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野外数字测井质量监控与现场解释是采用混和语言编写的模块化结构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控制测井曲线质量、预测出未测曲线,而且实现了现场钻孔孔斜与煤层的自动解释。该系统具有功能强、运行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配备微机采集系统的野外数字测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煤矿地震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中数据传输实时性差,数据传输量有限的问题,以及数据采集需要满足多波宽频的要求,设计了基于MEMS与LwIP的煤矿三分量全波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MEMS三分量检波器、数据采集单元、高性能防爆路由器、高性能嵌入式主机及采集控制软件、主机监控软件构成。采用MEMS加速度芯片VS1002作为检波器芯体,利用其高灵敏度、宽频带响应等特点;主机监控软件完成对全波采集单元监控、管理及简单的数据处理功能;全波数据采集单元实现了三分量地震信号的数据拾取、转换、存储和数据输出;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可实现系统的灵活组合与拆分,提高了采集信号的质量,增强了在煤矿中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采集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抗干扰力强,响应频带宽的特点,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捕捉到频带较宽的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网络模拟装置硬件的进步,用汇编和FORTRAN语言编制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了数据输入、模拟、采集、处理及输出的自动化过程:采用菜单、人机对话方式,便利了使用与操作,实现了高速、高效和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不少物化探数据处理程序是用ALGOL语言编写的。为了使熟悉DJS—6机ALGOL语言的同志迅速掌握M—160Ⅱ机的ALGOL语言,我们在此用对比的方式,从基本符号、标准函数、输入输出标准过程等方面,来说明这两台机器ALGOL语言间的相异点。  相似文献   

5.
研制的传感器实验微机测控系统能对温度、压力、气体、位移等多种物理量进行测试和处理。硬件采用A/D、转换及微机接口,软件采用TurboC语言编写。整个系统由微机控制,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的LED节能街灯控制系统,利用ZigBee无线技术将街灯组合成无线网络,然后通过网络协调器对路灯进行控制,这样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对各个街灯或各组街灯的关闭、开启和亮度的智能控制,系统能自动报告各个灯的好坏与运行状况,维护简单方便.系统网络包括协调器、路由器和精简功能节点,还有一个基于PC机服务器的后台控制软件和数据库系统.同时采用最新技术的LED灯具有亮度高、低功耗的特点,能极大地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7.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8.
在编写电磁法正演模拟代码这类高级且复杂的计算程序时,通常需要采用动态语言和静态语言相结合的双重编程语言来完成,这给研究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提高编程效率,降低编程复杂性,这里采用全新的、能有效地简化编写工作量的Julia语言来编写大地电磁三维正演程序,正演代码实现由有限体积法(MFV)建立的基于各向同性介质的三维模...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网络模拟装置硬件的进步,用汇编和FORTRAN语言编制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了数据输入,模拟,采集,处理及输出的自动化过程;采用菜单,人机对话方式,便利了使用与操作实现了高速,高效和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控制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测井仪器,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测井软件。该软件包括控制软件和随钻监测软件两部分,具有系统自检、数据采集、钻进轨迹偏差计算、电磁波电阻率计算、钻头与顶底板关系判断等数据处理功能。采用MVC对软件的系统构架进行设计。描述了各模块的设计流程,并用C#语言完成软件的开发。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现场操作方便可实现随钻测井的实时监测管理。该软件的成功开发,提升了中国煤矿井下随钻测井的能力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猛  邓明  张启升  陈凯 《地球科学》2007,32(4):511-516
海洋环境复杂.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应用例子均表明, 电磁探测仪器在海底工作时, 由于各种不测因素导致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对于陆上同类测量而言,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成本高, 作业难度大, 且不易实施数据采集的重复观测.因此, 实时数据备份技术的研发, 对确保实测数据的完整性, 从而提取探测区域的全部介质电性信息, 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所确定的技术方案中, 以PC104计算机为主控单元, 自主开发ISA总线转USB总线的接口电路, 实现将海底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实时地同时存入IDE盘和U盘.电路采用了CPLD译码及逻辑控制、双向数据收发及CH375A接口转换等芯片, 并在PC104源程序中扩展了对上述芯片的控制指令.仪器具备了实时数据备份的功能后, 以冗余的数存量确保了海底大地电磁信息的完整保存.经黄海海试, 证实了本技术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跨孔地震CT技术在地铁工程施工溶洞探测 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南京地铁4号线某区间应用跨孔地震CT技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方法,并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通过最小二乘法对大型线性稀疏矩阵方程进行求解,由生成的三维网格数据绘制波速等值线图,从而实现了孔间介质波速层析成像的功能。根据成像图中低速带范围及波形分析确定了溶洞位置和充填情况,经checkerboard测试,并与钻探资料和地质雷达影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跨孔地震CT技术用于地下岩溶探测时可靠性高,能够实现对孔间岩溶发育状况的超前预报。  相似文献   

13.
现场总线(F ield bus)是将自动控制系统中底层的现场控制器和现场智能仪表设备互连的实时控制通讯网络,是5C(Computer,Control,Commun ication,CRT,Change)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是现场总线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机械工业、家用电器、传感器等领域,已经形成国际标准,是被公认的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USB接口实现现场总线CAN与计算机(服务器)之间通信的方案。具体介绍了使用USB总线接口芯片CH372和独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实现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法、本地端软件的编写方法,给出了主要程序模块的流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机械式电位器控制电路难以满足高精度的信号调节要求,而且具有调节不方便、体积大、重复性差等弱点;为此,利用USB即插即用的优点,设计了基于USB的DCP控制电路;这里详细介绍了USB设计模块、DCP控制模块、固件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成功的,在输入1 V的正弦信号情况下,输出信号的调节精度可达1 mV,实现了输出信号的高精度调节,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地压制各种电磁噪声,提高信噪比,保证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质量,始终是大地电磁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核心问题。为寻求更好的处理效果,使用EMTF系统(单点,远参考以及多站同步MMT)对华北多个宽频MT测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编写Matlab接口来方便地改写处理参数。与SSMT-2000对比,结果表明,EMTF系统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压制噪声,并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直接采用FLAC3D编制复杂开挖过程力学仿真程序所遇到的困难,开发了FLAC3D力学仿真程序代码生成系统(generating code system,简称GCS)。介绍了如何利用矿用地质软件Surpac,按空间、次序、结构功能及工程地质体属性对复杂开挖过程进行剖分,形成可编程的组件;着重解决了模型单元质心定位、单元捕捉、重组和应用程序变量到FLAC3D变量、函数、语句、数据结构之间映射等问题;使用VC++开发并给出了一个特定回采开挖过程的FLAC3D力学仿真代码生成系统实例,该应用程序以模型单元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一系列与用户交互的页面,由用户对回采开挖过程所需步骤和参数进行选择和确认,并将这些步骤和参数传递给仿真代码生成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FLAC3D力学仿真代码的生成。FLAC3D力学仿真程序代码生成系统架起了地质三维几何造型软件与三维计算软件之间的桥梁,可大大提高编制FLAC3D三维力学仿真代码的效率,降低程序编制的出错率,有利于应用FLAC3D软件更为深广地解决复杂岩土开挖过程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过程中,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尽管自由水对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报导,但仍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汇编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证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可以由脱水熔融形成和水致熔融形成.进一步通过热力学模拟获得锆石结晶,并与锆石Ti温度计比较,限定了不...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杨鑫祥  张孝强  薛娇  李文鑫 《岩土力学》2015,36(11):3322-3328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 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将煤体CT三维数据转换为CAD数字模型的方法。以Ansys建立的煤体有限元模型为例,对煤体瓦斯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煤体孔隙内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计算了沿X、Y、Z方向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微观尺度下(< 100 μm)煤体渗透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其受煤体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提出的基于CT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构建的煤体CAD数字模型不仅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以被EDEM等离散元分析软件所使用,拓宽了煤体CT三维数据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煤体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矿山普遍缺乏三维地测信息系统软件的情况,根据矿山地测工作的一般流程,开发了地测信息管理系统、地质编录数字化软件及矿山三维图形处理系统,建立了矿山地测信息数据库,编写了相关软件的接口程序,实现了系统的一体化综合集成。该系统可通过接口的智能处理,将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导入三维图形处理软件,并生成基础图件,从而实现地矿工程的三维建模。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矿山地测数据处理及地测图件绘制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将地球化学测量的分析数据按照每条测线上的测点位置以一定的顺序依次输入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Word或其他数据库软件编制的多元素分析数据表,并对各元素分别建立成纯文本数据文件。根据制图比例尺、测线数目和间距、测线上测点数目和点距、测区的某一角点坐标等已知参数,分别计算出各测点在图纸上的坐标值,将纯文本数据文件中各元素的分析结果标注在图纸上对应的测点位置,以绘制原始数据图并根据如上的参数以及化验数据计算编绘平面剖面图,最后再根据测线方位角使整个图形旋转,从而完成图件的制作。按照上述方法,以VisualLISP为工具,利用AutoCAD2000二次开发技术编制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实现地球化学原始数据图和平面剖面图的微机制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