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中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不确定度加以合成、扩展,以赋予不确定度的方式给出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743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钍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根据其测定方法和测定程序,通过对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计算了相对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详细介绍了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出整个测定过程中易带来误差的步骤,为分析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南》,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铈为例,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包括溶液制备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外标法测量不确定度及仪器重复测定的不确定度。提供了引入不确定度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4.
ICPES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练  赵平  吴靖  杨刚 《贵州地质》2007,24(4):325-328
作者通过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发射光谱仪测定地质样品中钒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实践,分析了该方法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计算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5.
MUA型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水中微量铀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湘云  冯晶 《铀矿地质》2009,25(3):179-183
对MUA型微量铀分析仪测定水中微量铀的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计算了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详细介绍了水中微量铀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同时,评定结果显示出仪器操作过程中易带来误差的步骤,为分析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提供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痕量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味精中痕量铅为例,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对测定过程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合理评定,包括称量不确定度、体积不确定度、曲线拟合不确定度及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评估了铅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对于铅含量为0.025×10-6的味精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10-6。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的全过程分析,确定了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不确定度连续传递模型,对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确定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标准不确定度由样品取样量、样品定容体积及测定体积、样品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浓度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6部分不确定度合成。通过对2个不同含量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证明苯并(a)芘含量越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越大;且样品重复性测定和标准曲线拟合误差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张建梅  王洪波  李风 《岩矿测试》2008,27(3):215-218
对以P256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铀矿石中微量铀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提供了引入不确定度的各参数和计算方法,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火焰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测定矿泉水中锶含量结果的置信区间,根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估原则[1],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对测定过程的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合理评定,对锶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于锶含量为0.225?滋g/mL的矿泉水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8?滋g/mL。  相似文献   

10.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六六六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松  饶竹 《岩矿测试》2008,27(4):295-298
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六六六(HCH)四种单体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分析了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提取液体积的量取、样品提取溶液的定容体积、分析仪器的进样量、标准系列溶液的测量以及仪器重复测定等分量引入不确定度及其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田建平  柳昆华  陈兵 《云南地质》2012,(1):96-100,83
依据标准曲线建立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受碲标准母液、标准工作溶液、称样质量、曲线拟合影响、重复性测量等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组成。  相似文献   

12.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铜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产生原因,并对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最终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通过乘以95%概率下的扩展因子2,获得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
测量不确定度作为当今矿石主要的评定方式,其评定是表征并赋予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为最终的测量结果附带参数,以此来客观衡量测量量的分散性。根据数值的特点分为两个度量,符合统计规律的数值,称为A类不确定度;不符合统计规律的数值称为B类不确定度。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运用到铜精粉中铜含量的测定中,最终得出样品铜精粉中19.94%~20.34%的铜含量,同时对铜精粉中铜的测量实验及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将整个实验及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过程简述,这样不仅达到了测量的目的,还能对不确定度进一步认识,也给冶炼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东北地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开始时间以及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进行预测。分别取两个地震活跃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每一活跃期内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为原始数据列,用五步建模法建立灰色GM(1,1)模型。 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东北地区下一个地震活跃期约于1997年开始,活跃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为7.2级。文中对预测结果的多解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姜继圣 《矿物学报》1992,12(4):367-372
对我国鄂西及黑龙江省东部孔兹岩系的地质观察发现,含棱柱状夕线石的高铝夕线片岩类与含红柱石的云母片岩类岩石在区域上共生。系统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这些夕线石系由叶蜡石直接转变所成。原岩恢复以及对变质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的理论探讨和原始沉积物理想组分计算的结果都支持上述结论。认为孔兹岩系中的棱柱状夕线石和红柱石系低角闪岩相条件下在不同的原岩中经不同的变质反应形成。它们的形成主要受原岩的成分控制。这种由叶蜡石直接分解形成的夕线石,其初始形成温度较低,不能作为划分高角闪岩相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刘媛 《化工矿产地质》2012,34(2):126-128
分析测量中标准物质的利用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性,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标准物质的测量方式,均应符合以上定位。标准物质在分析测量中的作用,主要为:保障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保障产品质量,及用于实验室认证工作。为最大实现以上应用功效,应保障标准物质的有效期、有针对性的使用标准物质,充分考虑测试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质量控制图,并积极研发纳米标准物质作为未来技术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地化样品砷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分析,并计算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及合成不确定度。通过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及最终结果表示:(14.8±0.50)μg/g。  相似文献   

18.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马官地区不同地貌部位的4个剖面进行详细的粒度分析,把粒度参数以及频率曲线与各种沉积环境的特征进行对比,排除了河流沉积、风成沉积的可能性。研究区域各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表明其沉积环境属于碳酸盐岩溶蚀残余风化,同时还有坡面流水和地下水作用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坡折带粗砾斜坡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坡扇沉积属重力流事件沉积,在我国陆相断陷湖盆中也有发育,是一种重要的相类型.针对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东部坡折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3D地震,以及岩石分析资料等,认为该砾岩体应属于低位体系域重力流成因机制的斜坡扇沉积,并论述了研究区内的斜坡扇相带的划分,分析了其平面的相分布特征,建立了该研究区沉积相模式,为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