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岛礁工程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修补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修补与抢修远离大陆的岛碾损坏工程进行应用研究和调研,对该种混凝土的原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研究了修补界面剂的配合比与修补工艺以及操作方法,并进行了海水拌养珊瑚礁、砂混凝土与海水拌养普通混凝土修补的粘结强度对比测试和海水拌养快凝快强混凝土快速抢修的工程应用实践检验,为岛礁工程修补和抢修提供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海水拌和的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用水量和体积安定性方面与淡水拌和的水泥净浆没有明显差别,但凝结时间提前。水泥胶砂和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与淡水拌和的相当。海水拌和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采用淡水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3.
珊瑚礁砂混凝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以南海某岛附近海域的珊瑚礁砂为基本骨料,采用不同组合,分别用海水、岛水、淡水拌养,制成不同标号的珊瑚礁砂混凝土的过程,并将其力学性能与普通碎石、河沙混凝土做了比较,为在岛礁上建造海洋工程构筑物利用珊瑚礁砂混凝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淡水资源紧缺已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海水淡化能够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但海水淡化投资大、成本高,是始终制约这一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不同规模、不同工艺的海水淡化工程,目前投资情况如何?产水成本多高?应用前景如何?这些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海水淡化成本分析方法 海水淡化产水成本分析方法与一般产品成本分析方法应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海水淡化是属于水资源建设工程,世界各国在对待水资源工程上,政策差别很大。不少国家尚未把淡水作为有限资源,没有实现水资源商品化。因而对各种水利建设等水资源工程不作产水成本分析,淡水无偿使用或低价使用  相似文献   

5.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向大海要淡水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必然要求,海水淡化将是解决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缺乏的战略选择和根本措施.文章对青岛市海水淡化商业化应用的宏观背景和基础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就青岛市推进海水淡化商业化应用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淡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开源、节流、回用”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一个指导方针。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正在缓解淡水供需矛盾。文章在概述海水淡化产量与水价后,用国内外3个不同规模的实例描述反渗透海水淡化给水工程中的膜工艺设计与应用,给出海水淡化反渗透给水工程设计方案与淡化水厂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生活用海水技术主要是利用海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海水冲厕)。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对大生活用海水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其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海水直接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247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第12个贫水国家。综合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解决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紧缺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海水直接利用现状 海水直接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海水替代淡水直接作工业用水。其中用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后地层中沉积海水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阐述了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的地质特征、从山前冲洪积平原淡水到海积平原沉积海水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沉积海水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莱州湾南岸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具有3个赋存着沉积海水的海相沉积层,沉积海水与海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与冲洪积平原淡水化学成分不同.在古海水浓缩过程中,存在着方解石和石膏的沉淀以及钠长石和钙长石的蚀变.在沉积海水入侵淡水的混合带,存在着Na+与Ca2+和Mg2+之间的离子交换.沉积海水的形成是晚更新世后期三次海侵期间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下渗富集和埋藏变质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入侵机制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山东沿海地下咸淡水突变界面位置与地下淡水位动态的相关分析发现,一旦地下淡水位发生变化,成淡水突变界面就会发生相应位移,即地下淡水位升高时,成淡水突变界面向海侧移动,反之则海水向陆地地下入侵,与Ghyben-Herzberg成淡水界面模型基本相符。分析了自然因素中引起海水入侵的基本条件,但最终导致海水入侵发生发展的是人为因素——过度超采地下淡水、采补失调及其他人为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卢予奇  赵羽习 《海洋工程》2020,38(6):124-130
为初步评估海洋资源用作混凝土原材料的可行性,先通过数字图像技术求取海砂与河砂颗粒样本的椭圆率、圆度及坚固性参数,对两者颗粒形态特征做出综合评价,然后采用RCT法检测海拌混凝土游离氯离子含量,并测定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及碳化深度。结果表明,海砂与河砂颗粒细长程度、棱角及内凹曲面显著程度均非常接近,颗粒形态不存在本质差异;天然海水有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升,对后期强度及碳化深度的影响则较为微弱;商品海砂会对混凝土力学性能产生轻微负面影响,并使抗碳化性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尺寸为515 mm×100 mm×100 mm初始缝高比从0.1变化至0.8的三点弯曲梁试件,利用试验测得起裂荷载Pini、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等参数,研究了缝高比a0/h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并以相同配合比的淡水河砂梁作为对照组,进一步研究了海砂海水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海水海砂混凝土断裂参数在a0/h=0.25~0.7范围内时可以认为是一常数;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断裂参数比相同配合比情况下的淡水河砂梁大且对边界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赵景丽  邓跃  徐艳东  喻龙 《海洋科学》2017,41(9):136-142
基于莱州市2个海水入侵监测断面2011—2016年的监测数据, 分析了研究区域地下水氯度、海水入侵距离和速率的发展变化趋势, 探讨了海水入侵距离与降水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2013年地下水氯度最高, 2011—2016年呈现波动变化; 离岸距离与地下水氯度服从幂函数分布,海庙断面海水入侵距离远大于朱旺断面且变化较大, 朱旺断面海水入侵趋势较为稳定; 研究区域2014年海水入侵速度最快, 之后呈减轻趋势, 海水入侵距离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2014年降水量的急剧减少, 是当年海水入侵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为莱州市防灾减灾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甲基蓝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体系中亚甲基蓝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亚甲基蓝在人工海水中降解得最快,蒸馏水次之,而在天然海水中降解得最慢.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重金属离子(Cu2+,Zn2+,Cd2+,Hg2+)和腐殖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亚甲基蓝的光降解;而丙酮能促进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由此可见,重金属离子和腐殖酸可能是造成亚甲基蓝在天然海水中降解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冻脱盐的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该系统利用蒸发结晶器对海水进行冷冻,并通过振动分离与洗涤实现冰晶与卤水的分离,以此实现海水的初步脱盐,可作为反渗透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同时,海水冷冻淡化过程中消耗的冷量可重新回收用于空调制冷,淡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本文建立了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获得了试验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完成了试验测试,并对海水双级冷冻预淡化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海水冷冻预淡化系统,预淡化海水产量可维持在21~27 L/h之间;预淡化海水盐度可从35降低到约11;预淡化过程可回收总冷量7.91 kW;反渗透淡化总成本可降低约33%。  相似文献   

17.
海水冲厕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海水冲厕是解决沿海城市淡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之一。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海水冲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海水冲厕在香港的应用现状和在青岛等内地沿海城市的推广应用情况。总结并探讨了海水冲厕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水冷却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用水中约 5 0 %是工业冷却水。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海水冷却 ,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目前我国基本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直流、循环 )冷却关键技术。寻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加强有关行业、院所、企业的“强强联合”,适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海水冷却塔技术 ,加快产业化技术示范 ,是推进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