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裙带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又名海芥菜,是翅藻科(Alariaceae)、裙带菜属(Undaria)的一种大型经济褐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地[1].裙带菜的叶状体不但可食用,还可作为中药使用,其药用历史最早见于明代姚可成的<食疗本草>:"裙带菜主女人赤白带下,男子精泄梦遗"[2].近代认为裙带菜与昆布化学成分相似,将其作为中药昆布入药,具有消痰软坚,利水退肿的功效[1,2].  相似文献   

2.
2017年2-11月,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海港和北戴河潮间带大型海藻的组成、分布和季节演替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此次共采集到隶属3门23属的41种大型海藻,其中红藻门13属20种,褐藻门7属9种,绿藻门3属12种,分别占总采集种数的48.78%,21.95%和29.27%;海港大型海藻种类最多为35种,其次是北戴河20种,山海关最少为19种,分别占总采集种数的85.37%,48.78%和46.34%;春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Ulva linza)、多管藻(Polysiphonia senticulo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绳藻(Chorda filum)、酸藻(Desmarestia viridi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夏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孔石莼(U.Pertusa)、刺松藻(Codium fragile)、海黍子、小石花菜(Gelidium divaricatum)、亚栉状蜈蚣藻(Grateloupia subpectinata)和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秋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和裂片石莼(U. fasciata),冬季优势种类为长石莼。优势种类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优势种类生物量在不同采样点、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差异,如海港春季的裙带菜生物量最大(4 110.8 g·m-2),绳藻的生物量最小(92.32 g·m-2)。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污染区鱼肝EROD酶活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海峰 《台湾海峡》2002,21(3):292-295
对马銮湾和宝珠屿海域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 (Sciaenopsocellatus)肝脏微粒体EROD酶活性测定发现 ,马銮湾样品中的EROD酶活性 [0 .0 0 2 1U/(mg·蛋白质 ) ]大大低于宝珠屿海域样品EROD酶活性 [0 .0 0 63U/(mg·蛋白质 ) ],表明马銮湾水体受多环芳烃 (PAHs)的污染比宝珠屿海域受PAHs污染更轻微 .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组织和细胞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海藻养殖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大型经济海藻遗传育种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培育出了象《海青1号》、《海青3号》及《860》等这样的优良海带养殖品种[2][3]。1973年起,方宗熙等进行的海藻单倍体遗传育种实验,在海带和裙带菜两种经济海藻上都取得了成功[6][4]。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配子体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三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关系裙带菜的发生、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日本的海藻养殖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对人工增殖、养殖提供理论根据,并阐明夏季裙带菜在微观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曾有日本的木下虎一郎(1933)、斋藤雄之助(1956)和任国忠等(1963)都进行过专门的工作。此外,日本的木下及柴田(1934)、川名(1937)、高山(1938)、木下及石粟(1940)等人还研究过裙带莱孢子放散期的温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大体了解裙带菜配子体的生  相似文献   

6.
朱仁华 《海洋学报》1983,5(5):645-649
三种海螺(朝鲜花冠小月螺、单齿螺和疣荔枝螺)解壁酶,对三种海藻(袋礁膜、条斑紫菜和裙带菜)都有明显的解壁作用[1],海螺解壁酶为混合酶,在解壁作用中,除了起主要作用的七种结构多糖酶[2,3]外,混合酶液中还有其他的糖酶。本研究对其他五种糖酶(一种多糖酶和四种二糖酶)进行活力测定,并作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本品系裙带菜无性繁殖系生产性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是90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应用细胞工程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育苗方法[1],该方法利用培养的裙带菜无性繁殖系进行育苗,大大缩短育苗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出苗整齐不脱苗,可以进行多茬育苗,实现多茬养殖。以山东省为例,室内常规育苗法需3~3.5个月左右,才能培养出达商品标准的幼苗,而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最多只需1.5个月,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育苗成功的稳定性[2]。199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曾以山东自然种群为苗源,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但近年来,山东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8.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频繁引发的金潮对东海、黄海沿岸的经济海藻养殖造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针对3个生长阶段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同期出现的铜藻,测定二者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本研究设计了温度、光照和培养模式这3个因素:温度1月为5℃,4月为10℃,10月为15和20℃;光照为30、90和180μmol·m~(-2)·s~(-1);培养模式为单养和混养;研究这些因素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碳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裙带菜的光合速率在10月高于铜藻,在1月与铜藻持平,在4月低于铜藻。经过12 d的培养,1月裙带菜的SGR略低于铜藻,在低光和高光处理组中,裙带菜单养优于混养;4月裙带菜的SGR均低于铜藻,且铜藻单养的SGR均优于混养;10月裙带菜的SGR均高于铜藻,且在部分处理组中,混养的SGR优于单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条件下,裙带菜在幼苗期(10月)比铜藻更具生长优势,在快速生长期(1月)二者相差不大,在成熟期(4月)生长劣于铜藻。大部分条件下铜藻体内的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裙带菜。在实验过程中铜藻比裙带菜更具生长优势,且在自然条件下裙带菜的生长环境劣于漂浮型铜藻,因此本研究判断漂浮型铜藻对裙带菜养殖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植物激素在褐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Abe等人[1,2](1972,1974)从裙带菜(Undaria)藻体内分离出鉴定了IAA和PAA等植物激素.Lisbeth(1977)[3]用无菌培养的方法证实了PAA及其羟基衍生物是促进墨角藻(Fucus spiralis)生长和诱导形态分化的有效物质.本实验所使用的4-碘苯氧乙酸(4-IPOA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已开始在国内应用于研究[4,5].至于该类激素在海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如何,至今尚未见报导.我们以海带生活史两个不同阶段的藻体——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为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对不同浓度的4-IPOAA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实验采用平板分离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池塘养殖和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前肠、中肠和后肠菌群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40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34个种.从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11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49个种.两种养殖模式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仿刺参肠道各部分之间的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海上养殖仿刺参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Formosa属、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芽孢杆菌属(Bacillu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两个菌群共有菌株有7个种,存在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种养殖模式比较发现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大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且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内芽孢杆菌(Bacillus)等益生菌的占比较高,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分离得到较多的弧菌属(Vibrio)细菌.本研究可为南方仿刺参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裙带菜常温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养殖,苗源急需解决。室内常温育苗的办法是可行的,通过试验证明,只要掌握好裙带菜的采苗技术和在配子体、孢子体培养时期控制好海水温度,光线和营养盐等条件,是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为了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室内常温育苗的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雷霁霖 《海洋学报》1979,1(1):157-175
鲻科鱼类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水和半咸淡水养殖对象。对于它们的个体发育研究,国际上一向比较重视。已见报告的品种有M.cephalus[10][6][7]、M.capito[12]、M.curema[5]、M.corsula[9]、M.macrolipis[11]、M.carinatus等,而对梭鱼(Mugil so-iuy Basilewsky L.)个体发育的研究,仅见T.B.杰赫尼克[14](1949)和朝鲜的张日寿(1966)发表过有关报告,在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告。  相似文献   

15.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深受国內外市场的欢迎。我国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但因育苗技术没有过关,苗种得不到保证,因此发展缓慢。为充分利用海域资源,使裙带菜尽快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藻类之一,我们承担了“裙带菜海上育苗及直接养成”的试验課题。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并通过  相似文献   

16.
在裙带菜养殖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是毛害。裙带菜长毛直接影响产品出口,致使产量和产值下降。 1985~1988年,结合生产实践,我们对裙带菜毛害发生进行了研究,对裙带菜毛害对策进行了探索。毛害影响条件养殖裙带菜毛害影响程度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毛害影响程度与水体肥瘦有关。在不同海区,毛害影响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水质偏瘦海区,毛害影响较重。在大连黄海沿岸海区,黑石礁湾水质较肥,毛害影响较轻,而在黑石礁湾内,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牡蛎和紫菜的养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在海带、扇贝、裙带菜、(鱼师)、鲷类及对虾等的养殖、育苗和管理等方面有了飞快的发展。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中高档鱼类和甲壳类等水产品的需求,日本的海水  相似文献   

18.
崔冬玲  沙忠利 《海洋科学》2015,39(8):110-115
<正>1鼓虾科简介鼓虾科(Alphe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下目(Caridea),是一个物种丰富和生态多样性非常高的科[1],至今已建立47属[2],其中仅鼓虾属(Alpheus)就已发现近300种[2-5]。本科中多为穴居或潜伏生活的种类,大部分种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为丰富[6],少数种生活在寒温带。几乎所有的鼓虾都生活在海底,很少有离开底部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裙带菜藻体较大,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浙江称“海芥菜”。由于生长期短,在冬季及早春生产,这种藻类既适于生鲜食用,也可以加工制成干品。我国北方冬季主要依靠几种秋菜的储藏,缺乏足够的新鲜蔬菜,而这期间,正是裙带菜嫩菜生产的季节,因此,生产裙带菜来增添冬季蔬菜的种类,对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一定的意义。裙带菜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海及黄海沿岸。多年以前,在大连和青岛就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投石增殖这种海藻,但迄今亦尚未进行全人工养殖。在一些不适于海带养殖的海区,裙带菜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对象。例如,在我国南方沿海,海带的适温期较短,藻体  相似文献   

20.
孔石莼人工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鲍增养殖的开展,其苗种生产量逐年增多。在日本,1984年生产鲍类苗种3096.2万个,许多地方都达到了量产化。因此,确保苗种生产用饵料尤其是稚贝饵料是关键之一。稚鲍用饵料有干燥海藻(海带、裙带菜)、盐渍海藻(裙带菜)、新鲜海藻(海带、裙带菜、爱森藻及捣布等)和人工配合饵料等。据推算生产30万个从剥离生长到壳长2~3厘米的稚鲍,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