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利用商洛市7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近60 a的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等资料,选取10种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积距平法,对商洛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异常性及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商洛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最大;除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线性倾向率呈下降趋势外,平均最低气温的春季、夏季、秋季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四季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春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平均最低气温夏季线性倾向率最大;季节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为20世纪60—90年代为相对偏冷期,21世纪为相对偏暖期;通过M-K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得出商洛年平均气温发生了由低温到高温的突变,突变时间在1987—1988年;分析平均气温异常性得出偏暖年份多出现在21世纪之后,偏冷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集中在60年代中期左右,秋季偏暖年份最多,春季偏冷年份最多;近60 a极端最高气温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暖夜日数呈增多趋势,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较冷昼日数增多明显,昼指数变化较夜指数变化明显,热指数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说明商洛呈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江年最高水位及流域气象测站的气温、降雨量资料,运用阶段性分析、M-K检测和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西江年最高水位与流域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江年最高水位、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各序列都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三个序列在1950年之前和1993年之后分别都是显著正距平,而1950—1965年及1980—1991年分别为显著负距平。流域年平均气温序列发生了显著增暖的突变,但西江年最高水位和夏季降水量突变不明显。年最高水位与年平均气温在20~40年、5.0~5.7年和2.4~2.5年周期上,与夏季降水量在10~40年、4.4~5.7年、2.9~3.6年和2.1~2.2年周期上都呈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0—2011年宝鸡11个县区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宝鸡市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宝鸡地区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分别为17.5oC、6.6oC和11.5oC,三者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0.30oC/10 a、0.26oC/10 a和0.19oC/10 a;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都发生了突变,突变点分别在1994年、1990年和1997年;最高气温在春季升温幅度最大,最低、平均气温在冬季升幅最大;年代际变化显示,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在1990年代以前均为负距平,从1990年代以后为正距平;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了川道高于塬区,塬区高于山区的特征,最低气温表现出城市热岛效应;宝鸡地区年平均日较差平均值为10.9oC,变化趋势表现为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冷夏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陈莉  朱锦红 《大气科学》2004,28(2):241-253
通过对1881~2000年东北亚夏季气温的分析,发现东北亚夏季气温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时间尺度为80年左右和30年左右;120年来东北亚共发生27次冷夏(平均气温距平≤-0.5°C),其中6次为严重冷夏(平均气温距平≤-1.0°C).通过对海平面气压场、对流层中层500 hPa高度场及海温场的分析,研究了东北亚冷夏的环流机制以及与SST异常的关系,指出东北亚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海温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近50年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河北省70个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省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全省及各区域年平均最高气温呈现升高态势,全省大部分地区增温在0.5~1.0℃之间。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春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全省70%左右的站点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大于等于30℃高温日数呈现增加趋势,80年代到90年代是增幅最大的时段。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冀东平原区;大于等于35℃高温日数各年代平均值变化幅度相对平缓,年际变化则呈现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小且增加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江源流量对长江源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长江源流域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和源区直门达水文站流量,建立了历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长江源流量与长江源流域降水、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量呈平缓下降趋势,60、80年代年降水量正常或偏多,70、90年代偏少,主要受夏季降水的影响;年气温明显呈上升趋势,60年代最冷,70年代开始回升,80年代暖在冬,90年代暖在秋,目前年、夏、秋、冬季已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暖期;年流量与年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突变年份对应,60、80年代偏多,70、90年代偏少,目前除春季流量外,夏、秋、冬季已转入上升趋势,1965、1979、1997年二者均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比分析山东省夏季1961~1990年和1971~2000年前后30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的分布和变化,得知山东省夏季高温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高温有所增多,西部地区明显减少。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山东省各地高温多年变化特征,发现夏季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东西部变化不尽相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天峨县气象站1984-2013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季节降水、季节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不同年代降水、气温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峨县近30a年际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年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9.3mm,多年平均气温为20.5℃。各季节、各月降水分布不均,气温呈明显的季节划分,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最多,占全年平均降水量54%,冬季最少,占全年平均降水量5%,月平均降水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一年最热的月份是7月,极端最高气温变化不大,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降水正常略少,90年代属于丰水期,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偏少,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21世纪头十年气温呈上升趋势,第二个十年的头4年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研究了江苏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近40a来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其中冬季3个月(12月一次年2月)升温最明显,夏季7、8月降温明显。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有降低趋势,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趋势不明显,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气温快速升高,因此,年、春、秋、冬季最高温度出现在90年代。其中夏季气温在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夏季最高出现在60年代。2)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变化幅度上,春、秋、冬和年平均气温在全省都是升高的,其中苏南和江苏北部的徐连地区春、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高最明显,秋季苏南地区升温最明显;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有下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和西南部降温最明显,而北部部分地区则有弱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 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 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 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 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 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 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 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 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 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著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30年龙卷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峰  谢海华 《气象科技》2010,38(3):295-299
从3方面总结了龙卷风研究成果:①研究概况,最初的龙卷风灾后调查到开展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至近年来开展龙卷风本体结构、产生机制的探讨,获得了丰硕成果;②研究方法提高,从事实调查到利用统计方法,从利用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到运用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等非常规资料开展分析,近年数值模式WRF、ARPS等也被用来研究龙卷风,研究的方法手段不断得到改进;③龙卷风研究、预报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旱农业区农耕季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2014年4月利用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系统在甘肃武威黄羊镇农场开展气溶胶综合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黄羊镇农场PM2.5和PM1.0的散射系数以及PM2.5的吸收系数分别为98.2±38.3、74.6±29和8.8±6.3 Mm-1,均小于中东部地区观测值。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0±0.03,PM2.5和PM1.0的Angstrom指数分别为1.31±0.29和2.10±0.24。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散射系数出现峰值的时间段出现谷值。黄羊镇农场受人为气溶胶影响较大,西、西南和东南方向来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值较大,西北方向传输过来的气溶胶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姚望玲  陈正洪  向玉春 《气象》2010,36(11):88-94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8类年极端天气日数的序列,计算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年平均气温与极端天气日数的相关性,引入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法,探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近57年来武汉市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5℃/10a,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0.19℃/10a的增幅,可见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夜间气温升高所致;(2)高温和闷热天气事件为增多趋势,其中闷热天气事件最明显,达到2.8 d/10a,而年雷暴、降雪、低温、大风、雾日则均为下降趋势,雷暴、雾和低温事件降幅明显,每10年减少3.0 d、4.0 d和2.1 d。大风和降雪事件,每10年减少1.8 d和1.5 d。暴雨事件波动幅度较小。(3)年平均气温与当年及超前、滞后1~2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高相关性;(4)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气候变暖是闷热天气增多和降雪事件减少的原因,同时亦是大风和低温减少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对极端天气事件预测和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A brief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Japanese scientists in aerobiology, which is one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losely related to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diffusion as well as to biology,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make contacts with interested scientists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monthly rainfall patterns analysed from 24‐hour computer forecasts of precipitation was performed. These patter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and long‐term normal patterns.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incorporate the method into a verification program for the computer product.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凌  叶殿秀  孙家民 《气象》2007,33(4):112-117
2006年,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9℃,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与此同时,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2006年,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各类气象灾害中,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最多,干旱造成的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多。总的来看,2006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999年以来最重。  相似文献   

19.
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对凉山州2020年9月10~17日连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从低层到高层影响系统稳定;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带来持续的水汽输送和能量补充,同时强降水区也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中心;中层显著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持;低层持续的冷平流为冷暖气流的交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冷暖气团交汇的能量锋区对于降水强弱分界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季全国降水EOF展开与黑龙江省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OF对全国160个站夏季降水展开,取前5个特征向量进行分析,发现全国主要有4种雨型分布,依次呈“+-+”、“+-”、“-+-”、“-“型。与黑龙江省降为第1种,即东北区及黄河下游多雨,江浪少雨, 长江中下游流域多雨;夏末雨带南退至长江以南,华南多雨,而中国中部为广大的少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