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流速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南极冰川的流速 ,对于研究南极冰雪物质平衡、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有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冰川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英格里特 .克里斯泰森海岸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和配准及叠加处理 ,测量和计算出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的平均流速 ,并对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结合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回顾了20多年来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发展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为处理Radarsat南极测图计划(RAMP)SAR影像进行地面验证而制作的高精度RAMP/DEM的构建过程。然后,介绍了南极局部地区,尤其是我国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在南极地区进行DEM研究的状况。最后,结合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ICESat)的研究进展,对最新的南极DEM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ETM+卫星影像极地云层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强  鄂栋臣 《极地研究》2004,16(4):310-316
云一直是遥感图像预处理和分析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在分析南极地区成像特点的基础上,试图利用增强型主题成像传感器(ETM+)获取影像的多波段特点,对南极格罗夫山地区ETM+卫星影像进行云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比较成功地检测极地云层像元,而且能有效地去除部分厚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林  孙启振  许淙  杨清华 《极地研究》2012,24(2):197-203
卫星遥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工具。2009年底和2010年初,我国南极长城、中山站的X/L双频段卫星遥感接收系统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此系统可接收美国NASA的Terra和Aqua卫星的MODIS数据、NOAA系列卫星以及我国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实现了对南极地区天气、积雪、海冰以及南大洋海洋生态等的实时监测,并将在我国多个学科领域的南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说明了此卫星遥感接收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产品种类后,对此系统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介绍,对将使用此系统数据开展南极下降风、南极冰雪覆盖及反照率、南极大气和海洋数值模式等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GIS技术的湖泊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南  施晶晶  吕恒 《地理学报》2002,57(Z1):87-93
采用Browser/Server系统架构,使用ArcIMS作为网络地图发布平台,结合先进的ASP技术,开发网络湖泊数据库,实现湖泊信息资源的共享.湖泊信息资源包括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湖泊的地图、遥感影像和风景照片等.基于WebGIS的湖泊信息系统,其功能有湖泊数据库的基本管理功能和基本空间分析功能,它们主要是空间与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更新,信息的检索与查询,矢量数据的显示、缩放、漫游,缓冲区分析,以及专题图制作等.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量遥感影像快速显示剖分组织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基于全球剖分格网的大数据量遥感影像快速显示方法,并基于VC平台实现.测试表明,它具有LOD技术优点,兼有影像金字塔的长处,并且利用剖分面片无缝铺盖球面的性质和地址码的关联性,可解决图像的重叠问题,能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搜索与显示,具有局部图像快速更新、图像无缝连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二滩库区水深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测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ETM遥感影像不同波段对水体、水深的敏感性,选取二滩水电站库区上段37断面以上河段,基于GIS平台建立了水深和相应的ETM适宜波段间的比值法水深遥感反演模型,从而快速获取大范围水域水深信息,整体精度达到80%以上.遥感反演水深作为评价浅水区泥沙淤积及其发展趋势的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为库区泥沙淤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面向对象解译方法在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建芳  包世泰 《热带地理》2006,26(3):234-238,24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快速高效萃取有用信息这一遥感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探讨了基于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解译方法的遥感影像自动及半自动解译和提取的新思路.文中分析了面向对象解译方法在地物信息分类应用中的优势,并提出了基于此方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尺度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具体结合广州市新白云机场开发区IKONOS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地物快速提取、自动分类的试验,并对解译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证明此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分类中确实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2000年、2005年及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来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结合野外调查,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研究区三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解译,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信息数据库,阐述了多伦县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类型无人机数据的红树林遥感分类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  龚辉  曹晶晶  朱远辉 《热带地理》2019,39(4):492-501
使用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获取广东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多类型无人机遥感影像,使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K-最近邻与随机森林分类器对研究区影像进行红树林树种精细分类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无人机平台在红树林资源调查应用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数据使用K-最近邻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73.8%、72.8%和79.7%;使用随机森林法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1.1%、84.8%和89.3%。3种平台类型的无人机数据均适用于红树林精细分类研究,对于无人机红树林遥感数据,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优于K-最近邻方法。2)以拍摄面积与用时之比估算采集效率,固定翼无人机、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和专业级旋翼无人机分别为0.036、0.013和0.003 km2/min。固定翼无人机的采集效率具有明显优势。3)固定翼无人机适合大范围红树林数据采集,要求较高;消费级旋翼无人机适于获取小范围精细数据,成本低且易学易用;专业级旋翼无人机适合搭载质量稍大的如成像光谱仪、LiDAR等专业传感器获取多源数据。最后给出了无人机在红树林遥感研究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GeoStar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结合我国近 2 0年来的南极考察测绘资料 ,建立了中国南极地理信息系统 ,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本文简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 ,对其今后更好地为我国南极考察、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务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遥感信息融合(Fusion)是目前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彩色低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叠加,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信息和不同时相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融合中对同一地区长江流域秭归段的TM4、3、2多光谱和TM8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采用了IHS变换、分辨率(主成分分析)融合方法进行了数据融合,并对不同的融合方法所得到的融合影像进行目视和统计特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成因、特征与用途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并参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湿地的特点,将延边州湿地分为河流、湖泊、沼泽、水田及其他类型人工湿地5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ArcGIS9.2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从延边州1976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中提取出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分别将其与该州的坡度...  相似文献   

14.
王一谋 《中国沙漠》1989,9(1):137-141
国际合作项目大沁塔拉地区沙漠化环境遥感监测研究课题, 使用了陆地卫星MSS和TM的CCT磁带资料。计算机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工作是在西德进行的。处理结果经两国科学工作者在野外实地验证, 一致认为, 效果较好, 符合沙漠化专业要素特征, 有利于沙漠化发展现状图和动态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5.
接地线是内陆固定冰盖和漂浮冰架的分界线,其位置的准确界定直接影响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计算。随着技术的发展,接地线的提取手段已经逐步从小范围的实地无线电回波测厚和GPS探测,发展到大范围的遥感观测。遥感观测主要包括4种技术手段,即流体静力学平衡、坡度分析、重复轨道分析以及差分干涉测量。以遥感观测为基础,国际上已发布5种全南极接地线产品,包括MOA、ASAID、ICESat、MEaSUREs以及Synthesized接地线产品。随着卫星数据源的丰富,改进接地线提取方法并高精度提取接地线,扩大接地线研究的时间尺度并对全南极进行长时序的接地线动态变化监测,结合冰架底部消融、冰底地形和海洋温度等参数,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和机制以及接地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系的建模等,将会成为南极接地线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南极区域潮汐是计算南极物质平衡和南极冰架表面冰流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研究冰架崩解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南极潮汐测量的方法从最初的实时测量,发展到了卫星测高和遥感监测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预测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潮汐周期与冰架表面流速间存在一定关联,例如Filchner-Ronne冰架和Ross冰架的潮汐变化与冰流速度的联系为:在大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快,小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慢。研究还对南极典型冰架区域潮汐特征及对冰架表面冰流速、高程变化等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今后的研究不仅需要继续关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的潮汐变化,更加需要对东南极稀疏的区域进行潮汐观测,这对于构建整个南极潮汐数据库和提高数值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廖克 《地理学报》2005,60(3):479-486
提出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采用GPS、RS、GIS相结合, 在野外综合考察与遥感影像综合判读的基础上, 利用GPS定位和GIS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技术, 在室内先生成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单元轮廓界线图, 并列表记录其类型及其编码, 然后自动演绎派生出生态环境类型图及各要素专题地图。全文包括三个部分:1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科学依据与基本方法;2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结论。该方法不仅保证了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的统一协调和科学质量, 而且大大加快了成图速度, 使系列地图更好地反映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便于各地图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 尤其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单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统计出武汉城市圈各类型湿地的面积、特点、分布,并借助1985年、1995年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历史文献资料,采用类型对比法,分析了城市圈湿地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湿地生态保护对策,以期对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道路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许多生态效应,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及其安全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昆石公路为例,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GPS定位调查等数据,对公路沿线区域地表植被覆盖变化信息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理解。研究采用不同时相的NDVI图像进行彩色合成直观反映地表植被的变化信息;对不同时相NDVI图像进行NDVI值分级和彩色压缩以定量和定性地描述区域地表植被的变化情况;将多时相NDVI彩色合成图进行IHS变换获取变化类型图,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中有关信息进行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