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書報述評     
此書爲研究經濟地質及變質岩者所不可不讀,歐美各國對於火成岩之研究甚早,獨我國對於此類之研究殊屬罕見。此篇为著者等三年心血之結晶,關於野外之觀察以及室內顯微鏡下之研究與化學成分之分析均叙述精詳。凡所有岩石之分類,以倪格里氏為主,鑛物及產狀爲副。據研究所得岩石種類共三十  相似文献   

2.
三、壩址及水庫工程地質问題 (一)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質现象舆水利工程 1.地形、地貌與水利工程地形就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的形態或形狀。地形的生成與發展有着外在的因素,如氣候变化等所引起的風化侵蝕等。而主要的還是受着內在的因素如岩石的性質與地質構造的控制。一  相似文献   

3.
修築一個水壩,進行了各種野外工作,如地質勘察、地形勘察及水工人員進行了解水工建築物佈置等等。但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在最後一段工程地質勘察時,地質人員必須了解一個水庫及首要建築物——壩的渗透性。為了决定壩的安全,必須仔細地、無遺漏地了解各種土壤及各種岩石的滲透情况(風化深淺不同的岩石及裂縫大小不同的岩石裏),均應進行注水試驗(無壓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的铀矿化与中国北方其他盆地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泥岩型铀矿化明显不同。在该地区的铀矿化岩石中,砂岩和泥岩几乎各占一半,并且出现不同类型的后期改造。笔者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和室内微观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矿化岩石发育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碳酸盐化、石膏化和绿泥石化等多种蚀变。在查明各蚀变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巴音戈壁组上段蚀变带的期次及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认为,以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为标志的红色、黄色岩石氧化作用发育时间较早,而碳酸盐化、石膏化和绿泥石化较晚;铀矿化分布受氧化作用控制,而灰绿色蚀变所代表的后期热流体叠加作用,使铀矿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5.
次生石英岩     
次生石英岩是1901年蘇聯地質學者費特洛夫和泥紀金在北烏拉爾博古斯洛夫斯基山區的地質研究專著中所提出的關於圍岩蝕變的一個嶄新的名詞,他們所指的是一種從安山斑狀岩和凝灰岩等所變成的矽化岩石。但其中所含SiO_2的含量,與其原生岩石所含者大致相仿,即含60%左右。後来這個名詞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種矽化岩石方面去,甚至包括了從火成岩(侵入岩及噴出岩都有)到沉積岩以至變質岩所成  相似文献   

6.
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特点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岩石边坡 ,尤其是坡角较大的岩石边坡 ,由于其本身地形及结构条件的限制 ,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根据岩石边坡的特点 ,结合目前这类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对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包括与生态恢复相关的坡型设计、基层结构的形成、辅助材料的运用等 ,提出了生态护坡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位于南岭花岗岩带的西段,为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位的产物。姑婆山–花山花岗岩基由东西向展布的姑婆山花岗岩体和花山花岗岩体组成,两岩体规模、形态及主体组成单元基本相同,且主体单元均为成矿岩体,但两岩体构造型式迥异。姑婆山花岗岩体具有外侵式、反环带构造型式,岩石能量较小、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弱、形成较早的里松单元出露于岩体的中部,四周被岩石能量较大、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强、形成较晚的望高和新路单元所环绕,地貌上对应的表现为岩体中央成凹陷盆地,四周为中山陡坡地形,由此导致岩体内水系向岩体中央盆地汇聚,并在岩体中央盆地及集中外泄的里松河河谷阶地内富集形成风化矿床;与此相反,花山花岗岩体具有内侵式、正环带构造型式,岩石能量较大、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强、形成较晚的华美和望高单元位于岩体的中部,四周被岩石能量较小、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弱、形成较早的里松等单元所环绕,地貌上对应的表现为岩体中央呈中山地形,四周多为低山丘陵,水系从岩体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这种放射型水系不易于在岩体内部形成较大规模的风化矿床,砂锡及风化型稀土矿随河水搬运距离较远,最终在岩体外环(或边缘)地势较低的思勤江汇水盆地及河谷阶地内沉积富集形成大型砂锡及风化型稀土矿。姑婆山和花山两姐妹花岗岩体不同的构造型式是形成两岩体地貌景观差异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两岩体风化矿床空间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桂林-阳朔一带峰林石山的形成类型及其岩性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翁金桃  罗贵荣 《中国岩溶》1986,5(2):141-146
<正> 匈牙利学者B.Bulla于1954年提出了关于岩石地貌学的概念,并对它作过如下描述:阐明岩石结构及其变化对地貌形态演化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岩石地貌学的任务。不过B.Bulla及以后的许多作者都只提供一些主要类型岩石的地貌特征。我国曾昭璇教授早在五十年代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于1960年发表了“岩石地形学”专著,对三大类岩石进行了地形描述。   相似文献   

9.
红土型铝土矿,简单来说,是一种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地表面岩石经过强烈风化(红土化)形成的矿产。其成矿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地表含铝硅酸盐岩(一般为玄武岩等)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通过雨水淋滤,经深度化学风化去除岩石中钾、钠、钙、硅等易溶物而保留铁、铝等难溶物,并在有利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下,铝土矿逐渐聚集沉淀,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由于矿化过程主要依靠地表岩石红土化作用,所以称该类矿床为红土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10.
姚毅峰  孙泽轩 《铀矿地质》2004,20(4):245-250
本文对龙川江盆地地层 (岩石 )电、磁性参数等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地面γ能谱、电法、磁法等物探方法的应用 ,在探查盆地各地层 (岩石 )放射性特征及铀的迁移、富集规律、盆地结构及推测深部铀矿化大体位置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席承藩 《地质论评》1948,13(Z2):287-287
土壤生成受母质影响为近来土壤学者注意之事实,江西福建均有较大面积花岗岩体露出,在同一岩石情况下,士壤所发生之变异可以下列原因解说: 1.微域地形影响在邱陵地多为红壤分布,山地多为灰粽壤分布,但邱陵地较陡山坡亦为灰棕壤生成於密林或草丛护持下,如为童邱  相似文献   

12.
一、节要玲珑位山东招远东北约三十里,以产金闻名,曾屡经日人调查,主要岩石—向被认为仅花岗片麻岩一种,一九三五年冯景兰曾就地形及片理发达程度分为花岗片麻岩及片麻花岗岩二种而同属於泰山杂岩。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作者在该区工作二周,对於岩石之生成与夫构造的关系曾稍加注意,兹节述於下:  相似文献   

13.
丁毅 《地质论评》1943,8(Z1):148-148
由河流冲积而成之砂金矿,前人悉以砂金层与河面比较之高度,而分梯级及河床砂砾矿床二种,按砂金矿之生成,类皆与地形有密切之关系,在不同之地形内所停积之砂金矿,其产  相似文献   

14.
一般岩石學的研究是以地殼或岩石圈中自然產出的岩石為對象的。它的目的是要揭發自然界岩石生成之謎,並結合着探討和各種岩石相伴而生的有用礦物的產出規律,進一步來解决一些找矿,採礦和其他有關地質工程方面的問題。經過了長時期對自然岩石的研究,岩石學家們熟悉了岩石的物理性、化學性和它内部的矿物組成,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论述了混合岩和混合岩化作用的一些基本特征(四大特征)。提出了混合岩和有关岩石的混合岩化程度的分类,即三分为部分混合岩化的岩石、混合岩和混合花岗质岩石三大类。论述了确定混合化岩石下界的五个综合标志及混合花岗质岩石的八大特征等,还讨论了部分混合岩化岩石的命名问题。最后从混合岩化作用的地质背景将其分为三类: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及断裂带混合岩化作用,并对各自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地质     
贺兰山位於宁夏的东部,黄河的西岸,是一个南北延展的孤立山脉。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譬如老的变质岩就与桑乾系相同;震旦纪的石灰岩就与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通过地质找矿工作,发现铁、铜等许多矿床与富钠或钠化岩石有密切的关系,从研究分析的情形来看,它们之间并非是一些偶合现象的,而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因此通过富钠或钠化岩石的线索,指导找矿,不是没有意义的。 (一)现象与实例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富钠及钠化岩石与铁矿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我国近年来,所找到的几个大型的富铁矿尤为显著。如华北某地的富铁矿就与钠化闪长岩及钠长岩有关(如图1、2)。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某一点C的重力地形改正值g_t可由下面的体积分给出:G为重力常数,p为岩石密度,r为由中心点C至体积元dv的水平距离,z是由体积元到经过C点的水平基准面的垂直距离.v是岩石表面与基准面所包围的体积,与岩石表面  相似文献   

19.
罗进权 《贵州地质》2009,26(3):180-184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矿床氧化带特征及与矿化关系,并从地形、地理气候、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探讨其成因,以期为类似矿山提供对比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鈺 《地质论评》1940,5(3):217-226
引言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作者奉命調查蓬安縣境內鹽田及自然氣,於十六日自北碚出發,三月三日返所。全程計十七日,惟费於旅途者多,實地工作僅五日耳。調查時利用參謀本部陸地測量局出版之十萬分之一地形圖,對地層變化及構造概况略加記載,關於鹽井及自然氣之分佈深度等均特予注意。時間倉卒,結果自難詳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