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欢  林寿发  宋传中 《地质学报》2016,90(6):1098-1111
桐柏杂岩中发育一套典型的L构造岩,其构造位置位于桐柏造山带核部,被两条近似对称的韧性剪切带所夹持,北侧剪切带左旋,南侧剪切带右旋。由于L构造岩构造位置特殊,其位于剪切带、桐柏背形、桐柏穹窿等多种构造体的交叉部位,L构造岩的构造成因解析可以为桐柏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重要制约。通过对桐柏造山带L构造岩的构造成因机理解析和其变形温压条件的研究,同时结合前人对桐柏山其它主要构造单元的研究,我们提出,桐柏山L构造岩的形成主要受其南北两侧两条韧性剪切带控制,传统意义的桐柏杂岩体白垩纪之前与南北一体的韧性剪切带沿近似东西方向发生管状韧性剪切,剪切作用形成了一套典型的L构造岩。L构造岩的形成指示了桐柏山单元可能经历了一期中下地壳物质的管状的韧性的向东剪切流动,后期白垩纪桐柏山核部的L构造岩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上升与浮力增加,该L构造岩同剪切带一起发生隆升但管状剪切构造特征并未被改造,随着不均匀隆升桐柏山出现了现今的几何学特征。L构造岩反映出管状剪切形成了现今桐柏造山带近东西向线状构造样式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位于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的核部,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时代对华南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构造演 化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景德镇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向展布,全长约180 km,最大出露宽度为~7 km。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 调查和室内定向薄片鉴定,在景德镇韧性剪切带中识别出了两期韧性走滑构造变形,并研究了其运动学指向和形成时的温 压条件。早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左旋韧性走滑兼逆冲作用,形成温度为420~530℃,差应力为40~300 MPa;晚期变形主要表 现为右旋走滑,形成温度为300~420℃,差应力为120~350 MPa。结合前人资料,景德镇韧性剪切带左旋走滑兼逆冲作用形 成于新元古代造山作用的晚期(810~800 Ma),是由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调整的结果;而右旋走滑形成于早古生代,是 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桐柏-大别造山带的剪切带阵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增球  索书田 《地球科学》1994,19(4):433-442
桐柏-大别造山带在长期的韧性再造和脆性改造过程中,形成了有规律的剪切带阵列,包括韧性剪切带阵列和脆性剪切带阵列。它们是多期碰撞造山和造山期后伸展塌陷的产物,并在造山带的流变学和构造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造山带内的镁铁、超镁铁质及榴辉岩岩带则是涉及下地壳及上地幔流变的韧性剪切带阵列的代表。这些剪切带阵列经历了长期的演化历史,具正向的、反向的、螺旋形或旋回式的流变学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查明北山造山带北缘三架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及控矿意义,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空间分布、物质组成、力学性质,在充分分析研究典型构造现象的宏观及显微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结合韧性剪切带内卷入地层变质特征和剪切带内岩石组合特征,认为三架山韧性剪切带属中浅部构造相,总体上反应出逆冲—左行走滑的特征。结合带内已发现的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基底的铅锌矿和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赋矿特征,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对前寒武系变质结晶基底的活化、古生代火山—沉积盖层的改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导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位于祁连造山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两条近科平行排列的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据几何形态和显微组构特征,该剪切带均属于右行走滑韧性剪切带,是加里东末期祁连造山带与泰岭造山带呈反“S”型拼接的产物,区内在构造-岩浆作用下,造成陆块间的走滑或旋转定位。  相似文献   

6.
覃小锋 《广西地质》2002,15(2):7-11,25
桂东南那卜地区潭超单元及其围岩中,主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可分为2类:NE向右行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NW向逆冲推覆性质的韧性剪切带。通过对以上2类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显微组构以有运动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形成的构造应力是NE-SW向的,在这一应力的作用下,使早期NE向和NW向构造重新活动,从而构成了一种NE向走滑-NW向逆冲的相互转换程式,即NE向右行走滑性质韧性剪切带和NW向逆冲推覆性质韧性剪切带相互转换的韧性变形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老湾金矿带上上河-彭家老庄、老湾-盛老庄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表和坑道观察,进行断裂产状统计、配套分析及构造性质与矿化类型耦合关系的研究,确立了老湾金矿带控矿构造体系性质及组合型式。上上河-彭家老庄金矿床以石英脉型矿化较为发育为特点,控矿断裂属走滑构造体系中的R型张扭性裂隙带,向北陡倾,走向(290°~310°)与主剪切带方向(286°)交角约为15°,具右行剪切特征,滑距约10 m。老湾-盛老庄矿床以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充填脉型矿化不发育,其金矿控矿断裂属P型压扭性裂隙,向南缓倾,其总体走向近东西(约92°),与主剪切带方向的另一端交角约15°。3条规模较大的断裂蚀变带平面上右型侧列特点反映其滑移方向与上上河-彭家老庄控矿断裂滑移方向一致。综合整个矿带断裂产状及矿化信息,认为老湾金矿带控矿构造总体为以老湾和松扒断裂为边界断裂,由里德尔剪切体系中的P型和R型剪切带连结形成的辫状右行走滑剪切带。结合桐柏造山带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分析认为该脆性断裂构造带是早期韧性剪切带继承性演化的结果,反映桐柏造山带不同构造块体间斜向碰撞及随后地壳抬升作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老湾金矿带右行走滑构造体系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对矿床成因提供重要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8.
桐柏造山带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多条韧性剪切带, 本文选取其中大河-固县剪切带和殷店-马垅剪切带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构造变形特征, 并利用数学法和图解法, 分别计算出两条韧性剪切带的位移量; 对殷店-马垅剪切带尝试用同构造变形石英脉的ESR测年来确定剪切带的活动年龄, 其结果与前人在该地区所获得的年龄十分吻合。大河-固县剪切带具右旋剪切的运动学特征, 运动学涡度Wk明显大于0.75, 指示以简单剪切为主, 位移量为857~867 m。殷店-马垅剪切带同样为右行剪切, 其位移量为1 081~1 113 m, 石英ESR测年结果140.6~131.5 Ma, 表明桐柏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变形以剪切活动为主, 活动年龄在早白垩世时期。  相似文献   

9.
依据糜棱面理产状、剪切褶皱(鞘褶皱)形态、拉伸线理空间位志、构造岩及剪切变质作用等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陇县深变质岩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韧性剪切带,即韧性推覆剪切带和韧性平移剪切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韧性推覆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与这一时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而韧性平移剪切带则是印支期造山带内右行走滑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金沙江喧是三江古特提斯构造域中关键地段之一,其内斜向走滑构造最为夺目。本文以1:5万霞若幅、中甸县幅区域地质调成果,从剪切带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矿物的应变象和运动学特征方面论述了金沙江结合带中最重要的一条斜向走滑剪切带-吉义独斜向走滑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
试论桐柏造山带与西大别造山带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已有资料探讨了桐柏造山带与西大别造山带的对比。桐柏造山带由6个构造单元组成,西大别造山带可划分为10个构造单元。两个造山带北部的5个构造单元可以完全对比,并可恢复为华北板块南缘的古生代活动性大陆边缘,表明桐柏与西大别曾共同经历扬子板块古生代的俯冲。再向南,熊店—浒湾韧性剪切带中的熊店榴辉岩意味着古生代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但不能划定明确的分布范围和构造单元。而其他中生代高压—超高压岩石以带状和穹窿状分布,在桐柏和西大别地区占据中生代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构成可以对比的线状和穹窿状构造单元。桐柏与西大别造山带的结构都是由北部古生代弧陆碰撞造山带和南部中生代高压—超高压折返形成的造山带拼合而成,因此两者都具有古生代和中生代多期造山带的特点。从构造单元和演化阶段方面分析,两个造山带是可以对比的。  相似文献   

12.
桐柏-大别南缘变质流体变质-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研究认为桐柏山主要是由桐柏核部杂岩单元组成,它是一个早白垩世花岗质片麻岩杂岩体,其中包含一定的三叠纪中高级变质岩石,后期一起经历相同的构造变形过程,在南北两侧形成剪切旋向完全相反的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殷店-马垅剪切带就是南边的华南板块由SSE→NNW挤压作用下,在斜切大别造山带的方向上产生的右行平移断裂带。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该地区变质流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本文通过对殷店-马垅剪切带地质特征、走滑性质、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石的变质变形,剪切带内长英质脉体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物质来源等方面研究,探讨剪切带中变质流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变质变形与变质流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The Tongbai orogenic belt has an overall antiformal geometry and the hinge of the antiform is sub-horizontal and trends NW–SE. The Tongbai complex (TBC) in the core of the antiform is bounded by the S-dipping Yindian–Malong shear zone in the south, the sub-horizontal Taibaiding shear zone at the top and the N-dipping Hongyihe–Tongbai shear zone in the north. The three shear zones have dextral, top-to-NW and sinistral movement, respectively. They are parts of a single shear zone, termed the Tongbai shear zone, that has a uniform top-to-NW sense of shear. Three samples of deformed granitoid (mylonite or protomylonite) from the shear zone have U–Pb zircon ages of 145 ± 6 Ma, 142 ± 2 Ma and 131 ± 6 Ma, respectively. An L-tectonite in the TBC yielded a metamorphic age of 137 ± 8 Ma and a migmatite an age of 137 ± 1 Ma. The Tongbai shear zone is intruded by undeformed Early Cretaceous granite and dykes and deformation in the shear zone is constrained to ca. 140–135 Ma, synchronous with metamorphism and migmatization in the TBC. Early Cretaceous magma emplacement and the associated uplift modified the TBC into a gentle antiform and the uplift may have continued to ca. 102–85 Ma. Similar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o the east,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 in China probably experienced a uniform orogen-parallel extension and top-to-NW shearing in the ductile lithospher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5.
桐柏山南坡的脆—韧性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必则  韩书杰 《地球科学》1993,18(2):151-158
  相似文献   

16.
桐柏地区高压变质地体在地壳中的抬升机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崔建军  胡健民  刘晓春 《岩石学报》2009,25(9):2165-2176
桐柏杂岩位于秦岭与大别造山带之间,南北两侧为NWW-SEE向延伸的含榴辉岩高压变质地体,其构造就位过程及其与高压变质地体的构造关系为地质学家们所关注.本文研究表明,所谓的桐柏杂岩实际上是一个早白垩世花岗质片麻岩杂岩体,其内包裹一定数量的三叠纪中高级变质岩石.桐柏杂岩南北两条边界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反的运动学指向,分别为大型右行和左行韧性剪切带,其形成时代为131Ma.这两条韧性剪切带中的剪切面理分别朝SSW和NNE向倾斜,韧性剪切带及杂岩体内部发育的拉伸线理均稳定地朝SEE方向缓倾伏.而在杂岩体的东端发育低角度近南北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其糜棱面理朝SEE方向低角度缓倾斜,矿物拉伸线理也朝SEE方向低角度缓倾伏,运动学标志指示东侧地质体朝295°~310°的方向逆冲.因此,桐柏杂岩实际上被一个顺造山带的韧性剪切带所围限,这个韧性剪切带及杂岩体内部韧性变形运动学指示了一个早白垩世由东向西的低角度抬升过程,而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了含榴辉岩高压变质地体沿着造山带的方向从地壳深部抬升到近地表.这一研究结果对理解和认识桐柏-大别-苏鲁地区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晚期抬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胶东东部区域上处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端,是中生代的走滑逆冲构造带.进行超微构造研究有利于解决岩石的变形机制问题.应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进行了胶东东部走滑逆冲构造带显微构造及超微构造研究.研究认为主要走滑逆冲剪切带的石英位错亚构造以线位错为主,并常见位错环、位错弓弯、位错壁、位错列、位错网及亚晶粒等构造型式颗粒等.石英超微位错构造总体反映的是中温或低温塑性变形环境;石岛剪切带、荣成剪切带、牟平剪切带的平均古差异应力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跟温度呈反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