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湖南怀化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研究了怀化地区深部断裂及岩浆岩特征,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和构造的关系,总结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5个成矿远景区,为怀化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表除峨眉山玄武岩外,其他岩浆岩出露不多。为了解深部的基性-超基性岩体隐伏情况及分布形态,本文结合地表该类岩体反映的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综合研究。在镇远马坪(钾镁煌斑岩)、贞丰鲁容-阴河(钙碱性煌斑岩)、罗甸沟亭-望谟大观(辉绿岩)、晴隆-织金西北(玄武岩)等岩浆岩出露区,与重磁场同位置相对应地区表现为重力高、磁力高分布特征,且重磁异常强度表现为高低不一的幅值变化。为保证将最小的隐伏岩体圈定,尽量消除区内岩浆岩受区域性剥蚀、风化的影响,故利用重力值2×10~(-5)m/s~2、磁力值10 nT为基准,联合圈定了省内百余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对寻找有关联的矿产指明了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3.
范祥发  王亮 《贵州地质》1998,15(3):229-233
本文以布格重力异常中分离出来的区域重力异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黔中-黔东南地区的地质,物化探资料,提出了区内可能存在四条大断裂;首次揭示了“黔中地块”之下,有一个低密度体,可能酸性侵入岩体,又据他人建立的地壳3层重力理论模型,拟合该区区域重力场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这一地区地壳属于大陆型地壳的范畴等。  相似文献   

4.
王纪中 《物探与化探》2011,35(4):468-472
在对豫西南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资料和1∶5万航磁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对豫西南地区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圈定了隐伏、半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并根据地质、矿产和物化探综合信息,分析了成矿区带与岩体及构造的关系,总结出了成矿区带的区域重磁场特征,圈出了9个成矿远景区,为豫西南地区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1冀东地区区域地质冀东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燕山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近东西向马兰峪复背斜,其核部由太古宇中深变质岩组成,两翼主要由中、新元古界和少量的古生界组成。区域断裂以近EW向喜峰口—青龙断裂带和NE向凌源—喜峰口断裂带为主导,并控制了区域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和展布。区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旋回、多期、多阶段性的特点。其中以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印支期都山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该区东部,燕山期花岗岩体在全区均有分布,但单个岩体出露面积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近年来科研成果基础上,对诸广山地区的复式岩体产出地质条件、相互穿插关系、同位素年龄资料等,进行了系统的查证与核实,将该区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四期,9个侵入阶段,11个岩浆岩单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城步地区重力异常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分析了重力异常及其位场转换后的特征,对重力异常进行了初步解释推断.根据重力异常特征,推断了10条断裂,圈定了兰蓉-谭家坳-照面山、黄坪、洞背和扛口等4处半隐伏岩体;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提出了4处找矿有利地段.通过半定量反演,认为:湖南省内苗儿山岩体与越城岭岩体以及五团岩体与苗儿山岩体在深部不相连.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黔东深覆盖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以2014年该区1:5万比例尺的直升机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重力等资料,研究了该区不同岩浆岩、断裂构造的航磁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区的岩性构造图。通过分析对比,本次新圈定具有一定规模的隐伏岩体7处、蚀变岩15处,新圈定不同规模的断裂17条 。上述成果对黔东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综合物探在会东航磁异常查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会东航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判断其异常为深部多个磁性体的综合反映.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并结合区域重力勘探资料对异常区开展了综合物探调查.通过对区域重力、高精度磁法资料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开展综合解释,初步确定了异常体在深部的空间展布特征,为在该区实施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调研资料为主,结合鄂东南地区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对该区重要赋矿地层层段、构造体系、成矿岩浆岩系列与空间结构、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初步拟建了该区的"层-体"耦合成矿模式,并就深部找矿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铅—锌、金、铁、汞、镍六种成型矿床。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层可作为有利的赋矿层,中生代沉积地层,尤其是三叠系地层可作为有利找矿层。铜、铁矿床形成与侵入岩有关。成矿带明显受北西、北西西、北西转南北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与中—酸侵入岩有关的矿床,局部重力异常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重力低,矿床主要位于负异常中心及边部地带。航磁异常多有异常反映,幅值一般在50nT以下。与赵基性—基性侵岩有关矿床,局部重力异常表现为椭圆形的正异常,矿床位于正异常边部,且与一正磁异常对应。  相似文献   

12.
陈明 《物探与化探》2014,(3):465-470
矿床密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与地壳成岩、变迁及化学作用下的物质运移相关,广东地区侵入岩在入侵过程中引起各种地质作用,最终与铁金银铜等多种金属矿床成因直接相关。为了研究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利用重力资料分析侵入岩分布,认为剩余重力负异常是岩浆岩的反应,并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等处理方法,进一步分析侵入岩的大致空间分布形态、侵入可能路径,总结出矿床密集区的重力场特征表现为矿床对应于剩余重力负异常及其边界或异常奇变区,结合地质认识对矿床密集区作出在重力负异常高阶细节的边界或其奇变区为大中型矿床集中产出区的预测。这一结果将起到预测矿床规模及分布范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岩石密度界面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地质体之间的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研究的地球物理前提。密度界面的划分与构造层的划分具有密切关系,测定地层(岩石)密度并分析测定结果是重力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据苏北盆地及相邻地区出露岩石的实测密度数据,将该区岩石按照地层、侵入岩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将地层纵向划分为新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太古宇—三叠系3个超密度层,2个Ⅰ级密度界面和3个Ⅱ级密度界面; 通过综合分析地层界际密度和系际密度特征,阐述地层及侵入岩的密度特征及其与重力异常的关系,为该盆地重力资料解释和石油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密度界面的划分与区域构造及储油构造具有密切关系,计算密度分界面起伏或深度变化在区域构造研究和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有为 《地质与资源》2016,25(4):322-326
黄花山金矿系辽西建平地区重要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新太古代变质基底片麻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中元古代侵入岩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晚侏罗世侵入岩是金矿的成矿岩体.黄花山地区在印支期形成了北西向南东推覆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并长期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由于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即侵入体同下伏古老地层中金矿源层的重熔或捕获古老含金丰度高的层位,这些成矿热液沿黄花山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上升,并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堆积形成了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黄花山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或陨石撞击作用所形成的环形构造,是地球物质活化迁移的重要场所,对区域成矿过程具有极大的制约意义。在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围绕沽源县城一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布格重力异常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均呈现明显的多级环带分布。这种现象并非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岩浆岩带的简单复合叠置,而是以沽源为中心的火山机构的具体表现。该环形构造至少可划分为三个岩浆岩环带,分布着早白垩世(K—Ar100~123Ma)安山质火山-沉积岩和燕山旋回第四期(K—Ar100~138Ma)次粗面岩、次安山岩、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体或岩株,它们的银、铅、锌、镉、铀、钍、钼、砷、锑等元素显著活化和富集。该环形构造控制着蔡家营铅锌矿、张麻井铀钼矿、彭家沟银矿、青羊沟铅锌矿、牛圈银金矿及北岔沟门铅锌银矿的时空定位。若干迹象表明,沽源环形构造可能是白垩纪时期一次陨击事件(因火星和木星之间两颗小行星的碰撞)的结果,这也许是中生代成矿大爆炸的根本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河北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及成矿预测中,对重力场、磁场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规模较大的航磁正异常主要是出露或隐伏侵入岩基的反映;大面积分布的低缓正磁异常区则主要反映了太古宙变质岩系或基底隆起的边缘,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密集分布在此区域;负磁场区主要出现在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酸性火山—沉积岩系;强度高、梯度大、或有明显负值伴生的局部磁异常则可能是磁性铁矿的反映。从重力场特征看,磁性铁矿主要分布在布格重力异常的梯级带或异常扭曲处,以及正、负异常的交界处,这些地方多与地质构造强烈变形密切相关。只有对重磁场进行深入地质剖析,结合典型矿床上建立的识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17.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是皖东南首次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近年来在该地区实施的一系列物探工作以及验证物探异常获得新的找矿成果,区内铜多金属矿与岩浆活动十分密切,中酸性侵入岩能引起地磁异常,碳酸盐岩能引起重力异常,黄铁矿、黄铜矿能引起可控制音频大地电磁(controlled source 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CSAMT)低阻异常,研究发现茶亭斑岩型铜金矿物探异常特征为: 低磁、高重力场、CSAMT低阻。根据上述综合找矿信息,在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外围深部找矿中发现了新的含金隐爆角砾岩体以及铅锌矿体,指明了茶亭外围找矿方向,为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三江北段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江”地区北段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元古宇至新生界地层和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区主要成矿元素为As、Au、Cd、Hg、Ni、Sb、Ag、Cr、Pb、Sn、W、Zn、Cu;岩体中的Ag、Pb、Sn、Cd、Zn主要与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而Cu、Mo、Bi、Au的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新生代地层中Cu含量比岩体中的高,Au含量在中生代岩体中远远大于其他时代的岩体,因而这些地层和岩体最有可能成为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惠群  张文路 《铀矿地质》1996,12(6):357-363
本文探讨了在山西省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及成矿环境的有利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重、磁场以北东、北北东向为特点,中太古界为主要磁源层。根据磁场特征.用统计方法可将前寒武纪构造分为若干隆起和断陷,它们对金矿成矿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另外,利用区域重力资料计算了山西省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莫霍面由东南向北西逐渐变深,莫霍面和岩石圈的结构控制了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展布,为选择金矿成矿有利地区提供了依据。并提出叠加型异常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