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德润 《物探与化探》1990,14(2):114-117
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关系是地学界非常关心和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依据最新航磁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在罗布泊至阿拉善长达1700余km范围内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磁场,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性质的基底岩相构造。由磁场所反映的基底岩相构造表明,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在前寒武纪或更早的时候可能是相连的,但经过古生代的强烈构造运动,现今两大地台已经不相连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单元包括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以红石山断裂带、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泽库-武山断裂带所分割;并进一步细分为8个二级单元,19个三级单元。同时,对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演化特点,作了概略的探讨。认为在中晚元古代时期,四大板块的基底均已固结成大陆型地壳,稍后即以大陆核(或地台)为板块的生长中心,其间则为古亚洲洋(北山洋区)、祁连海槽、秦昆大洋所分隔;自显生宙起到古生代末期,全区板块轮廓已基本定型,形成了褶皱带与地台(或地块)镶嵌拼贴的构造格局。作者还提出北山北带应划归西伯利亚板块,而北山中带和南带则属于塔里木板块范畴,北祁连北缘的过渡带应为华北地台西南部稳定大陆陆坡区等,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磁场资料对罗布泊及周围地区的磁场特征、基底性质、深部地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纬向升高异常带向东延至罗布泊地区,均为下元古或太古代强磁性结晶杂岩构成基底,因而认为罗布泊地区属于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并明确指出,塔里木地台的东部边界至90°30'附近,向东不再延伸.文中还指出了库鲁克塔格隆起深部地质结构与南天山是一致的,而与塔里木地台存在较大差异,在元古代或下古生代主要处于台相沉积环境,但是,海西期的构造运动使它又被卷入天山构造带之中,其最终归属还应进一步探讨.文中介绍利用航磁首次圈定了罗布泊坳陷,并对罗布泊地区含油气地质、构造条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及基本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4.
地质、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场特征、古地磁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均表明:高家窑-乌拉特后旗断裂以西的“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西阿拉善),基底为前寒武变质岩系组成,是前寒武就已经形成刚性陆壳的古陆块,是阿拉善古陆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塔里木-华北地台。阿拉善前寒武古陆块的北界(华北地台西段北界)应位于杭乌拉-雅干-额济纳旗北-六驼山断裂构造带(新厘定的槽台界线)。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地台的东部边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润 《地质论评》1992,38(1):28-32
本文依据航磁资料,对塔里木地台东部罗布泊地区及其外围的磁场特征,以及基底岩相构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的构造特征。文中根据强磁性基底所反映前寒武纪塔里木中央纬向升高异常带的向东延伸情况,指出塔里木地台向东延伸止于东经91°30′附近,继而为反映褶皱带的弱磁场所取代。据此,文中进一步推测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自古生代至今可能是不相连的。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地台几个石油地质构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工作发展很快,为了更好地开拓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笔者对塔里木地台性质及其演化、一个古老的裂谷构造带、沙雅隆起的形成及其地质构造特征、边缘拗陷逆掩推覆构造带在找油气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意见,错误之处,敬望批评指正.一、塔里木地台的性质及其演化塔里木地台是中国古陆的一部分,相似于杨子地台,为杨子褶皱基底性质.地台具有三元结构——太古界和元古界组成结晶基底,震旦系和古生界构成地台盖层,中新生界为新地台型迭加构造层.陆壳厚度不均一,莫氏面深约42—44公里,最深达50公里.沉积盖层从数千米至20000米不等.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台隆同位素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台隆是连接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咽喉构造带,属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它的南、北两侧毗邻古生代地槽活动带,直接影响阿拉善台隆的构造发展并使其复杂化。据187个变质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及有关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说明:阿拉善地台基底形成是华北地台最晚的地区之一,完成于中条旋回(17亿年左右)并伴生同构造旋回的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中晚元古代为地台发展阶段,蓟县墩子系沟群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其与震旦系韩母山群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武陵旋回及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花岗伟晶岩脉沿断裂侵入基底变质岩系中。阿拉善台隆脱离海浸最早,早元古代为陆隆区分割塔里木地台及华北地台两大海域。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阿拉善地台的“活化”阶段,块断作用和各类岩浆侵入活动异常发育,以晚古生代最为强烈,形成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较南部裂陷深,是构造岩浆活动的鼎盛对期。阿拉善台隆南缘主要发育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早、中期的岩浆侵入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北部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旋回、燕山旋回的侵入活动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侵入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以花岗岩为主,占岩体出露总面积90%以上。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导致具多旋回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8.
邓自华 《地质论评》1965,23(3):172-180
历来对于北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性质的看法,颇不一致。B.M.西尼村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认为是地台;最近黄汲清、姜春发的论文又把北山东西两段看作是地槽在空间上纵向过渡为地台的实例,即东段是地槽,西段是地台。究竟哪一种认识正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近年曾在西段北山进行野外工作,并曾研究了北  相似文献   

9.
论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振法 《物探与化探》1998,22(5):384-393,383
地质、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场特征和古地磁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具有完整、统一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刚性块体。它的西界位于若羌—星星峡断裂;东界位于贺兰山;南缘楔入青藏高原之下;北缘插入兴蒙古生代褶皱系之下,范围颇大(91°E~106°E,38°N~42°N)。阿拉善—敦煌陆块是华北地台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阻挡了印度板块挤压主应力的向北传递,而且把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紧密连接在一起,组成更加巨大的中华地台。  相似文献   

10.
对塔里木地台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它和成矿地台区相似,都是古老的地台区,有相似的构造和地质条件,有金伯利岩的伴生岩石,阶地金刚石砂矿等。根据这些,可以圈出成矿远景区,如:伴生岩石分布区,两个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断裂带成矿远景区,阶地砂矿区等。因此,塔里木地台成为寻找金刚石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再论塔里木板块的归属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长期以来,对塔里木板块属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还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塔里木板前寒武纪基底的性质,古生代沉积建造序列,生物古地理区系的面貌和古地磁资料认为:(1)塔里木是属于前寒武纪陆壳基底的独立板块,与周边板块之间的存在不同规模的洋盆;(2)早古生代时,塔里木位于南半球,更接近于扬子板块,而远离华北板块(3)在古生代一中生代时,塔里木板块与周边坡板块先后碰撞,直到三叠纪末,塔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来自构造变形的约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而对各个构造单元构造变形以及相互之间的构造关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笔者研究积累,分析和总结了华南、华北、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苏鲁-大别-秦岭等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与地壳结构构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料,提出松辽盆地两侧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连接,东准噶尔与西准噶尔以及东天山与西天山构造单元分别属于不同古陆的增生边缘不应该对比连接,牡丹江缝合带不存在,以及中国东部发育两个方向的隆起-坳陷构造等新认识。基于不同时代构造变形特征,对华北古陆基底结构和形成时代、塔里木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时代、古生代至三叠纪中国大陆主体聚合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对已有构造的叠加改造和现今中国地壳结构构造最终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古阿尔金断裂的岩石构造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元古宙阿尔金断裂称为古阿尔金断裂,以区别于第三纪以来左旋剪切的阿尔金断裂。古阿尔金断裂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学特点,规模大,至少影响到地壳中部层次,并伴有同剪切就位的伟晶岩体。由于塔里木地块与华北陆台之间的汇聚碰撞在时间上晚于柴达木地块与华北陆台之间的汇聚碰撞,所以古阿尔金断裂是在新元古代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塔里木地块相对于柴达木地块大规模东移在地块边界走滑剪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在概略介绍罗迪尼亚和冈瓦纳超大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中国华北、塔里木和扬子等三个克拉通前新元古代大陆地壳演化的主要特征 ,以及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重大热构造事件序列和年代格架。提出塔里木和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而与华北克拉通有明显差异。华北克拉通未出现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和裂解作用有关的、强烈的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群。根据现有的古地磁和地质资料 ,探讨了中国大陆块体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和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河南东秦岭—桐柏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桐柏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以不同时期的板块或地体俯冲或碰撞增生构造分析为基础。根据华北地台南缘由两个早寒武地体所组成,划分出华熊成矿区和嵩箕成矿区。著名的秦岭—桐柏褶皱带即为秦岭—桐柏成矿带;而成矿亚带的划分是以不同时期活动陆缘增生或造山带为根据的,它们分别是中元古、加里东和海西成矿亚带。文中阐述了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并提出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作用板块构造模式,特别是中生代大储内都挤压或A—型俯冲的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与甘肃河西走廊相交界的龙首山—北大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该区是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和祁连造山带3个地体的交汇处,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笔者综合了近十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阿拉善地块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已取得的资料成果进行分析整理,从岩石单元划分、年代学、构造边界及大地构造归属4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对以龙首山岩群为代表的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并探讨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塔里木盆地构造类型和基底性质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前寒武纪陆壳基底的复杂的叠合复合盆地;另一种则认为它是一个具有洋壳(大洋岩石圈)基底的残余的弧后盆地(或由昆仑岛弧、塔中残余岛弧和柯坪-库鲁克塔格残余岛弧挟持的两个残余弧间盆地组成)。和3、和4井位于塔中构造带的巴楚断隆上,取两井的古生界砂岩、粉砂岩样品做主量元素化学分析,用不同方法进行沉积构造背景和物源区性质判别,证明本区志留纪到石炭纪属于稳定的大陆克拉通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成熟大陆区。这一结果支持关于塔里木具有陆壳基底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