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经典的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模式入手,梳理现有气候变化知识产品的编制方式、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信息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过程应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知识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特点;在信息采集方面,应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展示方式方面,应注重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精练性和通俗性;在传播途径方面,除传统的大众媒介外,还需要注重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挥人际关系网络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知识传播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分析世界各国气候传播领域近年来的进展,以解释为何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结论缺乏信任这一复杂问题.文中首先概述了各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以及影响公众态度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再分析了各国媒体对气候变化的报道及其媒体效果,并重点探究了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态度.此外国际气候传播研究对我国气候传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史上天气信息在大众传媒上刊播形式和内容的考察,回顾了大众传媒刊播天气信息的起源和发展,并从传播内容、表达方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将大众传播刊载天气信息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表明,这一历史进程中天气信息的报道量和报道频率显著增加,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从“天气新闻”到“天气报告”再到“天气预报”,报道风格经历了多...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综述评估各类模型在媒介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对媒介传播性疾病的流行及其与气候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评估模型的种类与评估方法,包括气候因子决定性模型和数理统计学模型两大类,并分别以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3种媒介传播性疾病为例,列举了两类模型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与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今后研究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的已有影响,预测未来影响范围与强度及预见未来变局,并提出科学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所谓气象新闻 ,是指涉及气象事业发展或由于天气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最新事件或信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气象新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 ,在气象新闻传播过程中 ,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违反气象法律法规传播气象信息、气象新闻严重失实、气象新闻无法满足公众多层次需求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 ,要求气象新闻传播管理者———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负责人 ,不断强化管理意识 ,合理利用各种管理手段 ,引导新闻工作者做好气象新闻的采集、报道工作 ,保障气象新闻有序有利传播。1 掌握依法管理气象新闻传播的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相似文献   

6.
壮族地区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广西气象部门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公众教育本土传播的效果(重点对应用山歌和壮语传播的方式个案)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提升本土传播效果的策略:加强调研、贴近本土化传播方式;立体整合传播、多部门联动;增强与受众的互动等,为我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变化公众教育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出现代气候观概念,并指出现代气候观包括气候系统观、资源观、环境观、变化观、层次以;新疆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气候问题是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影响以及短期气候预测及其业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论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桂湘  谭强敏 《广西气象》2004,25(3):64-64,F003,49
通过对当前国内及广西气象信息的传播内容、途径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提出利用多媒体优势互补的重要性以及注重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达到为大众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快捷、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荒漠化土地扩展、粮食产量和质量下降、流行病传播等现象,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的影响。因此,保障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骆继宾 《气象》1988,14(3):14-15
新闻媒介或称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是当今世界传播气象预报最为广泛、有效的工具。近几十年来,新闻媒介的现代化发展很快。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中小城市,都建立了广播电台、电视台,频道和节目也随之大增。报纸的种  相似文献   

11.
任开智  刘勇 《贵州气象》2002,26(4):46-48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雷电产生的同时会发生3种电磁现象: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波辐射。雷电电磁能量的传播(或称释放)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传播,即直接雷击;二是电磁脉冲传播。雷电电磁脉冲传播的途径可分为:静电感应耦合、传导阻抗耦合、电磁感应耦合、辐射耦合、电容耦合。分析雷电电磁能量的传播途径,并从防雷实践中总结出相应的现代防雷技术措施是:传导、接地、等电位连接、分流和限压、屏蔽、躲避等。  相似文献   

12.
媒体扫描     
正《气候变化对美国人体健康的影响》2016年4月这份由,美国全球变化项目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美国大众的健康构成了重要威胁,报告用10个章节和5个附录,从气候变化已经和未来如何影响人类健康两个角度,全面审视了气候与健康问题,主题涉及了疾病与死亡率、空气质量影响、极端事件、病菌传播、水源相关疾病、食品安全、精神健康和人口等。  相似文献   

13.
论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当前国内及广西气象信息的传播内容、途径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提出利用多媒体优势互补的重要性以及注重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达到为大众防灾减灾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快捷、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15.
气侯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温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空气污染、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就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水源性、食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部分慢性非传染病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包括法律体系的建立、机理的研究、疾病负担的测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经向与纬向传播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琚建华  孙丹  吕俊梅 《大气科学》2008,32(3):523-529
将NECP/NCAR资料中850 hPa纬向风分量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 研究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特征。分析表明, 夏季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传播分为经向传播和纬向传播, 其中经向传播主要为热带地区ISO的向北传播, 纬向传播则是分别起源于印度季风区的ISO东传和起源于西太平洋海域的ISO西传。东传和西传的ISO在120°E附近汇合后增强自热带地区北传到此的ISO, 使得ISO在经向上可以继续向北传播, 其最北界可达35°N以北, 并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半年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15—25天振荡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15—25天振荡经阿拉伯海附近向东北传播的过程中,在青藏高原附近加强,再经我国东部和日本,向北太平洋传播并减弱.这种振荡表现出波列的传播特点.另外,还分析了15—25天振荡的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18.
旨在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1991—2005年),2050年和2070年时段A2、B2情景下血吸虫病分布范围的北界线出现北移,在中国东部尤其是江苏和安徽省境内北移明显。2050年时段,A2、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分布相似。长江、洞庭湖及鄱阳湖周围的血吸虫传播指数明显上升,以洞庭湖周围与湖北省内的长江沿线区域上升更加明显。2070年时段,A2情景下血吸虫病潜在北界线的北移趋势明显大于B2情景,进入到山东省境内。血吸虫传播指数进一步增加,A2情景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2情景。总之,在未考虑将来的适应措施与其他环境因素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前提下,A2、B2情景下的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和传播指数都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2情景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程度大于B2情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传播学和新闻学中的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联系当前气象短信传播实际,将气象短信有效传播的基本原则归纳为科学实用原则、及时准确原则、新闻结构原则、通俗易懂原则、审美趣味原则;总结了工作中对提高气象短信编辑质量的几点体会,为气象短信的不断创新,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广基 《大气科学》1992,16(1):103-110
本文对中国东部台站4—9月多年日平均降水和1978年4—9月850hPa每日东西风和南北风分量分别进行了谐波分析和带通时间滤波处理.研究结果指出:内陆和东部沿海地区准90天和45天振荡的降水扰动传播方向是自南向北的,而准60天振荡的扰动是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地区传播.长江和珠江流域准90天和45天振荡的扰动具有相反的传播方向,而它们准60天振荡的扰动具有相同的传播方向.此外,在华南汛期、长江中下游梅雨期和华北雨季,一些地区大雨期的出现常常和正降水扰动从不同方向传播到该地区有关.关于1978年4—9月中国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