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利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作业期间,河南站和西宁站的常规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及实况记录,对两地区云状出现频率、降水机率和降水效果等进行统计和对比,以分析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地区的云及降水特征。统计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地区有明显不同于西宁地区的云及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1994--2003年近10年降水量分布、春季降水日数分布以及白塔增雨基地近年来增雨作业频次分布,分析研究了当地适宜开展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季节,提出了与实际降水量气候背景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时段,为科学安排增雨(雪)飞机租用及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区域雨量对比和历史区域回归试验2种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适用于山东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评估方法。运用区域雨量对比试验计算出2次稳定性降水过程增加的降水量,运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法计算了2006~2009年济宁地区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对2月和4月的增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效果检验方法的不同导致人工增雨的降水量增加效果差别较大,利用区域雨量对比方法对济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非常实用。  相似文献   

4.
本利用1999年7月4日~7月16日期间,由青海省人影办和有关科研单位的人员在黄河上游地区开展地面人工增雨试验获取的711数字化雷达资料、雨滴谱资料和地面降水自记资料,对黄河上游地区云层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和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黄河上河上游地区其雨滴谱分布以多峰型为主,降水的滴谱较宽,对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较有利,同时拟合出黄河上游地区层状云降水的Z-I关系,可以作为雷达定量测量层状云降水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加盐湖地区的降水,保护自然资源,运城市气象局和南风集团合作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给出并详细分析了增雨作业方案。同时利用盐湖区2001年7月至9月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回归统计评估法进行了效果检验。通过计算得出2001年人工增雨作业为盐湖区增加了30%左右的有效降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850 hPa天气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闽西北地区的云雨资源、有利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降水回波特征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闽西北地区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系统可分为9类:大陆高压、副高外围、暖区辐合、热带辐合带、低槽、台风(低压)、低涡、低涡切变和其他类.积层混合...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71~2000年大庆市气候资料普查,分析并得出了大庆地区降水特征,并对4~6月主要降水天气系统计算了其降雨效率及增雨潜力。结果表明:大庆地区人工增雨潜力为40%~60%,为进一步开发云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020年5月19日四川省绵阳地区实施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利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产品,对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和地面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因子大于20dBz、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达到 0.3kg/m2 以上时,云层具备较好的降水条件,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雨作业后,反射率因子最大强度、平均强度和降水回波面积都明显增大,回波中心 VIL 显著上升;利用对比区和影响区降水资料分析得到相对增雨率为 18.9%,绝对增雨量达 6.2mm,作业催化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0,他引:17  
利用人工增雨飞机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对高原东部地区春季人工增雨主要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结构进行大量探测研究。根据1995年和1997年共15架次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东部低层大气气溶胶微粒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层结的关系,着重分析了高原东部春季降水云层的云粒子、降水粒子以及冰晶、过冷水的一些初步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环湖地区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有奎 《气象》2005,31(2):43-47
据2001年秋季人工增雨资料,结合历年秋季降水资料,从秋雨春用、影响地下水位涵养、青海湖水量盈亏等方面分析了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益;并着重分析了秋季降水与环湖地区土壤水分贮量以及第二年春季环湖天然草场土壤墒情、牧草返青时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秋季降水越多,环湖区土壤水分贮存量越多,翌年土壤墒情越好、牧草返青越早且牧草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场特征及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2003-2005年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速度场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几种雷达回波速度场特征对降水变化及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总结了雷达回波速度场的零速度线呈"S"型、"弓"型和速度不对称型几种常见的分布特征对人工增雨潜力分析和作业条件判别的辅助判据指标.并结合EVAD技术和变分法定量计算大气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方法,对大连2006年夏季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回波速度场特征与计算的平均散度和垂直速度的较好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天津WSR-81S雷达体积扫描资料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对2000年8月2日天津市武清区进行的一次雹云高炮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作业后从地面降水实况资料上看,在作业炮点的上游出现了大降水中心,表明人工增雨作业可以改变自然降水的原始分布,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利用降水时段的雷达体积扫描资料分析表明:循环往复的爆炸作业使雷达回波的强度减弱、高度降低、移动速度减慢。由于迎着雹云的移动方向作业,造成上游地区降水较大,大于45 dBz的强回波滞留在作业炮点的上游。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56-2006年漯河市观测站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漯河市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讨论了3类降水云系与降水量的关系,为科学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和提高天气预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2010年汛期5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拉萨地区1981 ~2010年汛期5~9月4个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汛期5~9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过程,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图识别及目测三个方面对拉萨地区汛期适宜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拉萨地区平均每年有40d以上的积云降水;其中伴随碎雨云的积雨云(Cb+Fn)降水概率最大.各县区平均积云降水过程占总降水过程的52.6%,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54.8%;汛期降水过程中由积云带来的降水占一半以上,一般产生小雨及小到中雨的雨量,产生大雨及暴雨的概率极小.降水性积云不仅人工增雨潜力很大,实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机会也较多.适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积云降水云系按其对降水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伴随碎雨云出现的积雨云(Cb+ Fn)、伴随碎积云出现的混合层积云(Sc+Fc)、积雨云(Cb)、层积云(Sc).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辽宁1966~1988年自然降水资料,结合其自然降水的特点和规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989年春季辽宁飞机人工增雨抗旱作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效果检验,得出辽宁春夏两季所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总体有效,其显著度水平均超过0.05,相对增雨量48%以上。  相似文献   

17.
贵州冬季层状云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启泰  卢成孝  赵彩 《气象》1988,14(5):9-14
本文使用贵阳地区的探空、飞机探测、地面降水以及飞机撒播干冰人工增雨试验的初步结果等资料,对贵州冬季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降水性质,降水的区域相关,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人工催化增雨的可能性及实施作业的实际增雨效果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分析。 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层状云在贵州国民经济生产中,既是一种不利因素,又是一种可供实际开发的空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杨太奇  向本亨 《四川气象》1996,16(2):33-36,38
介绍了宜宾地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江安县境内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分析,阐述了搞了人工降雨的地区与没有搞人工降雨地区情况大不一样,搞好人工降雨的地区一般增雨量可达40-60%,没有搞人工降雨的地区只有一般降水或没有降水。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春夏季海南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对2004年春夏季海南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的统计检验,选用1962~2001年的资料建立了对比区—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回归方程。初步计算表明,2004年春夏季人工增雨作业141 d约增加降水199.6 mm,降水总量约24.6×108m3,投入与产出比为1:37。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4年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青海省河南县)的711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经过大量的统计和计算,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降水云系雷达参量的变化,对人工增雨的催化效应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