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甘南地区勘查程度达到详查、研究程度较高的大水、早子沟、拉尔玛3个大型、超大型典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甘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及3个典型金矿矿区、矿体特征及勘查程度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提炼了3个金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兼顾分析总结了有效的勘查方法手段。认为3个金矿床较高的勘查程度为找矿标志、找矿模型的总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断裂破碎带、以闪长玢岩或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中酸性岩脉及Au、As、Hg、Sb元素土壤化探异常和强硅化,是3个金矿的共性找矿标志;反映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要素为断裂、中酸性岩脉、硅化和以Au、Sb元素为主的低温异常组合;大比例地质填图、1∶1万土壤测量及地表探槽揭露化探异常、钻探、硐探系统控制矿化带及矿体是3个金矿的有效勘查方法手段。研究成果对甘南地区或相似区域的金矿找矿和深部勘查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类似矿区的勘查工作部署和工程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总结了甘南地区"十一五"期间金矿勘查的主要成果,从科学的工作部署与主要项目的实施、工作方法手段选择与主要工作量投入、综合研究与科研工作等方面,分析了甘南地区取得金矿勘查成果及找矿新突破的必要条件,初步总结了甘南地区的金矿勘查经验,分析了甘南地区的金矿资源潜力和"十二五"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昆仑地区1∶50万化探次生晕扫面工作中,根据少量的采样点分析成果,快速掌握了该区Au及其他元素的矿化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化探次生晕逐级加密分解,在五龙沟地区圈定了1∶2.5万化探次生晕找矿靶区26处,证实了化探次生晕勘查技术方法是快速、有效、准确锁定最小勘查区范围的技术方法。对26处靶区大比例尺(1∶2 000)原生晕剖面定位,槽探工程控制揭露,坑、钻探工程走向和倾向追索控制,最终在五龙沟地区发现大型金矿床3处,中型金矿床3处,小型金矿床6处,累计金金属量近120t。进一步证实了化探次生晕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觅金效果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河北地质》2008,(2):13
近年来,我国在金矿勘查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国新发现的金矿床主要有5个,分别为冈底斯雄村铜金矿、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秦岭甘肃省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伦金矿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矿床(Ⅱ):金矿地质勘查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和所谓“新”类型矿床(规模不一定很大)为重点,对冀东北-辽西地区、胶东地区、西南三江地区、西藏地区、滇黔贵和陕甘川金三角区、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新疆-青海地区和华东-华南地区近年来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四川省镍矿资源分布、特点及勘查现状进行了分析。四川镍矿产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丹巴地区、攀西地区会理、米易-盐边和雅安市天全-芦山-宝兴一带。工业类型相对单一,均为基性-超基性岩铜镍硫化物矿床。全省范围内有镍矿产地51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9处。目前四川探明镍资源量59.06万吨,位列全国第七位。四川主要镍矿床总体上受康滇南北向构造带控制,镍矿成矿期主要为两期,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和二叠纪晚期,矿体均产于深大断裂附近,并与同时期的玄武质火山岩密切相关。四川镍矿勘查程度较低,勘查深度多在地下300m范围内。受勘查投入、研究程度、自然保护地政策、部分勘查区入场困难等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四川镍矿勘查工作进展不大。杨柳坪、冷水箐、力马河三个预测靶区均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值得下一步加大勘查投入,此外,天全-芦山-宝兴镍成矿带,金沙江结合带和甘孜-理塘结合带中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矿产与地质》2004,18(3):201-201
据中国黄金报消息: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新近发现了地处娄底境内的南冲中型金矿,并由此形成的一条以南冲、包金山和金坑冲3座金矿为主体的湘中金矿带。南冲金矿是一个储量在5 t以上的中型金矿,这也是在湘中地区发现的首个中型金矿。该矿埋藏深度浅,只有6 0 m左右,有4条平行的矿脉,最长的有几百米,开发成本较低,预计投产开采后,每年产值能达到5 0 0万元。南冲中型金矿的发现,确定了湖南省在湘中地区的找矿价值,目前已经发现的以包金山金矿为中心,往东为金坑冲金矿,往西为南冲金矿为主体的湘中金矿带横跨湘潭、衡阳和娄底3市。湘中金矿…  相似文献   

8.
安徽钨矿始于1958年群众报矿而发现,1964年317队进行1:20万旌德幅区调时发现钨矿。随后332队进行逍遥钨铜矿(1970、1978年普查)、际下钨矿(中型,1986年详查)、巧川钨矿(中型,1986年普查)勘查工作;322队西坞口钨矿(中型、1975年普查、2012年详查);321队进行高家塝钨矿(1996年详查)勘查工作。自2000年开始,安徽钨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有省地调院提交百丈岩钨钼矿(中型、2007年详查)、332队东源钨矿(大型、2010年详查)、812队高家榜钨矿(大型、2012详查)、332队竹溪岭钨矿(大型、2016年详查)、324队黄山岭锌钼矿(钨中型,2006年普查),地调院大坞尖钨矿(中型,2005-2015年普查),332队逍遥钨铜矿(大型,2016年详查)等,相关单位提交了一系列中、小型矿产地;2015年327队在庐江县东顾山发现了钨钼矿化,改写了钨钼矿的分布格局。全省有钨矿产地52处(大型4处、中型6处,余为小型及矿点),仅际下、巧川及百丈岩3个矿床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永新金矿处于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交汇部位,位于嫩江县北东向约70km处。永新金矿的发现是从2008年开展的全国首个省部合作项目"黑龙江多宝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开始,后期陆续开展了国家矿产勘查项目和省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等项目,经过近八年的矿产勘查工作,永新金矿基本已经初步达到中型金矿规模,并逐渐有不断增加趋势,是黑龙江多宝山外围地区又一新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床,该金矿床在最近几年内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10.
栖霞地区金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霞地区金矿点繁多,但仅有两处规模近中型的金矿床。根据对马家窑、台前金矿床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并与招莱地区金矿床进行类比,认为栖霞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与招莱地区基本相似,但由于重熔花岗岩体侵位较深,含矿热液未能运移至浅部,因而热液矿床赋存深度较大,地表及浅部金矿呈现“矿点多,规模小”的分布特点。栖霞地区深部找金潜力很大,重点勘查区应为隐伏的深熔、重熔花岗岩发育区,以及NE、NNE向断裂及其下盘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