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在1989年对宁波市水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南港湾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现状,并由此而提出了解决水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海滨阶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危险程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之后,紧靠其东北部的辽西锦县-山海关海滨地区有无发生大震的危险以及是否具备适合于建造核电站的地质构造条件,一直是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关心的问题,鉴于国内外地震地质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同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特征、有无活动大断裂发育及其展布与活动特点等密切相关.这些构造特点必然在地貌和新地层上有所反映,而在辽西地区则也会在海滨地貌,主要是海滨阶地与沉积上有所反映[1-5],1).因此,作者等从这个角度对那里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现将所得到的认识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岩性、沉积结构、胶结物成分、胶结类型和产状等特征区分海滨砂丘岩与海滩岩,从而把福建莆田笏石半岛—湄洲岛地区的海滨砂丘岩从以往所称的海滩岩中划分出来。为了便于鉴别,文中对海滨砂丘岩、潮上带海滩岩和潮间带海滩岩的特征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的海滨观测主要还是通过设立在浅海近岸的测点、由经专门训练的观测人员定时观测波浪、潮位、水温、盐度、海冰等项目实现的。观测记录的质量和测点的选择有关。评价测点的优劣通常用“代表性”来描述。在气象观测理论中,代表性是指所获得的气象记录能代表该地区的气象特点。对于海滨观测来说,气象观测的代表性能否简单地套用过来呢?换句话说,海滨观测的代表性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发现,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5.
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滨 《海岸工程》1995,14(4):37-42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山东省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提出了在传统用水、治水的基础上,实施人工增雨工程,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与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调整水源结构,更新用水观念,开发新水源,综合用水,综合治水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解决水危机。  相似文献   

6.
发展海滨旅游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与东盟具有发展区域性海滨旅游产业中的有利条件,海滨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扩张力,发展海滨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南海海洋资源,联合抵御区外势力对南海区域事务的过多干预,推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最终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以发展区域性海滨旅游产业为突破口(一)发展区域性海滨旅游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1.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在中国与东盟区域联系与区域融洽中的作用,及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以海滨…  相似文献   

7.
水温、盐度是海滨水文气象观测中的重要观测要素,温盐井是获取温、盐实时连续数据的重要观测基础设施。温盐井的设计、建设近年来才刚刚兴起,在《海滨观测规范》中仅提供了原则规定,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对日照海洋站室外温盐井设计、建设进行总结,解决了在复杂地形和水文条件下建设温盐井的问题,经对比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海滨环境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生物地貌,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海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与地貌组分之间双向作用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现代海岸发育进程中,生物地貌塑造者对局地地貌产生的微弱作用,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对海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滨生物地貌作用的主要机制和类型、海滨环境不同生物地貌作用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并对研究海滨环境生物地貌作用的方法、探索生物地貌格局的多尺度成因、递归的循环过程规律以及海滨生物过程与非生物干扰及过程的相互联系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当前,海滨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研究已成为认识和利用生物海岸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的关键,今后还需要对不同生物地貌作用的耦合、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作用模拟以及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滨城市环境地质的研究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群  盛红 《海岸工程》2003,22(3):70-75
深圳具备优良的海滨旅游资源,但其滨海旅游特色一直体现得不够充分,滨海度假旅游品牌在全国以至海外的影响力还很有限。深圳最近对东部滨海地区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根据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就开发深圳东部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将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以滨海休闲度假为特色的黄金海岸旅游胜地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计实测资料,发现南海地区海滨站和岛屿站的气温日较差存在显著差别,我国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方是南海永暑礁站。风的影响使海口和榆林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的趋势相反,海滨站气温日较差年内变化的进程落后于岛屿站一个季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地区自然和入海径流特征的基础上,对开发利用水源进行评价和分类,并提出解决水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已被列为全国缺水城市之一。这对于长江口、太湖水网地区的一个大都市而言,好象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事实确是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地区,城市给水存在困难,都市进一步发展,水源何在?浦东开发如何供水,已成为上海市民众所关心的问题。1990年10月22日,笔者提出了“干净水源何处寻,长江河口江中求——把长兴岛建设成上海市水源岛的建议”。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把长兴岛至青草沙之间的水域作为上海的水源地?这里的水环境如何?含水质条件、所受盐水入侵影响及对策、取水口附近河槽稳定性如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口内河槽和口外海滨水下岸坡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敏感性方面存在的差异,利用ArcGIS软件对长江口南槽及其口外海滨段1990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地形数据进行冲淤速率计算和冲淤图绘制。结果表明:1990-1996年、1996-2000年和2000-2004年三个时段南槽口内河槽的平均淤积速率分别为2.08、1.51和11.97cm/a,而口外海滨的平均淤积速率分别为6.08、4.27和-6.62cm/a;与口外海滨相比,121内河槽冲淤的空间分布更为复杂。结论包括:近期南槽口内河槽的(年-年代尺度)冲淤主要受底沙移动和深水航道工程影响,与流域来沙减少趋势的关系不大;而口外海滨的冲淤主要受河流供沙量的支配,对流域来沙减少响应较之南槽更为敏感,同时也可能与南槽的冲淤调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00多公里,沿海岛屿6000多个,海滨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多种海洋灾害经常发生的地点,因此在海滨建设海洋站进行海洋环境的观测,监测工作,对于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有重要意义。海洋站从事的海滨观测监测工作是我国海洋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局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公益服务的基础,是我国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海洋站的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海洋站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遭受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需要加强对海滨地区灾难性天气的观测与预报能力。而当前的系统多是独立运行的,需要对其进行集成。美国东南部大学联盟提出的海滨观察与预报项目SCOOP为我国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此文中详细地阐述了SCOOP项目概况,分析了其体系架构、数据网格和模型网格,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二个角度提出了对我国海洋灾害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滨观测资料处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实现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生理环境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中国沿海已建几十个旅游度假区,还有更多的地方也宜于建旅游度假区。从生理环境角度,对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环境质量做出客观评价,是海滨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与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本文借助于国外学者已提出的几项生理气候的环境评价指标,结合我国情况,试对我国沿海几个主要的旅游度假区的生理环境进行初步的评价,为发展我国沿海旅游度假和提高效益提供依据。1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生理环境评价指标特吉旺(W.H.Terjung)在对美国大陆生理气候的评估中设计了两个评价指标[2];奥利弗(J.E.Oliver)在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洪滨 《海岸工程》1996,15(1):39-45
扼要论述了青岛市水资源面临短缺的严重形势,认为解决青岛地区水危机仅靠传统开发水资源方式已很困难,必需积极利用青岛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发新水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以浙江西湾海滨旅游区为例,对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适度开发作一初浅的探讨。拟寻求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思路与模式。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属性1.1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该海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质量不佳,或结构规模不理想(如景点组合,分布和区位条件欠佳)或旅游利用价值不高(其中几种或某一主导因素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不高)而造成该海滨区域虽有旅游资源但其吸引功能不够强劲,开发受限。1.2 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特性[2]非优区内有相对优越小区;同类排斥异类互衬可使非优区的绝对性减弱;外在因素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