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船底附着海生物及防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船底附着生物的防除 ,对提高舰船的军事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有效防除船底附着生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试通过对海军舰船附着生物特点和机理的分析及对舰船航速、海洋设施的影响 ,浅谈如何做好舰船附着生物的防除。1 海洋附着生物的附着特点和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几个主要海港附着生物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洋附着生物是指附着于船舰,浮标,码头,绳索、输水管道等水工建筑物水下部分物体表面动植物的总体而言。附着生物在船底的附着生长会降低船速,影响助航和科学探测仪的使用效果;其他水工建筑物上附着生物的附着生长会导致浮力的减少,有些种类会促进钢鉄表面的腐蚀作用,缩短使用年限:沿海工厂冷却用水管道系统中,生物的附着生长会缩小管道的有效截面,减少供水量。附着生物与海防、海运交通,工业和渔业生产都  相似文献   

3.
马士德 《海洋科学》1990,14(4):71-73
1Cr 18Ni 9Ti不锈钢在海水中通常易产生局部腐蚀,尤其在氧不能充分供应的相对闭塞区,如在缝隙中或海生物附着的情况等。作者为研究附着生物对这种不锈钢腐蚀的影响,曾在室内观察了附着藤壶对其腐蚀的影响,发现部分死藤壶在沿基板的周围出现了棕红色铁锈,并在其壳口部位涌出棕红色铁锈,犹如“藤  相似文献   

4.
海水中的金属设施遭受海水腐蚀和附着生物的严重危害,通常采用阴极保护只能防止腐蚀而不能防止海生物附着,而防污涂料,防污期不过2—3年,又不能有效地防止腐蚀;再者,有些海洋设施不能使用涂料,如钻井船升降架和某些海防设施等。所以,寻找一种既能防腐蚀又能防生物附着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利用电化学方法同时防止金属腐蚀和生物附着的想法,早在1863年就有人提出,但直到目前为止,仍处于研究阶段。我们于1976年参考文献〔2〕设计了一种恒电位-电解双防系统,在青岛中港码头进行了122天的海上试验,取得了防腐蚀和防附着的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附着生物对舰艇的战斗力,船舶的经济效益,海洋工程及能源利用,海水冷却管道的效率,材料的腐蚀和老化均有密切关系。因此,防除生物附着,不断改进和创新防污系统的研究是个重要课题。近年未,国际上尤为重视,由于污损性生物的附着,  相似文献   

6.
海水直流冷却水系统金属腐蚀、污损生物附着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海水及其特性出发 ,重点阐述海水直流冷却水系统的腐蚀和污损生物附着特点、危害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几种海洋附着生物对海洋用钢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仪器进行自然腐蚀电位、线性极化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的测定,来研究微生物粘液膜和大型附着生物的藤壶、牡蛎、苔藓虫、蜾赢蜚及藻类的覆盖层对碳钢、低合金钢等海洋用钢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海初期(10天左右)试样表面形成的微生物粘液膜具有某一程度的保护作用,尔后随着浸海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减小,腐蚀率变大;几种大型附着生物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大小的顺序如下:蜾赢蜚>藤壶>藻类>苔藓虫>牡蛎。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大部分仪器设备放置海水里,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海洋生物附着的影响。生物附着物的生长速度有时非常快,覆盖海底观测设备及传感器的测量单元,对测量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观测数据持续漂移、降低数据质量、导致传感器逐渐失效。生物附着还会影响海洋设备的散热、水动力流场,并对机械结构产生腐蚀等。目前诸多防生物附着技术各有弊端,甚至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设计并组装基于紫外线杀菌原理的CTD防生物附着装置,明确各主要技术参数,应用在渤海夏季近岸海上比测试验,验证其对于大部分的海洋附着物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有效缓解生物附着对电导率传感器的影响,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结合海洋平台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数据,通过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海水腐蚀因子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并按实际影响大小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海水腐蚀因子对于A537-1钢和SM50B-ZC钢平均腐蚀速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不同。对平台钢的腐蚀规律研究及现场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碳钢及低合金钢在海水中由局部腐蚀引起的危害,较均匀腐蚀严重得多。因而研究海洋用钢产生局部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已日益受到重视。 钢在海水中产生局部腐蚀的因素较为复杂,有钢质内部的因素,如合金成分、夹杂物,等等;也有环境条件的影响,如附着生物、泥沙及腐蚀产物等各种能使钢材表面透气不均匀的因素。 钢中硫化物夹杂最为常见,这是因为硫在  相似文献   

11.
Ti-6Al-4V在我国海域各海区(青岛、厦门、榆林)暴露l,2和4a,未发生宏观可测量的腐蚀。但在厦门站潮差区暴露4a后,由于特殊的海水环境和试验设施,该合金局部发生海生物附着下的缝隙腐蚀。微观分析表明,腐蚀形貌呈蜂窝状,其蚀坑深度约为130μm。  相似文献   

12.
导管架平台的三维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渤海有冰海域的导管架平台为对象,探讨了结构系统在海冰、海流和风荷载联合作用下,考虑弯矩与轴力两种荷载效应以及腐蚀海生物附着综合影响的三维可靠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中平台钢腐蚀速率的三层BP 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海洋环境因素对材料的腐蚀速率的影响。结合实测的pH值、温度、溶解氧、盐度、生物附着等影响因素,分析了上述环境因素对平台钢腐蚀的影响,建立环境因素与腐蚀速率之间的映射关系,预测了平台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浸区腐蚀速率预测误差为6.95%,潮差带腐蚀速率预测误差为4.2%,预测精度较高。说明利用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钢在海水中腐蚀速率技术可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洋附着生物按其大小可分为两类,即大型附着生物(藤壶、海鞘、盘管虫、浒苔、水云等)和微型附着生物(附植性细菌、霉菌、放线菌、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微型线虫等)。附着微生物群落由于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被附着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往往在表面形成膜状物,称为初级微生物粘膜(Primary microbial slime film)。它普遍存在于早期浸入海中的物体表面上,然后幼虫或孢子附着,从而局部或全部代替粘膜使大型附着生物成为优势种群。因此,在海洋中人为物体表面附着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微型生物群落先于大型生物附着,被认为是大型生物附着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金属/海水界面两个主要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浸入海水中的金属构筑物,不久便有生物在其表面附着,这些生物包括细菌、微型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以及藤壶、牡蛎、海鞘、贻贝、草台虫、海藻等大型生物。这些生物均依一定的附着机制附着在海中的物体上。并且大部分时间以附着为生,  相似文献   

16.
郝斌 《海洋科学》1978,2(1):19-25
前言 海洋附着生物对于海洋设施的危害,随着海洋事业的日益发展,愈加显得突出。任何一种海洋设施,都必须注意防除海洋附着生物的问题。 海洋附着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藤壶类、贝类、苔藓虫和藻类等。这些附着生物的特点是在它们生活史中的浮游阶段后期,附着  相似文献   

17.
电解防污装置在海上油田油气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海上石油必须先扫除两大障碍,即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及金属的海水腐蚀,电解防污法是一种重要的防污与防腐蚀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电解防污装置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海上油气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污损生物不仅附着在养殖网笼上,而且也大量附着在养殖生物的贝壳上。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竞争食物,氧气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提高。本实验以大亚湾养殖网笼里的珍珠贝及附着的污损生物为对象,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耗氧及排泄上的差异,同时对网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优势种的滤食,呼吸及排泄也进行了测定,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滤食,耗氧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率,耗氧率和氮磷排泄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的滤食率,NH4-N和PO4-P的排泄率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同时在网笼上附着的优势污损生物的滤食,耗氧和排泄也不容忽视,他们对食物的滤食,溶氧的消耗及氮磷排泄的贡献也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还是附着在网笼上的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及氧气的竞争,污损生物对水中氮、磷浓度的提高贡献也很大,因此在养殖中,污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叙了国内外首次以大型商品化热浸锌锚链为研究对象的海港试验结果,跟踪记录了其4年的腐蚀与生物污损发展过程。分别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将试验锚链提出海面,对出现在锚链上的全部附着生物进行刮取、分类、鉴定、称重,清洗锚链的表面,检查锈点,并对热浸锌锚链表面测厚,照相记录跟踪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裸钢腐蚀严重,锈层在2~3mm,腐蚀产物易成片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腐蚀坑,最大坑深3mm左右;热浸锌锚链未出现明显腐蚀点,大气区锌层腐蚀速率约10μm/a,水下区锌层腐蚀速率约20~70μm/a,但在两个链环连接处出现磨蚀锈斑;耐蚀性在不同区带中表现为水上链水下链;热浸锌锚链表面的污损生物数量少于未浸锌锚链,随着时间延长,热浸锌锚链表面污损生物逐年增多,其中优势生物为海鞘(Ascidians)、苔藓虫(Bryozoans),其次是贻贝(Mytilus sp.)、牡蛎(Ostreidae sp.)、石莼(Ulva sp.),曾出现南方污损生物种,如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2013~2014、2014~2015、2015~2016三年锚链单位面积上污损生物的重量分别为1257.6、1454.6和21304.0g/m~2。污损生物重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锚链的磨蚀程度,为锚链腐蚀失效埋下了隐患。本研究为海洋工程锚链设计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海水腐蚀过程中,铜合金表面生成氧化膜,这种膜能减缓和阻滞合金的进一步溶解,使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蚀性能。同时它的腐蚀产物对海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使得合金具有防海洋生物附着的能力。由于海洋环境和合金成分的不同,氧化膜的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氧化膜的形成条件、生长过程以及抗蚀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