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海洋倾废管理制度和体系日臻完善,既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国内海洋法律、法规,又相继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加入了《1972伦敦公约》,在原则上与国际公约保持一致。但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洋倾废活动日益频繁,不断出现新的处置方式,从而导致对海洋倾废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并因此引发了一些争议。文章从法律的角度,结合倾废管理实践,对海洋倾废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早就把富饶的海洋作为猎取食物及其他资源的一个基地。那么,如果要保持或增加这种食物和资源,则必须对海洋倾废施加管理,需要从法律上确立对海上处置废弃物实行管制。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洋倾废管理条列》的颁布实施,是海洋环境管理走上法治道路的标志。从而结束了我国海洋倾废史上因无法规造成的放任自流、盲目倾倒的状态,开创了海洋倾废管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伦敦倾废公约>两个公约中关于"倾倒"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倾废"的定义,简要论证了修订我国现行的1985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海洋意识、配套制度、执法管理、国际合作4个方面提出了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但当前我国对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尚未确立,尤其在制度领域尚不健全,因此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构建制度视阁下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海洋立法角度研究我国现行的海洋法律制度,分析海洋法律制度的特点并指出我国海洋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上海市海洋倾废管理在法制建设、资源化利用、倾倒活动控制、采样检测和评价标准、审批效率以及倾废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海洋倾废管理法制建设、引导促进疏浚泥的资源化利用、科学调控海洋倾废活动、制定新的疏浚物采样和成分检测评价标准、通过审批标准化提高审批效率、建立海洋倾废综合监管机制6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从管理、审批和执法3个环节对海洋倾废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覆盖和全过程监管,为上海市海洋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1 选划海洋倾废区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海洋倾废活动的实践,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倾废区选划,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原则。应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海区效应,从宏观和局部海域考虑可行性问题,对不同类别废弃物倾倒某定点海区后可能产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废弃物向海洋倾废区倾倒之前,要考虑到海域季节(春、夏、秋、冬)变化,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以往海洋倾废区选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内外海洋倾废区的选划实例,论述了同位素技术在海洋倾废区选划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倾废区的选划质量,作者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倾废区选划规范》,并将有关的同位素技术纳入该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往海洋倾废区选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国内外海洋倾废区的选划实例,论述了同位素技术在海洋倾废区选划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倾废区的选划质量,作者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倾废区选划规范》,并将有关的同位素技术纳入该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10.
石莉 《海洋信息》1994,(2):13-13
向海洋倾废是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所采用的处理废弃物的有效方法。我国海洋倾废区的选划,要以我国海域的特定环境为立足点,以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方法为主导,从时间和空间上考虑海区效应,从宏观和局部海域考虑可行性问题,进行经济和环境效果对比,分析利弊,扬长避短,确保有效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自净能力,将废弃物倾倒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海洋倾废能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有限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海洋要素测量数据用于海洋管理和其他社会公益服务,一直是制约我国海洋研究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保障海洋研究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的关键。本文作者试图从海洋倾废区监测的角度出发,就监测设备和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如何将倾废区监测和模型计算结果用于倾废区监查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天津市海洋倾废管理工作,提高倾废到位率,保护我市的海洋环境。天津市海洋局在全国率先安装了倾废航行数据记录仪,实现了现代科学手段管理倾废活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的海洋环境。过去,由于采用监察队员随船监视的方法管理倾废活动,倾倒不到位现象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海洋倾废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文件;按季度和港区统计了2009—2011年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和倾倒量,分析统计数据,揭示倾倒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原因;统计分析各倾倒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指出吴淞口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近岸倾倒区,年倾倒总量应控制在400万m3,长江口1#倾倒区应调配接受近岸疏浚物;分析疏浚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上海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倾废管理现状,指出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倾废管理改进措施;详细介绍了倾废记录仪安装试点和制订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工作,争取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规范性文件将规定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倾废管理多个方面的综述、统计和分析,旨在提高管理水平,也为其他沿海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985年3月6日《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海洋倾废管理工作走上法制轨道。在短短的几年中,海洋倾废管理工作已初步取得可喜成效。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选划的海洋倾倒区,先后报经国务院批准和待批的已有50多个。截至1989年底向申请倾倒的单位发放倾倒许可证150多个。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废弃物的海上倾倒,持慎重态度先选择试验倾倒区。为适应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特别是港口建设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15.
海洋倾废是海洋空间资源环境效益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文章对我国海洋倾倒区分布及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目前海洋倾倒区使用与监管中存在的海洋空间资源利用不合理、倾倒区空间布局与已有区划冲突、部分省、市倾倒需求得不到满足、倾废记录仪利用效率不高、倾倒执法监察与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倾倒管理应加强法制化管理;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和使用海洋倾倒区;加强对海洋倾倒区审批后的监视监控;加快构建海洋倾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海洋倾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有效遏制违法倾废行为,文章设计海洋倾废记录仪数据实时安全传输系统并模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基于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网络,采用AES与RSA相结合的加密算法,集成DTU模块、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模块和Hellobeidou云平台等,可在移动通信网络盲区实时传输海洋倾废记录仪采集的数据,数据加解密兼具快速性和安全性,与经由中国联通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相比更加持续和稳定,可用于监控倾废船舶,便于执法人员及时获取违法倾废信息并现场查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了海洋倾废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局文件;按季度和港区统计了2009--2011年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和倾倒量,分析统计数据,揭示倾倒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原因;统计分析各倾倒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指出吴淞口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近岸倾倒区,年倾倒总量应控制在400万m3,长江口1#倾倒区应调配接受近岸疏浚物;分析疏浚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上海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分析倾废管理现状,指出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倾废管理改进措施;详细介绍了倾废记录仪安装试点和制订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工作,争取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规范性文件将规定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倾废管理多个方面的综述、统计和分析,旨在提高管理水平,也为其他沿海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到1997年5月,我国各海区正在使用的试验倾废区、临时倾废区已经达到54个。1985年~1986年和1991年~1992年,有关部门曾2次组织对倾废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疏浚物是我国海洋倾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疏浚物的倾倒已经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对废弃物倾倒后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进行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依据法制管理疏浚物海洋倾废的国家。几年来,疏浚物海洋倾废研究也相应发展到一定水平。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从疏浚物排海时刻起到污染物的最后归宿止,它所经历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物理过程是最基本的过程,亦即海洋自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其沉降、扩散和输运。因此,本文旨在对疏浚物海洋倾废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内容涉及基线研究,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疏浚物沉降过程实验和数值分析,声学追踪试验,同位素技术应用,流场数值分析,标识质点漂移数值跟踪试验,抛泥运移数值模拟以及环境影响预测等。最后介绍一种“疏浚物倾倒区选划模式”并对今后疏浚物海洋倾废研究提出一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倾倒区的选划与管理是海洋倾废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国家海洋倾废管理的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建立了一套海洋倾倒区管理规章制度.以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例,从倾倒区位置的选划、倾倒物的检验、倾倒行为的监视、倾倒区的封闭等一系列完整过程的论述,介绍了我国在海洋倾倒区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