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广东省强对流天气活动概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运策  方一川 《广东气象》2006,(1):33-34,49
2005年强对流天气在广东活动频繁、激烈,是近几年来活动最活跃的一年。根据危险天气实况报告、地面自动气象站和灾情报告等资料,统计分析2005年发生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活动。发现:2005年广东省的第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3月22日,最后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在9月19日;全年共有93个强对流天气日,多发期是5-8月,其中5月份几乎每天都有强对流天气发生;强对流天气的高发地区在广东西部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肇庆市出现48 d强对流天气为最多。强对流天气在全天的每个时段均有出现,高发期是11:00-20:00。  相似文献   

2.
1强对流天气过程2003年4~6月,我省共出现2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4月12日08时~13日08时,有17个县市出现了8~11级雷雨大风(资溪风速最大,达30m/s)、冰雹(赣州市冰雹直径最大,达30mm)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弋阳同时遭到雷雨大风(22m/s)、冰雹(直径12mm)和强降水的袭击。(2)5月6日,全省有15个县市出现了8级以上雷雨大风,有9个站出现了强降水。2强冷空气过程2003年4月1~4日,我省出现了1次强冷空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达9~11℃。3暴雨过程2003年4~6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12次10站以上的暴雨日,4月10~13日、5月12~17日和6月24~2…  相似文献   

3.
盛夏8月是冰雹、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月,其中雷雨大风占全年大风的32%.1965~1993年8月,测站观测记录到冰雹一次、强降水6次,雷雨大风9次.除一次强降水出现在9~10时外,其余15次强对流天气集中出现在15时30分~21时.1986年开展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以来,先后出现4次雷雨大风和一次冰雹,这5次强对流天气均未提前半小时报出,准确率为0.日常业务中,预报员仅凭经验和临近天气实况来制作预报,从未形成客观定量的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现以1965~1991年为资料样本,在地区气象台8月强对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2008年春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拉尼娜事件5月结束,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极端天气频发,部分地区受灾严重。4月份多强对流天气,其中4月7—8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5月下旬暴雨天气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林志强 《广东气象》1997,(2):41-41,37
1概况1996年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季节自3月16日开始至9月14日结束,历时近6个月,全省先后有110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根据各地气象台站的正规WS报资料),比1995年的57个站次约增加了一倍。本文所统计的强对流天气是指2~9月份雷达开机联防探测期间,省内各测站观测到冰雹、龙卷风或)17m/s的雷雨大风(实际上,其它月份也未曾出现过上述天气)。21996年几次主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4月18~19日,在锋面低槽的影响下,广东省西南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遭受了一次严重强对流天气的袭击,…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佛山地区3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佛山地区近30年气温、降水和灾害性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佛山的年平均气温具有上升的趋势,在1994年发生突变,快速增暖;年雨量波动明显,年降雨日数则呈现出下滑的趋势。高温、暴雨、强对流天气、灰霾等是影响佛山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高温日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持续高温现象加剧。暴雨日数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总体上呈波动且缓慢上升的趋势。佛山全年均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其中6—8月是高发期,在10月随着汛期的结束强对流天气急剧下降。灰霾天气主要发生在1—3月份和10—12月份,2007年之后,逐年灰霾日数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8.
1暴雨过程2004年5月,我省暴雨频繁,共出现7次区域性暴雨日;4月和6月暴雨过程较少(表1)。2强对流过程2004年4~6月,我省强对流天气较频繁,共出现8次:(1)4月23日,我省出现入春以来范围最大的强对流过程,赣州、萍乡2市出现冰雹,有14个县市出现8级以上大风,8个县市出现强降水。另外,崇义、上犹、南康、赣县等县的部分乡镇也出现冰雹。(2)4月21日,修水县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风、冰雹天气,测站出现26m/s的雷雨大风,最大冰雹直径达12mm,自动气象站最大风力达29.3m/s(11级)。另外,星子、余干出现8~9级雷雨大风,永修出现强雷暴、大风、冰雹(3mm)。(3)5月…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2年青海省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雪灾、干旱、雷击、冰雹、洪涝、连阴雨、霜冻、病虫害等8种类型。雪灾主要发生在冬季(1—2月、11—12月)期间的青南和环湖部分牧区;暴雨、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灾害提前到5月份,并持续到9月中旬;5月底贵南县发生晚霜冻;6—8月份农业区春小麦发生条锈病;7—8月,东部农业区出现短时的夏季干旱;玉树县出现夏秋冬三季连早;河南、甘德两县出现中度夏早;泽库、达日、曲麻莱三县出现轻度夏早;湟源、湟中两县9月份出现了秋季连阴雨。  相似文献   

11.
T639在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5日傍晚到6日毕节地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乡镇出现暴雨。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物理量场预报结果对预报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2.
1概况1995年是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灾害较严重的一年,3月15日至8月13日,全省共有13个强对流日(未包括强降水),先后有57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遍及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甚。据统计,1995年广东省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共损坏房屋72200多间,倒塌2390多间,造成526人受伤,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亿多元。2几次主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首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3月15日,由于受锋面低槽影响,本省北部的阳山、乳源、连山等地降了冰雹,五大的冰雹直径达到12毫米,这是本年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业务观测、历史灾情及互联网媒体等多源数据整编形成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基础数据集(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DataSet for AI application,SCWDS)。SCWDS包括2012—2019年中国大陆区域的雷暴、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及龙卷5种强对流天气,共184865个个例(站次),9256405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强对流天气过程标注及对应时空窗口范围内的地面观测数据、探空数据、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基数据、卫星多通道数据和再分析产品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4—5月,龙卷主要出现在6—8月和4月。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呈03:00—04:00(北京时,下同)和15:00—16:00时段双峰分布,雷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主要发生在13:00—19:00时段。雷暴主要出现在华南、江南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华北北部及江南沿海,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西南、华南、江南及黄淮江淮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华北北部。SCWDS作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基础数据,为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和预报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省强对流天气出现频繁,特别是1987年春季的5次强对流天气,来得早,强度强,影响范围大,并且是冰雹大风暴雨同时出现,为历史上所罕见。我们利用市地级气象台接收到的常规气象资料(即国内地面和高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7.1℃,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9.7mm,较常年同期(67.0mm)略偏少。5月上中旬,西北东部、华北、黄淮温高雨少,干旱严重,下旬出现有效降水,旱区旱情得到缓解;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或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北方地区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00—2006年同期偏多;5月下旬,华北、黄淮出现今年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高温天气。今年第二号(0702号)强台风玉兔于5月17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但对我国近海没有产生影响。1天气概况1.1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5月份,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呼伦贝尔市CIMISS系统实况资料,统计分析了2010—2021年5—9月东北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时空分布及物理量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5月雷暴大风次数最多,6月冰雹次数最多,6—8月是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期,尤以8月次数最多。(2)强对流天气主要出现在12:00—20:00,其中短时强降水每个时次均有发生,但雷暴大风与冰雹天气在21:00—次日08:00基本没有发生过。(3)大兴安岭西部雷暴大风站次较多;大兴安岭东北部、岭上及岭西北的冰雹站次较多;短时强降水与强对流天气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均是大兴安岭岭上南段与岭东的站次较多。(4)雷暴大风天气的风速多以17.2~20.7 m·s-1为主;短时强降水量级为20.0~29.9 mm的站次占总站次的74.3%;持续时间小于5 min冰雹居多,直径小于5 mm冰雹的站次占总站次的49.1%。(5)短时强降水850 hPa的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的物理量参数均值均大于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K指数均值大于冰雹、雷暴大风,T850-T500均值大于26℃,短时强...  相似文献   

17.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2):I0001-I0002
2013年1—3月江西省降水偏少,各种灾害天气频繁出现,大雾、寒潮、暴雨、强对流交错纷杂,1月3—6日和2月7—9日还出现了2次阶段性的雨雪冰冻天气。  相似文献   

18.
对2006年8月2日出现在陕西境内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冷锋云系后部的晴空区,远距离的台风作用不能忽视;700 hPasθe的水平分布显示其强对流天气发生在东北—西南向的Ω形状高能舌轴线的右侧;500 hPa散度场上负的散度区对预报未来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700 hPa的涡度分布特征显示对未来天气系统发展趋势代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持续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极值,降水总体偏少,日照总体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6月上、下旬及8月上、中旬,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出现四次高温热害天气;6月上旬,农业区大部、柴达木盆地大部出现较强晚霜冻,农作物受灾严重;6月上旬,冷湖出现强沙尘暴天气;6月中旬、7月,全省出现三次局部连阴雨天气;全省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强对流天气是山东5、6月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本文普查了1971—84年62个大范围强对流个例,选取了其中危害严重的冷涡型强对流天气进行初步分析,从中选取了6次较典型的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试图用诊断分析的结果,结合常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山东冷涡型强对流的若干天气学特征,为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