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沙湾沟泥石形成条件的调查,查明沙湾泥石流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阐明该区泥石流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6年7月30日-8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地区连降大雨,导致区内虎峪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严重损毁厂矿企业及市政设施,造成3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亿元。本文在综合研究野外调查资料和历史灾情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活动过程以及区内地质环境现状质量的分析,判定虎峪沟为中等易发高危险度泥石流沟,仍具有潜在的危害。采煤活动是泥石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既影响植被生长,又破坏岩土体原生结构,大大加剧崩、滑、流的发生;堆积的大量煤矸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源。为此,要因地制宜地采用生物、工程措施,对全区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3.
甘肃武都北山泥石流灾害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都县地处长江上游,为国内受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北山地区地形陡峭,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松散物质丰富,发育泥石流的重度达16-18kN/m^2以上。该区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丰富及夏季暴雨频繁是泥石流发育的最主要的原因。针对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城市建筑物布局对泥石流的危害进行评价。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优化设计治理工程措施,对拦挡坝体结构参数进行多方案演算调整,对治理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沙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查明沙湾沟泥石流属暴雨型稀性泥石流,阐明该区泥石流的危害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拉萨市流沙河泥石流的形成环境.河谷坡降大、固体物质来源丰富是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历时短、强度大的单点局地性暴雨,是形成灾害性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素;根据其危害特征及其现状,进行了危害程度分区.为免遭流沙河泥石流对拉萨市城市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急需对其进行全面治理.立足于长期防治,提出了以输排利导和拦截停淤相结合,辅以生物工程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阻止和消除泥石流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对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渡河沿岸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总结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详细阐述了该区泥石流的各种类型、物质来源、易发程度、水动力条件等,对6条泥石流的规模、特征、危害进行了归纳,用以指导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是我国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4大省份之一。据统计,全省发育有泥石流沟6 260条,这些泥石流沟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河西地区较少。泥石流强烈发育的陇南、甘南山区,地势高差多在1 000m以上,山坡坡度≥30°。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广泛分布黄土、泥岩、千枚岩、页岩等软弱易滑岩土体,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地形条件和岩土条件,降雨和地震及人类活动是诱发因素。长期以来,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已给甘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造成约3 7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其中,2010年8月8日,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震惊世界,泥石流地质灾害已严重困扰和和制约着甘肃省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应通过科学规划人类活动,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制约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在北京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泥石流灾害是北京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危险度的评价与预测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文章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多因素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泥石流的形成暴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就是要找出这些因素与泥石流的密切关系程度,根据各因素对泥石流作用的大小,做出综合评判。文章应用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参数——物质冲出量、流域面积、相对高差、沟谷切割深度、沟床纵坡、植被覆盖度、土层厚度、形成区山体平均坡度、降水量、崩滑塌密度进行关联度分析,将泥石流的各影响因素与泥石流规模、发展态势的紧密程度做定量分析,以此衡量各因素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程度,寻找主、次因素。各因素按不同数量等级划分为危险、较危险及一般3个条件值,并给予3个级别划分值。再根据各因素所占权重获得各量级得分,通过泥石流各因子权重、因素量级划分及评分标准,对北京市816条沟谷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确定危险沟谷104条,较危险沟谷542条,一般危险沟谷170条。在此基础上,结合泥石流沟危害目标的性质、灾害损失及保护价值,进行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确定危害严重沟谷41条,较严重沟谷331条,轻微沟谷444条。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资料搜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雅西高速冕宁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减少和预防高速公路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的危害.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且以泥石流为主,具有分布广、密度大、危害性大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和集中诱发的特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是导致雅西高速冕宁段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内在影响因素,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为重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辽西某厂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阐述了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介绍了泥石流危害,分析了泥石流的现状并预测了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北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春山 《城市地质》1996,8(2):11-20
本文简述了北京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本区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对本区的11个小流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储长付  胡凌 《安徽地质》2012,22(1):63-67,80
四川"5.12"大地震,严重的破坏力当地的地质坏境,诱发多处地质灾害。本文对地震灾区洪水沟泥石流形成机理、分布状况及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实测和估算出固体物源动储量,详细计算了泥石流流体性质参数。进行了防治工程设计计算。结合工程实例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计算,对于泥石流治理及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因素复杂且具有胡机和模糊特性,而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其能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徐昌伟 《岩土力学》1990,11(1):57-60
本文对垮岩子沟的泥石流进行了地质调查,初步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家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沟是一条具有较强活动性的泥石流沟,对富泉集镇新址构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针对其基本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贾河  成汉军 《吉林地质》2010,29(4):124-128
心钻探是地质勘探系统中危险性较大的单元,存在的危险因素比较普遍,难以辨识,属于高危险行业。本文以XY—4型钻机为例,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理论方法,对地质勘探岩心钻探作业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分析。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对策,这对于解决当前岩心钻探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朝阳县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朝阳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地质灾害特征及危害,分析总结了它们的诱发因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做到因地制宜、因灾设防、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全民动员、全社会防灾的对策,防灾治理工程要做到以灾为主、综合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迪那某桥梁旁的危岩体进行勘查,在分析其地质环境条件下查明了该处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裂隙发育特征和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和诱发因素,在现场勘查和室内试验取得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对其在天然状态、暴雨状态和地震状态下以及不同位置后缘裂隙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定量地对该危岩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在目前状态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m处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距陡崖面35m范围内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距陡崖面42.0m处为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危岩体提出了预应力锚索加固和削坡加载、加桩抗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地区近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不断上升,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白山北坡登山长廊上方边坡危岩体的分析,考虑崩塌形成的影响因素、崩塌类型,总结出崩塌变形破坏机理及流沙坡形成机理;根据地形、地貌以及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对危险区进行分区评价,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准确性不仅是影响未来灾害学整体综合评价的要素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之一。本文对甘肃省莲麓水电站评估区内8条泥石流沟,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从分析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地形地貌、气候、土地使用情况和地质构造等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定量的进行泥石流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于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