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郑度  欧阳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08,63(6):563-573
在研习和继承前人区划研究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于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及其体系的探讨。首先, 深入阐述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内涵, 认为: 自然地理区划既是区域划分的结 果, 也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 同时还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二, 假设性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是客观存在的, 针对不同的区划目的和采用不同的区划原则 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区划, 如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区域区划与类型区划等, 则构 成了对区划对象的多角度认识, 并且这些区划间存在内在联系, 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转换性。第三, 在分析总结各种自然地理区划方案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包括区划本体、区划原 则、区划等级系统、区划模型和区划信息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范式, 其中自然地理区划原则、等级系统和区划模型构成了区划方法的核心, 并且通过区划模型, 实现区划原则、指标体系 和单位等级系统的综合。最后, 论文对自然地理区划信息系统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 主要功能作了简要的说明和讨论, 并指出: 在地理空间单元理论的指导下, 可以实现在统一 的科学框架下的各种自然地理区划的集成, 并为开展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可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合生态区划的系统分级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邵权  陈国阶 《山地学报》2006,24(6):703-708
复合生态区划重在揭示不同复合生态地域单元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是进行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研究不同复合生态地域单元的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比较分析了复合生态区划与自然区划、生态区划的异同点,简要回顾了自然区划、生态区划的历史演变与应用成效,阐述了复合生态区划的主要原则,提出了生态大区-生态区-生态省-生态地区的四级区划系统及其相应的指标体系与区划方法。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定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突出人工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将四川省划分为2个生态大区、3个生态区、4个生态省和9个生态地区,该区划方案对于制订四川省的生态功能分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有效地指导四川省的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区划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5,自引:12,他引:63  
在回顾国内外区划工作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划工作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简单概述了我国区划工作中的方法论,讨论了区划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0世纪后半叶起,我国的区划研究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发展期。这期间我国区划工作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1)众多区划方案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既是科学的总结,又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需求相关;(2)区划工作多是静态的,不能及时反映变化了的自然和人文要素;(3)现有区划工作未能将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很好地结合起来;(4)区划工作大多集中在陆地系统,对海洋系统的关注不够;(5)在区划方案的认定上,没有制度化的保障。为此,有必要在我国开展综合区划研究,并就编制我国综合区划方案中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貌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总结和借鉴继承前人地貌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疆地貌区划研究.首先认为地貌区划既是对地貌划分的结果,也是地貌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貌特征和发现地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第二,确定新疆地貌区划的主要原则为区域性原则和等级系统原则,选择自下而上的类型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相结合,协调使用的区划方法.第三,在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的指导下,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规律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提出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新疆地貌区划新方案,将新疆分为6个地貌区、23个地貌亚区和195个地貌小区.结果表明,该地貌区划方案能够体现出新疆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并具有区划等级的系统性,地貌分区的完整性,以及区划界线的准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新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1983年在本刊发表了“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再论”以后,陆续出现了很多有关文献,主要的有:(1)国家气象局主持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协作组完成的一系列资料、图集和区划;(2)多数省、市、自治区在简明的农业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详细的区划;  相似文献   

7.
李万 《地理研究》1987,6(3):26-33
认识性区划的特点在于具有严格等级单位系统;而应用性区划则是依据认识性区划揭示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一定生产要求,反映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小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易于结合当地实际,提高区划成果在区域内的可操作性,能做到因地制宜的实施生态保护。针对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较少的现状,以重庆璧山区为例,结合璧山自然环境要素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建立璧山生态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最终提出区划方案。将璧山区划分为3个生态区和11个生态功能区,探讨了各区主要生态环境特征和问题,并提出保护对策,以期为璧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依据,为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乔建平  赵宇 《山地学报》2001,19(2):157-160
滑坡危险度区划是滑坡研究发展到一定深度所提出的新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评价理论体系,也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区划制图方法。因此,该项工作异常薄弱,这是造成预防不及时,措施不力,从而导致广泛、严重滑坡灾害的原因之一。滑坡危险度区划的主要目的是:①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②滑坡信息库;③评价区域滑坡的危险性;④提供标准化危险度区划图件;⑤减灾防灾的决策依据。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态评述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度区划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南极洲大地构造区划和冈瓦纳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退耕还林综合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世东  翟洪波 《山地学报》2004,22(5):513-520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我国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各不相同的广大区域,只有基于科学的综合区划,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圆满成功。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以退耕还林工程的整个工程区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引入Matlab等先进理论和技术,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3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60000多个,采用以定量为主,适当结合定性的方法,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退耕还林区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较高级别的分区,采用自上而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于较低级别的分区,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以Matlab为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HCM)进行分区。建立了退耕还林类型区划体系,即大区-区-亚区-小区,将退耕还林工程区区划为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  相似文献   

16.
17.
海港地域组合及其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陈航 《地理学报》1991,46(4):480-487
本文对海港地域组合的概念、形成背景、研究意义,以及海港组合区划的原则、指标和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并在这基础上,对中国海港组合区的划分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聚类分析在农业生态类型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农业的发展要受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应当把每个农业生产单位看成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是实现对农业生产分类指导的必要条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包含的因子很多,目前对类型区划的要求又高,采用传统方法难以满足需要。我们在进行“河南省黄淮海平原沙区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区划”研究时,采用了聚类分析法,取得了满意结果。 (一)确定聚类分析对象的集合 农业生产单位可大可小,户、村、乡、县都可以是单位。若以县为单位,讨论范围内以沙土为主的县不超过十个,调查和计算工作量小,容易完成;但成果的精度较差,不便应用。若以村为单位,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