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的植被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雅鲁藏布江源头区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自然背景资料极为缺乏。2002—06和2002—11,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对源头区主要河谷典型地理环境位点植被进行了2次地面踏勘。结果表明:源头区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以及高寒垫状植物和流石坡植物。高寒草原类型主要有紫花针茅(Stipa pur purea)草原、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草原、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草原、藏白蒿(Artemisia younghusbandii)草原、藏沙蒿(Artemisia weiibyi)草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三角草(Trikeraia hookeri)草甸。高寒灌丛的主要建群种有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变色锦鸡儿(Caragana versicolor)。在雪线附近有由多种高寒植物组成的垫状植物群落和流石坡稀疏植物。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的土壤、水分等生态要素以及植被地理格局进行了概括性描述。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资源调查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综合分类研究表明:①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共有2个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总面积为210420.42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2%;②湿地类型和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山湿地、永久性河流、灌丛湿地、草本沼泽、泛洪平原、内陆盐沼、季节性河流、蓄水区、灌溉区、盐田、永久性淡水湖、池塘、季节性淡水湖;③在行政区域内,肃南县、高台县、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湿地面积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73.71%、8.29%、5.14%、4.87%、5.54%和2.44%。  相似文献   

3.
Based on vegetation survey data and environmental data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4 sampling sites and 68 plant species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even subtypes: Artemisia minor + Stipa purpurea; Artemisia demissa + Stipa purpurea + Artemisia wellbyi; Kobresia pygmaea; Trikeraia hookeri; Sophora moorcroftiana + Cotoneaster multiflorus + 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Artemisia frigida; Potentilla fruticosa + Orinus thoroldii.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 indicated that both longitude and altitud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ite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additi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revealed that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longitude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types. Moreover, natural veget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desert steppe community (source area), alpine steppe community (middle reaches region), and shrub community (confluence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Nyangqu River).  相似文献   

4.
两个时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沼泽面积/沼泽化草甸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由1977年的1/3减少到2007年的1/7;2007年沼泽面积明显减少,其面积只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13%;两个时期,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都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90;与1977年相比,2007年沼泽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单一,而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都在增加;研究区沼泽湿地90%以上分布在坡度小于5°的空间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的退化程度显著增高;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发生了一定的空间位移,沼泽质心向西南偏移了3.88km,沼泽化草甸质心向东北偏移了12.35km。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中东部沼泽湿地形成及其演化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中东部是沼泽湿地集中连片分布地区。研究区有阶地沼泽和河漫滩沼泽两大类型沼泽分布,进一步可划分为4个沼泽体,即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毛苔草沼泽;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a)—水木贼(Equisetum limosum)沼泽;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毛苔草沼泽。研究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为:①新构造运动的大面积沉降;②地势低平,坡降平缓、河道变迁,复杂的微地貌,易于积水,促使沼泽湿地的大面积形成;③厚3~17m的第四纪粘土层沉积地表,使地表渗透性差;④气候因素,研究区处于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集中于夏季,且多秋雨,冬季积雪深度大,封冻期长,季节性冻土层厚;⑤水文因素,河流比降小,糙率大,流速缓,多为沼泽性河流,春汛与夏汛之间只出现平水不出现枯水,洪水期间,洼地和河流受松花江、黑龙江等大河、大江的洪水顶托,研究区的承泄条件差,内水不能外排,长期积蓄地表。目前研究区沼泽有变干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长江源区当曲流域高寒湿地类型划分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2010年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对青藏高原长江源地区当曲流域高寒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高寒湿地的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并构建了适宜于高海拔河源地区的湿地分类系统.结果表明:①当曲流域高寒湿地共分为8种类型,湿地总面积为8 548.03 km...  相似文献   

7.
 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安多段沿线不同海拔梯度下高寒植被与土壤特征进行研究。沿线高寒植被的主要分布种有91个,主要建群种为: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藏异燕麦(Helictotrichon tibeticum)、黄芪(Astragalus)、棘豆(Oxytropis)、粗壮嵩草(Kobresia robusta Maximowicz)、矮嵩草(Kobresia robusta Maximowicz)等。高寒植被物种数、平均盖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海拔呈正相关性,而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呈负相关性。沿线高寒植物群落主要可划分为海拔小于4 000 m的高寒荒漠植被、海拔4 000~4 500 m的高寒河谷灌丛植被、海拔4 500~4 700 m的高寒草原植被、海拔4 700~4 800 m的高寒垫状植被、海拔4 800~4 900 m的高寒草甸植被和海拔5 000 m左右的高寒沼泽和高寒流石坡植被。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但全磷、全钾及pH值则在高海拔地区达到最低。沿线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中、细沙(d<0.4 mm)为主,占到了总含量的85%以上,因此,中、细沙是构成沿线土壤的最主要颗粒。沿线植被恢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选择紫花针茅、垂穗披碱草、燕麦、棘豆、黄芪、蒿草、梭罗草等当地草种,采取原生植物种子异地繁殖,再经沿线播种或栽培抚育,从而达到植被恢复的目的。该研究对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恢复与植物防沙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宽作为河流形态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于理解地表水过程和河流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雅鲁藏布江是全球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高原河流,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雅鲁藏布江地处偏远山区,其地形环境条件恶劣、测量站分布稀疏,严重限制了对雅鲁藏布江河流水文动态变化特征的科学理解。遥感卫星通过提供多时相、长时序观测影像数据,使雅鲁藏布江河宽长期动态变化监测和水文特征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全球地表水变化数据集(GLAD),利用水体边界水淹频率阈值分割法重建了2000—2020年雅鲁藏布江逐月完整的水域范围,进而提取和解析雅鲁藏布江干流河宽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期间,受年内气温和降水季节性差异等影响,雅鲁藏布江干流河宽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中游河段的季节性变幅最大(453.6 m),下游河段季节性变幅最小(90.3 m);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空间分布差异大,河道可观察到的最窄处约30 m(即Landsat卫星影像的最小空间分辨率),中下游辫状河流有效河宽最大可达6000 m,全程约50%长度的河道宽度小于150 m,仅2.0%的河道宽度大于2000 m;2000—2020年雅鲁藏布江干流河道的年平均河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雅鲁藏布江全程平均河宽与降水、气温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p<0.01的显著性检验),相关性系数R值均为0.7。此外,本文利用10 m分辨率Sentinel-2影像数据目视解译提取的河宽信息与本文基于GLAD重建的河宽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相对偏差低于2%,表明本文雅鲁藏布江河宽的提取结果总体可信。  相似文献   

9.
Locatedinthenuddle-eastempartofQingl1ai-XizangPlateau,thezoneofalpinescrubandmeadow,charaCterizedbyhigl1landsubpolarhu1hid/subhumiddimate,isatransitionalroponfromdeePgorgestoinIandofh1eplateauproper.ThezoneofalpinescrtlbandmeadowstretchesinadireCtionofWSWtoENE,forminganaturalzoneontheplateau.Tl1enaturalzoneisLutiqueinphyslcalenvirorunentsandnaturalecosystems,andcouldnotbefoUndatthelowlandselseWhereonEarth(Figurel).I.CharacteristicsofPbysicalEnvironmentsStartedfromZoigeandAbaofSichuan…  相似文献   

10.
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974~2007年期间的5期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在解决多源遥感影像(MSS、TM、ETM+和CBERS影像)和多时相(1月、6~9月)影像数据的遥感分类问题上,以模糊物元理论来解释多数据源和多时相数据之间的关系,设计关联函数概率转化的多源遥感数据分类物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若尔盖县湿地区1974~2007年期间的地物类型分布,并进行了变化检测和概率修正算法处理,揭示了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特征.2007年,若尔盖县各类型湿地的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河流和湖泊1.37%、泥炭沼泽4.23%、沼泽化草甸9.91%和湿草甸6.04%.1974~2007年期间,若尔盖县的河流和湖泊、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和湿草甸的面积在减少,以旱生植物为主的中、低覆盖度草地、居民点、建筑用地和沙地面积在增加.泥炭沼泽主要向沼泽化草甸、湿草甸演替.人为因素则是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影响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不确定性问题仍是遥感分类与变化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西藏重要的人口聚居区,其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格局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沿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河岸两侧原生生境设置44个样地,共计220个样方,计算植物的重要值并进行群落分类。结合1985–2015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多年平均气温数据以及样地的坡位、坡度等生境数据,采用偏冗余分析(偏RDA)的方法探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根据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预测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群落按重要值划分为垫型蒿—紫花针茅群落、藏沙蒿—羊茅群落、金露梅—固沙草群落、三角草—冷蒿群落、高山嵩草群落、砂生槐—臭蒿群落、砂生槐—白草群落等7个群落;生物多样性随着经度降低、纬度升高和海拔增加而减少;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水分和热量对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解释率分别为19.3%和5.7%,而二者共同解释了60.8%的空间变异,耦合效应明显;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植物多样性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MODIS NDVI时间序列在三江平原湿地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监督分类以NDVI时间序列的波形所反映出的植被物候特征作为分类器,将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应用于NDVI时间序列以减少高频噪声对分类的影响,并运用傅立叶变换后波形幅度和相位的相似性来确定像素的归属类别。根据研究区植被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区分出7种地表(沼泽、沼泽化草甸、滩地、水田、旱地、灌木和林地)的植被类型,得到三江平原2005年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该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9.67%,Kappa系数为0.752 5。研究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数据,采用基于傅立叶组分的相似度分类方法可以客观、经济、快速的提取湿地植被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基于湿地是流域中重要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思想,结合已有历史资料和遥感资料进行不同时段景观制图和GIS分析,对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和50年 (1949~2000) 来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 流域湿地具有特殊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的景观梯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且景观梯度特征与流域地形梯度、水文梯度以及地貌结构特征相协调;(2) 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景观纵向结构从连续的基质景观变化为河岸带景观,横向结构从明显的景观类型梯度特征变化为单一类型景观,而景观内部结构特征则表现为镶嵌斑块体的不断丧失;(3) 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是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景宜 《干旱区地理》2008,31(2):210-214
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黄河、渭河及北洛河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显著。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1989、1996、2000年5月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的演变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变化趋势以及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结论为:①水文因素和人文因素是汇流区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的面积在增加,而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③土地盐碱化形势依旧严峻,分别有1.38 km2的耕地、0.54 km2的草地和0.47 km2的水域演化为盐碱地;④景观指标表明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5.
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is a well-known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with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value distributed widely throughout the Tibetan plateau.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plant in order to develop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Based on field survey work and environmental data,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was delineated using a Maximum Entropy (Maxent) model with 28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at screened for climate, topography, human activity and biological factor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geographic range of 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included the valley betwee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the Duoxiong Zangbo river, the valley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and the area between the north side of the east section of the Himalayas and the south bank of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Distribution may spread to parts of the eastern Himalayas. The Jackknife test indicated that soil types, ratio of precipitation to air temperature, extreme atmospheric pressure differences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model, while other variables made relatively small con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6.
荒漠绿洲湿地水分来源及植物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颖  刘冰  赵文智  温紫娟  王宵 《中国沙漠》2022,42(4):151-162
水分是干旱区不同景观界面间的水分循环过程与水力联系的主体,维持着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量化水分来源及其对植物水分的贡献率,以河岸灌木湿地和草地盐沼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降水、径流、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水中δD、δ18O组成,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水分来源对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 黑河流域荒漠绿洲湿地年均降水量104.6 mm,约占蒸散量(604.47 mm)的17.0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量的波动取决于河流距离,离河道较近的河岸灌木湿地地下水深度及土壤含水量随季节波动较小,而离河道较远的草地盐沼湿地则变化很大。(2) 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33δ18O+4.04 (R2=0.931),斜率和截距均略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则符合黑河流域湿地整体降水少而蒸散量大的特点。黑河径流δD和δ18O均值分别为-43.80‰±12.09‰和-8.65‰±23.33‰,地下水为-50.98‰±13.18‰和-9.74‰±25.49‰,土壤水为 -42.07‰±6.89‰和-7.22‰±2.49‰,植物水为-51.84‰±14.46‰和-8.50‰±24.13‰。(3) 地表蒸发是荒漠绿洲湿地土壤氢、氧同位素富集的主要原因。地下水和河水分别是草地盐沼湿地与河岸灌木湿地的主要水分来源,贡献率分别约为61%和50%,表明湿地植物相比于干旱区脉冲式降水更依赖较为稳定的水源。(4) 植物根系深度和毛细根分布是决定荒漠绿洲湿地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玛曲县沼泽湿地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0年和2006年TM影像数据、地面调查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玛曲县沼泽湿地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对比研究了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的精度,初步探讨了玛曲沼泽湿地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县沼泽湿地面积从2000年的19598.67hm^2减少到2006年的14080.80hm^2,沼泽湿地面积平均年递减率为4.69%。非监督分类结果由于受山体阴影、坡向、云的阴影等影响,多分误差高,总分类精度仅为31%;监督分类的总精度为54.1%;专家分类的总精度高达84.2%。因此,专家分类可以用于对玛曲县沼泽湿地的监测和自动提取。草场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放牧是导致玛曲县沼泽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黄河干流、各支流径流量减少是导致流域内沼泽湿地退化的直接原因,当地气候变暖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影响下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变化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及垦殖农业利用下CO2、CH4、N2O排放变化。不同类型湿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以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最大,湿地垦殖后土壤呼吸速率明显增大。不同类型沼泽湿地CH4排放在时空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与土壤水分条件、植物群落类型和生长状况有密切关系。沼泽湿地及垦殖后农田土壤在植物生长季都为N2O的源,常年积水沼泽湿地在植物生长季N2O排放通量值较小,而土壤水分常年处于非饱和的草甸灌丛土壤N2O排放相对较高,垦殖后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最大,沼泽湿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垦殖后农田土壤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拉萨河流域高寒湿地分布(英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The Lhasa River Basin is one of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regions of alpine wet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It is very important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lpine wetland for monitoring,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Wetland constr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includ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CBER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other thematic data provided by 3S technology.The results are(1)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s is 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