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是在总结我国丰富的地震史料基础上提出来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广大群众根据某些宏观异常现象,曾经预报过一些地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除了依靠对地震活动本身的定量描述来判断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外,地震本身还提供了下述两方面的资料作为可能的前兆:一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在震前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其次是利用地震波传播时在介质中的衰减特征来预报地震。两种方法的物理基础均为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旅行时对地球介质进行采样所给出的讯息来监测地震前后介质的变化。两种方法经历着不同的道路。回想起来,当找到用波速预报地震的震例时的那一瞬间,地震学家受到何等的鼓舞。当时的地震界对地震预报曾是十分乐观的,似乎是确定性地而不是概率性地预报地震的时刻已经到来。不久,怀疑和否定的意见即接踵而至。不少人指出精确的测量波速反而表明震前波速并未出现明显变化,而蓝山湖震例中所  相似文献   

3.
观测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在我国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然而利用这些观测资料预报未来地震,事实上遇到很大困难。笔者认为,需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方能达到水氡预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及JM—3金膜测汞仪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野外监测期间在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及1988年澜沧等地震前均观测到了气汞浓度的突变。利用壤中气汞浓度的变化预报了1987年9月12日张掖西武当4.5级地震。观测事实表明,利用壤中气汞浓度的变化来预报地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单靠某一个前兆观测台站和某一种前兆手段来预报地震都不是很准确的。因此,利用多个台站、多种前兆观测手段来预报地震就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预报过程中,有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解决,即当所有前兆观测项目中(每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每一种手段都可称为一个前兆观测项目),有一些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6.
孙晓丹 《内陆地震》1998,12(4):320-326
以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多项前兆监测手段的系统性震例总结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特点,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地震综合预报的需要,捉出了利用(0—1)权重回归方程。来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强度、不同孕震时段,进行“有震”“无震”判断的预报模型。并以唐山等地震为例,经过反馈计算,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德春 《地震》1992,(2):78-80
前言 从历史资料分析,某个区域的地震时间分布(时序)并非毫无规律可寻,而是近似地服从某一分布的,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来进行中长期预报是有可能的。文献[1][2]利用灰色建模方法得出预报模型初步证实了这一点。本文将给出一种较方便的建模方法(回归法)来对地震发生时间进行预报,在某些情况下,其效果明显优于文献[1][2]。  相似文献   

10.
地震进口窗:试论中国大陆及边邻强震活动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我国边邻三个“地震进口窗”内M_s≥7.0级地震与中国内陆的部分M_s≥6.0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关系简述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预报中国内陆M_s≥6.0级地震的时、空问题,以期为大形势的趋势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也对“地震进口窗”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2.
1997年Geller等人曾发表"地震不能预报",因为在自组织临界系统中尺度不变性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球正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小地震具有某种概率,如瀑布般触发大的地震事件。但是在物理上,只有对应其地震震级的应力能量得到有效释放,才能有大地震的发生。利用对这种应力的依赖性可以进行地震预测,方法就是利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控即将发生地震的周围岩体的应力积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假定的不可预报性,所以需要清晰的论证才能被普遍接受。雪崩也是自组织临界现象。近期通过二维球形素珠堆进行的雪崩实验观测表明,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自然物理现象是能够预报的,如雪崩、地震等。预报地震和雪崩的关键是监控母体介质,而不是即将发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13.
地磁转换函数在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已被广泛用于中短期地震预报。本文利用佘山地震台1977 ̄1996年和崇明地震台1983 ̄1996年的地磁短周期资料处理所得的转换函数变化,监视跟踪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通过几次中强地震震例的总结,提出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来预报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的一些判断。用此方法,曾较好地预报过1990年常熟5.1级地震和1996年长江口以东海中6.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4.
实践表明,单靠一项手段来预测地震往往是行不通的,比较可取的办法是把多项预报手段的预报意见加以综合分析。在地震的综合预报中,如何确定各手段的权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以往所用的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根据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概念,提出一种比较客观的算法,利用这个算法可以近似地求得各手段的权重分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清理成果,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各种地震学方法,如空区、条带、相关性、窗口效应、诱发前震及地震序列特征(衰减)等存预报地震方面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树  王炜 《地震》1989,(2):65-71
本文论述了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一个实用自动处理系统(SAPS)。该系统由地震数据库、程序库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由地震数据管理系统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目录”两个数据文件组成;程序库中包括由FORTRAN语言编写的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有关的子程序100多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地震预报和科研的需要编制而成。它具有四方面的用途,分别利用地震的长期、中期和短临阶段的一些预报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同时可选取任一区域数据,利用现有程序库中的任一预报方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易桂喜  闻学泽 《地震》2000,20(1):71-79
为了定量评估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的长期地震危险性,引入了时间-震级可预报模式。在详细地震复发行为的基础上,沿南北地震带划分了39个震源区。利用其中27个震源的多轮回复发资料初步建立起时间-震级可预报统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震源的地震复发表现出较好的时间可预报行为以及相对较弱的震级可预报行为。以时间可预报模型为基础,对所有震源区未来地震的复发概率进行了估算,同时,用震级可预报模型对未来地震的震级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磁极值比及地磁低点位移综合研究分析松原M4.9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地磁极值比与地磁低点位移各自独特预报优势综合判断的方法能够提高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简单介绍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鲁甸5.6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灾害情况。回顾了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对该地震的预测预报过程。思考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在预测预报中强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理想的中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出现了一次地震活动增强过程,与已有震例震前的地震活动增强过程非常相似,因此导致了一次地震短临预测,但此次地震预测后来证实为虚报。从经验预报的角度来看此次地震短临预测的依据是充分的。但利用地震活动加速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活动过程能量释放随时间的加速程度不够,不足以导致一次Ms5.0以上地震的发生。因此认为,现阶段地震预报应结合物理预测方法来进行,以克服经验预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