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水大型金矿床,是大水—忠曲NWW向构造-石英闪长岩金矿床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裂构造控岩控矿特征明显。区域NWW向F1—F5断裂构造控制了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和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次一级近SN向、NNE向和NWW—EW向次级断裂构造及与区域NWW向F3—F5断裂构造交叉与复合,控制了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南侧...  相似文献   

2.
康家沟金矿属绿岩带型金矿。矿床(体)产于韧性剪切带中。NEE向构造为储矿(导矿)构造。矿床(体)由含金石英脉与其间蚀变岩组成。品位高低决定于含金石英脉的数量。含铁石英岩及其周围糜棱岩化带为近矿围岩。  相似文献   

3.
西藏双湖县商旭造山型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受NWW向的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混杂岩中。围岩为炭质板岩、变石英砂岩等。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矿石构造以细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床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木嘎岗日群含金建造为商旭金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NWW向脆—韧性断裂构造为含金热液的运移和金的沉淀供了运输通道和就位空间,羌塘南缘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为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热动力,矿区内NWW向构造破碎带中变形强烈,具黄铁矿化、硅化蚀变的地段,为本矿区的找矿有利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显示,Ⅲ号矿段南部,T-4、T-5异常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电法测深资料显示,Ⅲ号矿段的控矿构造在深部还有延伸,并可能与区域较深大的断裂相连。综合分析认为,Ⅲ_(1-2)号矿体在标高4200m以下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进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有望提高金资源量,扩大矿床规模。同时,初步总结了商旭造山型金矿床"找矿三步组合拳"的勘查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扼要介绍了海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构造一岩浆活动、热液形成及演化、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等方面规律阐述了海沟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海沟金矿床是一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大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脉受北东一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延伸稳定,矿化均匀.且被围限在海沟岩体内。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岩体侵位及热液形成、容矿构造形成及石英脉充填、微细裂隙形成及富集成矿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陕西小秦岭区波浪状镶嵌构造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地处 NWW 向天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和 NE 向大兴安岭—龙门山构造带交汇部位。区内发育着一系列 NE 和 NWW 向等距平列分布的次级构造带。这两系统的构造互相交织,将该区织编成规律的斜方网格构造格局。构造波峰带控制着成矿带的分布;网结(构造带交汇处)控制着金矿田、矿床和含金石英脉密集区及金的化探异常区的分布;网眼(波谷与波谷带交汇区)是与金有关的Hg、Sb、As 异常分布区,不利金矿形成。具体断裂则控制着具体的含金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带的分布。这些控矿构造具有级级相套和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因而矿带、矿床、矿脉亦具等间距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粤北下庄矿田是以"希望矿床"为代表的典型华南花岗岩型铀矿产地。最新LA-ICP-MS测定显示,赋存铀矿的下庄岩体年龄为(245.4±6)Ma,帽峰岩体年龄(227.1±5)Ma,矿田内呈NWW向分布的基性岩脉的年龄为(193±4)Ma。华南地区强烈的印支期陆内造山作用使富含铀元素的前寒武系古陆壳重熔,形成了富含铀元素的花岗岩,受深断裂控制岩体呈近EW向展布。燕山期矿田内NWW向断裂活动提供了流体;NEE向构造体系控制了下庄矿田基本构造格局,并为深部流体运移提供通道。NNE向构造体系及其伴生的次级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矿体形态受断裂构造控制多呈侧列状、透镜状、串珠状。在矿田南部受NWW和NNE向联合构造控制而形成"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7.
张弘 《山西地质》2012,(2):88-91,93
蚕房金矿是中条山西南段典型的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矿脉呈雁行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金矿化主要受次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均为单脉型金矿体。成矿模式可概括为:燕山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局部构造薄弱带发生剪切深融作用,形成了过渡性地壳同熔型花岗闪长岩体,岩体的侵位并同熔部分矿源层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含矿热液,后伴随构造变动含矿热夜充填构造裂隙形成矿化石英脉体。主要控矿因素为花岗闪长岩体、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及褐铁矿化石英脉。  相似文献   

8.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矿集区的西北部,矿体产于长沟-八卦庙向斜和长沟-打柴沟背斜核部和两翼的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脉阶段。对主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Ar/39Ar测年研究,获得坪年龄为(219.0±2.0)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9 Ma左右,即晚三叠世。前期工作获得该阶段碳酸盐矿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203.0±1.6)Ma,2个年龄值可能限定了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柴蚂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与剪切带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递进变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越城岭地区属于桂东北钨锡矿集区,共有30多处钨锡矿床点分布。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角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钙质碎屑岩主要形成矽卡岩-角岩型似层状矿,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矽卡岩型矿,碎屑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钨锡矿。钨锡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岩体内和近岩体的地层中,加里东期花岗岩(越城岭岩基)W成矿元素初步富集,燕山早期岩株富W、Sn,为本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处。矿床点主要沿越城岭东侧龙水—会龙铺弧形构造分布,矿脉多赋存于NNE向破碎裂隙带,NWW向及EW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0.
安化廖家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清 《湖南地质》2001,20(3):179-184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2.
恰瓦克南钛磁铁矿位于巴楚断隆的西北段,产于华力西晚期的NWW向构造穹隆NWW向与基底性的NW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成矿与麻扎塔格杂岩体中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直接联系。钛磁铁矿体具有较大的规模,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赋矿岩石主要为辉长岩、辉石岩和橄辉岩,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矿石铁品位w(TFe)=10.21%~17.36%,属于低品位磁铁矿床。恰瓦克南钛磁铁矿床与附近的瓦吉里塔格钒钛磁铁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性-超基性岩体,基性岩浆的演化促成钛磁铁矿的聚集成矿,而构造穹隆产生NNW向断裂和NE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则控制着成矿基性-超基性岩的上侵和定位。文章还对进一步的找矿工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属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查明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硫、铅等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家洼金矿的δ~(13)C_(V-PDB)介于-10.3‰~-7.7‰之间,δ~(18)O_(V-SMOW)介于14.2‰~17.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硫化物δ~(34)S值介于-20.4‰~-5.4‰,表明硫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造成硫化物的δ~(34)S值呈现出较大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分馏所致。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042~18.149,~(207)Pb/~(204)Pb=15.333~15.575,~(208)Pb/~(204)Pb=37.675~38.868,与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岩石重熔形成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综合碳、氧、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认为,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新甘交界的哈密地区,是北山地区最为重要的金矿田之一,其大地构造背景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交汇部位东北缘的北山裂谷;断裂构造是矿田内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文章对矿田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带为矿田内的主干断裂,该断裂的逆冲破碎带为210金矿床的直接控矿构造,控制了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发育,由逆冲剪切产生的叠瓦式逆断层不含矿,而近SN向缓倾斜构造控制了210金矿床石英脉型矿化的发育:由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逆冲作用在金窝子岩体内形成的近SN向高角度追踪张性断裂控制了金窝子金矿床石英脉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及成矿元素的分布;在对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的控矿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5.
湖南瑶岗仙钨矿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中部,加里东隆起带与印支-燕山凹陷带的交汇部位。区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其中寒武系和泥盆系为含矿的主要层位。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笔者在前人对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采用SHRIMP铀-铅、铷-锶等时线和铼-锇等时线定年方法,对瑶岗仙花岗岩体及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岩体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70.7±2.2)Ma(置信度95%,n=12,MSWD=1.7),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地层中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75.8±4.1)Ma(置信度95%,MSWD=0.88),产于岩体内接触带的黑钨矿-石英脉年龄为(156±3)Ma(置信度95%,MSWD=0.20),产于外接触带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年龄为(170±5)Ma。测定结果表明,瑶岗仙钨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个成矿期,分别对应于J1/J2过渡期与J2/J3过渡期。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尤其是杨梅岭矿段深部应该注意寻找两个时期分别形成的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6.
乌什加嘎衣提金矿床是西准噶尔谢米斯台—沙尔布尔提成矿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资源量2 t,品位8×10-6。霏细斑岩脉的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金矿体产于中酸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剪切带中,与霏细斑岩脉密切共生,主要发育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工业类型属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笔者等测得不含矿的霏细斑岩脉成岩年龄为429. 1±1. 6 Ma以及两期含矿的霏细斑岩脉的成岩成矿年龄为426. 5±1. 7 Ma和426. 0±1. 6 Ma,认为矿床形成时代为中—晚志留世。矿区的安山岩、二长岩、霏细斑岩脉、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和微量元素演化趋势,从前往后具有递进性演化的关系。矿区所有岩石均表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不具有Eu、Ce异常等特征,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的特点。霏细斑岩脉εHf(t)同位素(+8. 86~+15. 41)与区域岩体(+5.0~15. 4)高度重叠,对应的二阶段年龄为429~844 Ma,略大于锆石年龄,表明成矿的岩浆热液来源于亏损地幔新增的年龄地壳,源区在地壳中存留时间较短。霏细斑岩脉和二长岩在岩石成因和构造判别图解上与区域I型花岗岩落入相同的区域,成因类型为高钾钙碱准铝值Ⅰ型花岗岩。综合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是晚志留世古亚洲洋向南俯冲背景下与侵入岩同源岩浆活动演化分异的产物,并预测区域上具有寻找与I型花岗岩相关的多种类型的Au—Cu矿床。  相似文献   

17.
新疆西南天山金矿床主要类型、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将西南天山的金矿划分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5类,其中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矿床类型。探讨了西南天山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提出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和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或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容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沉积建造水。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矽卡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三叠纪,形成于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岛弧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18.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甘肃礼县李坝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Ar—Ar年龄测定、稳定同位素测试和地层含金性分析等,研究了李坝金矿床的成因。研究表明,李坝金矿床与中川花岗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关系密切。含金石英脉Ar—Ar法、Rb-Sr法和Pb—Pb法年龄为210~171.6Ma,与中川岩体年龄(177~229Ma)吻合。包裹体水的δD-74‰~-83‰,δ^18O水9.51‰~11.72‰,成矿流体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花岗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含矿热液通过F1导矿构造进入F3、F12等容矿断裂破碎带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江西蛤蟆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大华 《江西地质》1998,12(2):116-122
蛤蟆石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是北北东走向的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双桥山群;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变质作用是主要的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属于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变质热液(叠加岩浆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