //////////2 72 2 17162 12 52 2 2 3 2 92 9(2 9) (2 7) 4 13 4 3 2 3 53 713 0°E 2 72 93 2 3 72 7(2 8) (2 8) (3 1) //(3 0 ) 3 13 0 (3 2 ) 2 52 2 2 2 2 12 73 0 3 0 3 0 3 3 3 5(3 7) 4 0 3 93 73 53 53 514 0°E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2 93 0 3 0 2 3 2 63 0 2 92 92 52 3 2 …  相似文献   

13.
臭氧对水稻叶片伤害、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白月明  郭建平  刘玲  温民 《气象》2001,27(6):17-21
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对水稻进行不同臭氧浓度处理的长期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 :当试验浓度超过 1 0 0× 1 0 - 9时将对水稻叶片造成直接伤害 ,从而使水稻的光合能力和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使用机制程报表序预审月报表时 ,微机经常显示“浅层5~ 2 0cm地温、空气温度是否误读”的信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判别式可以判断机审信息的正误。空气温度正误判别式为[(tg td) /2 ]-t式中 ,tg 为当日最高气温 , td 为最低气温 ,t为日平均气温。把当日实测值代入上式 ,计算结果在 2 .0~ - 1.0℃之间时 ,一般可确定各定时及最高、最低气温无误读 5℃或 10℃。但上式不适用于寒潮、大风及降水天气。5、10、15cm和 10、15、2 0cm地温正误的判别式分别为[(t5 t1 5 ) /2 ]-t1 0[(t1 0 t2 0 ) /2 ]-t1 5式中 ,…  相似文献   

15.
以前 ,对雷达资料的回演都是通过雷达终端软件来实现 ,操作起来显得烦琐。为了更好地应用雷达资料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独立开发了《雷达图综合演示系统》。该系统功能实用 ,应用方便 ,符合业务要求。1 系统主要性能和特点  系统用VB6 0程序编写 ,采用了WINDOWS独立操作界面 ,显示模式为 80 0× 6 0 0象素 ,用户界面简洁 ,方便友好。主要包括 :(1 )选择资料年份 ;(2 )资料条目 (天气过程 ) ;(3 )功能选择菜单 ;(4)动画显示速度滑块 ;(5 )系统操作提示 ;(6 )雷达图显示窗口 ;(7)降水过程说明 ;(8)雷达图简要说明。2 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淮河上游区域暴雨的水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平均天气图资料和T2 1 3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中的水汽因子 ,对 2 0 0 3年 6~ 7月出现在淮河上游的 5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水汽分别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 ;暴雨产生前后 ,85 0~ 5 0 0hPa三层中均以 85 0hPa水汽含量最大 ,且辐合亦最明显 ;当 85 0hPa和 70 0hPa天气图上分别在桂林到长沙和昆明到贵阳有 >2 0 0× 1 0 -4kg·s-1 ·m-1 ·hPa-1 和 >1 0 0× 1 0 -4kg·s-1 ·m-1 ·hPa-1 的水汽通量大值中心 ,且上游风速又大于下游时 ,可考虑未来 2 4h淮河暴雨的产生 ;当T2 1 3数值产品中淮河上游区域的相对湿度、比湿和水汽通量的预报值大于诊断量的临界值的绝对值时 ,亦可作为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气中SO2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酸雨和细粒子的前体物,SO2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乃至气候与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SO2可造成城市短时间严重污染事件。作者以2006年北京325 m气象塔15 m观测平台SO2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步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发现:1) SO2浓度冬季高、夏季低;全年日均值为(22.5±22.1)×10-9,最大日均值能达到113×10-9。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08:00和22:00;并且季节差异明显,冬季浓度为夏季的4.5倍,采暖期为非采暖期的3.2倍。2) 风向、风速与SO2扩散和输送密切相关,高浓度SO2在东北、东、西方向上出现频率分别为25.8%、13.8%和11.8%;而西北、北方向上的风速越大对SO2清除效果越好。3)利用平均晴空指数划分采暖期阴霾天和晴天,发现阴霾天混合层高度与平均风速仅为(376±204) m和1.1 m·s-1,容易造成SO2累积。4) SO2污染过程呈现周期性的局地累积—清除特征,地形、静风和暖低压是造成北京2006年1月一次重污染事件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 1 992~ 2 0 0 0年HALOE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层NOx (这里是指NO和NO2 )混合比的垂直经向分布结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与O3混合比的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1 )在各纬度平流层NOx混合比的垂直结构基本相似 ,从平流层下层向上随高度增加 ,分别在 1~ 2hPa (NO)和 5~ 1 0hPa (NO2 )达到极大值 ,再向上NOx混合比随高度减小。另外 ,NO混合比在 1 0× 1 0 - 5hPa高度附近还有一个极值区。在平流层下层 ,它们的极值区下方 ,NOx混合比基本从热带向两极增大。NO混合比在平流层位于 1~ 2hPa之间有一个高值区 ,在 1 0× 1 0 - 5hPa附近还有一个更大的极值。而NO2 只有一个浓度高值区 ,位置在 5~ 1 0hPa。 ( 2 )NOx混合比在中低纬的高度分布和经向分布上都存在准两年周期振荡(简称QBO)。NO2 的QBO较NO更明显 ,赤道上空的NOx的QBO最明显 ,北半球NOx 的QBO较南半球更明显 ,而 2 0~ 5hPa的NOx的QBO又较其他气层更明显。 ( 3)在热带 30km以上 ,NOx的QBO与O3混合比的QBO位相相反 ;而中纬地区及 30km以下的热带 ,它们有一个位相差 ,但不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9.
应用2009—2013年6—9月山东全省加密自动站资料、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选出了98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统计分析了产生强降水的天气系统特征,把500 hPa天气系统分为6种类型,850~700 hPa天气系统分为5种类型,地面影响系统分为7种类型。统计分析了强降水过程中及前期24个代表大气热力、水汽和动力特征的物理量,给出了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各阈值所占百分率。850 hPa 和700 hPa偏南风达到急流(≥12 m·s-1)强度的分别占56.1%和62.2%。对流有效位能(CAPE)≥300 J·kg-1占72.6%。K指数≥30 ℃占86.7%。沙氏指数SI≤0占75.5%。925 hPaθse≥68 ℃占82.2%,850 hPa θse≥66 ℃占74.8%。GPS/MET水汽监测大气可降水量≥55 mm占81.8%。850 hPa和700 hPa的水汽通量平均值分别为8.0和5.9 g·(cm·hPa·s)-1,水汽通量散度平均值分别为-4.6×10-9和-2.7×10-9 g·(hPa·cm2·s)-1。925 hPa、850 hPa和700 hPa的涡度平均值分别为12.6×10-6、12.3×10-6和9×10-6 s-1,散度平均值分别为-5.5×10-6、-3.1×10-6、-3.4×10-6 s-1。850 hPa、700 hPa和500 hPa的垂直速度平均值分别为-4.5×10-4、-7.4×10-4和-11.1×10-4 hPa·s-1。  相似文献   

20.
在膜接触器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一乙醇胺(MEA)溶液捕集混合气中CO2的操作性能,考察了气液流速、吸收剂和混合气的浓度等因素对出口气相CO2摩尔分数y(CO2)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最佳操作方案.结果表明:y(CO2)随液速增大而减小,随气速增大而增大;总传质系数随流速增大而增大,气速的增大对总传质系数影响不明显;吸收剂浓度增大,混合气CO2浓度增大,总传质系数增大;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液速70mL·min-1、气速06L·min-1、MEA浓度20mol·L-1和y(CO2)为10%,此时总传质系数为286×10-4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