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该孔的物质主要来自古黄河和古长江,于滨岸带及相邻浅海和沿岸平原形成的第四纪沉积物.发现矿物51种,轻矿物主要由长石、石英和方解石组成;重矿物43种,含量为15.87%,主要由云母、角闪石、绿帘石、白云石、自生黄铁矿等十多种矿物组成.根据矿物分布、组合特征,可将该孔分为上、中、下三个矿物段,含十个矿物亚段.矿物段主要是物源区的产物,矿物亚段主要是环境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本海区156个表层沉积样品和主要河流自然重砂的鉴定分析,掌握了本区重矿物的分布规律。主要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金属矿物;标志性矿物有屑石、石榴石、辉石和自生黄铁矿。根据主要矿物和标志诖矿物含量变化及分布特征,划分五个矿物组合区,各组合区矿物组合特征指明了海区物质来源及泥沙运移趋势。海区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除此,少量的物质来源于岛岸海蚀物质和特殊海区的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  相似文献   

3.
南海东部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南海东部 1 8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 ,重矿物种类有50种 ,最高含量可达 1 2 .82 % ;平均含量较低 ,为 1 .1 1 % ,;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 ,包括陆源、火山、自生等各种来源的矿物。陆源重矿物多分布在水深 3 50 0 m以浅的北部陆坡 ,主要来源于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此外还有经巴士海峡由洋流带入的吕宋岛等的剥蚀物 ,珠江物质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自生沉积矿物主要分布于 1 6°N~ 2 0°N之间的下陆坡区和深海平原 ,其中铁锰微结核富集于沉积速率较低的氧化环境 ,自生黄铁矿则富集于局部还原环境或生物壳室中。火山碎屑矿物主要分布于 1 5°N两侧的深海平原和海山区 ,来源于海底火山岩的剥蚀物和附近弧状列岛的火山喷发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的组成、组合类型、重矿物分区及其影响的因素,并探讨其泥沙的来源。结果表明,闽江口有30种重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绿帘石、角闪石、锆石和云母等。据主要重矿物的含量及特征,可将本区重矿物分为五个组合类型,它们分布在相应的五个重矿物区上,各区重矿物特征与其水动力、地形条件关系密切。闽江口泥沙主要来自闽江流域。  相似文献   

5.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主,火山渣、无色火山玻璃等火山碎屑矿物含量也较高.风化碎屑及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等)的含量较低.火山渣在本区呈点源式扩散分布.本区矿物组合为褐色火山玻璃-火山渣.此区的物质来源相对复杂,主要来源于原地海山岩石剥蚀风化以及区内可能存在的正在喷发的小型火山物质的风化,周边岛弧火山对其贡献极小.混合矿物区(Ⅲ)的物源丰富,包括生物源、火山源及陆源,该区又可分为两个矿物亚区:东北部混合矿物区(Ⅲ-1),主要的矿物组合包括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长石等,陆源物质来自于我国大陆,陆源物质基本上位于17°N以北;东南部混合矿物区(Ⅲ-2),矿物组合为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以及风化碎屑矿物,其中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南海南部及西南部大陆中的碎屑矿物,通过发源于大河口的海底峡谷搬运进深海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缘560 cm的寇查湖湖心矿物组成、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方解石中镁含量分析,表明方解石中镁含量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湖泊盐度指标.湖泊沉积物中总碳酸盐含量有时并不与环境介质的变化一致,其原因主要是沉积物中总碳酸盐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而高盐度水体中有较少的方解石的形成.根据5个"CAMS年代分析建立的年代模式,重...  相似文献   

7.
对2009年3月28 ~ 29日利用沉积物捕获器在九龙江河口区分层收集的沉降颗粒物分别进行了激光粒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析了沉降颗粒物的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成特征,并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水体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各站各层沉降颗粒物有不同的粒度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特征,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主要有3种类型(生物、矿物和其他颗粒);沉降颗粒物絮凝体类型则有5种主要类型,包括被囊类、硅藻等生物形成的絮凝体,粪球、矿物碎屑等形成的絮凝体以及由生物和有机质等形成的混杂絮凝体.研究区沉降颗粒物的类型受到地形、径流、潮流的影响,影响研究区沉积颗粒物分布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颗粒物絮凝还受到河口区水体的盐度、有机物的吸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东海沿岸陆架CJ08—630、CJ08923、CJ08—11853个柱状岩心56个重矿物样品63~125μm粒级重矿物的研究表明,重矿物种类有56种,最高含量可达53.1%,平均含量较低,为8.5%。矿物组成以闪石类、帘石类、辉石类、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及金属矿物磁铁矿、褐铁矿等为主。重矿物来源复杂多样,包括陆源、自生等,其中沿岸河流输入物是主要陆源矿物来源,此外还有沿岸和岛屿等的剥蚀物、冲刷物。沉积环境是影响重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洋铁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的金属元素,是潜在的矿产资源,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关于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的报道.尤其是Piper(1984),Usui(1979)、Burns(1977)等,他们根据各自的分析结果,指出了大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由1×109m水锰矿δ-MnO2、7×10-10m钠水锰矿及针铁矿组成.并从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角度指出了上述矿物的可能成因.然而,由于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结晶程度很差和无定形性,用一般手工方法和仪器对单矿物很难分离和辨认.因此,用单一方法来确定某种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试用红外光谱分析结合X衍射、电子探针及化学分析结果,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法应用于分析太平洋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及结核中Mn含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编撰南黄海西部地貌及沉积物图集工作中,整理了该海区的矿物资料,编制了一套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含量分布图及组合分区图,从中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南黄海西部范围以31°43′N—37°10′N,西起沿岸 5米等深线至123°E.调查区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图 1)地质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2—1980年在本区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时,基本上以10×10公里的同度取样,在沿岸地区加密至10×5公里,甚至5×5公里取样,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本文以其中的1645个表层样的重矿物分析资料作为论述的基础.一、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分布特征调查区内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经镜下鉴定有四十余种(表1).重矿物以硅酸盐类及氧化物类矿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磷酸盐和硫化物类,再次为碳酸盐类.硅酸盐类矿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含量在整个重矿物中占压倒优势,接近80%.从表1不难看出,南黄海西部重矿物组成基本上是陆源的.自生矿物种类少,含量低,它们主要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及火山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志珍 《海洋学报》1989,11(2):176-184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经鉴定约有15种,本文对其中主要的矿物进行了矿物学方面的研究,根据其分布规律和矿物组合特征,可分为两个矿物群,即基性火山碎屑矿物群和中性火山碎屑矿物群,并确定它们是就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圈出5个基性火山喷发中心和2个中性火山喷发中心,喷发的火山岩浆可能属于钙碱质岩浆系列,本文还讨论了该区火山作用方式、喷发时代,并提出南海深海盆自中渐新世海底扩张以来至近代海底火山活动尚未停止.  相似文献   

12.
前言分析研究沉积物中重矿物含量、矿物组成、主要重矿物及标志性矿物的分布规律、相近物理化学性质的矿物比率变化、矿物组合分区特征、对于查明某区泥砂来源、运移方向及扩散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重矿物分析在胶州湾洄淤调查中得到了应用。我们共分析海区表层沉积物样品70个(见附图1),岸滩及河流样品9个。海区样品分析的取样原则基本上是均匀分布,河口区略有加密。仅对粒径为0.063—0.125mm 的  相似文献   

13.
在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共分析116个重矿物样品,在直接流入桑沟湾的三条河流中采取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其组合特征及分布类型,该区可分为四个矿物组合区,即:1.角闪石区,2.绿帘石-锆石-屑石-石榴石区,3.黄铁矿、片状矿物区,4.角闪石-绿帘石-金属矿物-石榴石区。各区反映了来源不同的物质以及受海洋水功力、地质化学作用的情况。本区沉积主要是由河流输入,其次是由岸边基岩侵蚀风化碎屑物质和海内自生矿物组成,受波浪、潮汐控制,扩散趋势范围不广。该区尚无外来海区物质和特殊重矿物异常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深海盆地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碎屑矿物,经鉴定主要有15种。根据矿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划分为两个矿物群:Ⅰ基性火山碎屑矿物群,Ⅱ中性火山碎屑矿物群。并确定它们是近代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圈出5个基性火山喷发中心和2个中性火山喷发中心。南海深海区有中性火山喷发是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16.
张云吉  王凤  金秉福 《海洋科学》2013,37(6):95-101
为了资源、环境和港口建设的需要,对取自铁山港海域6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鉴定和统计,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其中轻矿物以石英为主;重矿物以电气石、锆石、钛铁矿的高含量为特征,褐铁矿也有一定量的分布。轻、重矿物成熟度指数高,表明沉积物遭受过强烈化学风化作用,重矿物组合为电气石+钛铁矿+锆石。湾内多个站位出现锆石砂矿品位异常,锆石资源前景良好。多种矿物分布在湾的中南部,呈现明显的等值线高低不同的韵律性环状分布,湾中矿物主要来源于广西近岸陆地,其分布受地形和水动力的共同影响,入海泥沙在湾内主要受控于潮流影响,涨潮流与落潮流的流路和流速的不同是湾中矿物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辽东湾55个样品进行矿物分析,共鉴定出48种矿物,其中重矿物39种;选取9种含量较高的优势矿物与特征矿物作为指标,尝试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沿岸大致可以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优势矿物均为闪石类、帘石类和金属矿物;一区(老铁山-复州湾北)金属矿物以钛铁矿为主,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复州河及沿岸冲刷为其主要物源,辽东浅滩可能与其有同源性;二区(复州湾北-营口)金属矿物中磁铁矿含量最高,特征矿物为榍石、锆石,受大辽河影响显著;三区(营口-秦皇岛)褐铁矿是金属矿物中主要组分,特征矿物为石榴子石、磷灰石,辽河、六股河对其贡献作用突出。主要因各条河流贡献作用不同,海岸地貌类型差异将研究区划分3个矿物组合区,对深入研究其物源,实施海岸规划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兴化湾1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63~125μm粒级重矿物组分、含量、组合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泥沙物质来源及重矿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化湾重矿物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为12.08%,高出其邻近的湄州湾(5.67%)6个百分点;重矿物共计37种,以磁铁矿、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锆石为主.矿物种类揭示该海湾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湾顶河流输入和周边陆域及湾内岛屿基岩风化侵蚀产物,而湾口以外海域的输入物质较少;依据主要重矿物含量和分布特征,将兴化湾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不仅与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9.
大沽河泥沙来源的重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秉福  宫立新  宋键 《海洋科学》2010,34(10):71-76
应用矿物分析的方法研究大沽河下游泥沙的来源,研究表明,大沽河上游和小沽河流域的重矿物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大沽河上游段以高的普通角闪石含量为标志,绿帘石、钛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量。小沽河和大沽河下游的重矿物组成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透闪石+石榴石为主,重矿物特征相似性明显,其重矿物含量和主要重矿物相对含量都比较相似,数值相差不大,而且矿物的形态特征、矿物的种类也一致。这说明大沽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其支流小沽河,因此,小沽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是大沽河河道以及胶州湾沉积环境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中轻矿物分布与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海东部 1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轻矿物来源多样,生物成因矿物含量高.除去生物骨屑后,沉积物中白云母等碎屑轻矿物的分布规律显示,华南大陆是南海东部陆源碎屑物质的主要来源,其影响可达 17°N线以南.火山玻璃主要分布于 15°N线附近,其中褐色火山玻璃主要来源于本地海山物质,为火山玻璃的主体,而无色火山玻璃含量较低,它可能来自附近火山喷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