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地名,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都是一个密集体。城市的发展给地名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并提出了新的课题。 “上海”简称“沪”,“沪”是由“沪渎”演化而来。“沪”这个字又是由“扈”演变而来。“扈”是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是一定生产力的反映。“沪渎”这个名称能够长期存在并延续下来,就是反映了当时上海地区靠海、水网密布的一种地理特征和生产方式,“沪”这个地名地因此成为历史的活化石。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在现在的南市老城厢设立了收酒税的“上海务”。“上海”这个名称开始出现。她说明当时这个地区已经形成相当…  相似文献   

2.
赵欣 《中国地名》2011,(10):46-46
夫余又被写做“扶余”,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活地名之一。现今的扶余县位于吉林省境内,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松花江相望。而有文字记载的“扶余”之称亦有二千余年的历史。目前,学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夫余应是族系的名称,是东北古老的少数民族秽貊族系的分支之名,今天的扶余是因族名而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3.
浅谈地名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就是地方的名称,它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名称等等。表面看起来,作为称呼无足轻重,其实,它却有着诸多的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它对加强地名管理,促进现代化和谐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记忆功能。正像世界上本没有路一样,在人类远古时期,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域都是没有地名的。后来,经过漫长的生活经历,人类感到为了生存的需要,有些有果实、有水源、有洞穴、有火种的地方需要记住,以便重到那里寻找食物、饮水、住宿、取暖,以延续生命,发展人类。为了记住这些地…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代名词(也是名词),往往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或自然特征的反映。在历史上,它常常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同一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更改为不同的地名,是常事。这种情况,在中国历朝历代不乏其例。也有的地方,历史上长期使用一个地名,历久未改,但其内容含义却随历史的推移,而发生改意或根本性的变化。安徽省无为县即属于后者的范畴。 无为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在近一千七百多年来(从三国魏黄初三年即公元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地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地名与宗教信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大港区地处滨海新区,又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所以地名规划要规范化,指位性强,要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大港区的地名从历史沿革看,路道名称曾以经纬向命名。南北向为经,即“一经路”、“三经路”……,东西向为纬,即“二纬路”、“四纬路”;生活区曾使用的名称为“一区”──“七区”……这些名称只有一定的排序性,但指位性不强,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通过地名规划、命名,道路名称南北向为街,东西向为路。城区的规划建设反映着城区的整体结构,因此,在城区规划建设之初,就应对城区地名标准化工作进行整体性的…  相似文献   

8.
古城商丘,历史悠久,是1986年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商丘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先秦文献中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后帝不藏,迁阏伯于商丘”等等。古代商丘曾是高辛氏帝喾的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尧帝,封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于今商丘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丘台上,执管火正(即管火的官员),主辰星之祀。辰星又称商星。因为阏伯所居之丘,故名商丘,亦称阏伯台。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丘商”、“商”等地名的记载。可见,自五帝至夏、商皆名商丘。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地名学的兴起 在日本,最早记载地名的是《魂志倭人传》中有关邪马台国的地名记事(297年)。在《魏志倭人传》中,除了有关“邪马台(塞)”(也有“邪马壹(一)”说)的地名以外,还有关于“末卢”、“伊都”等地名和“卑弥呼”等人名的一字一音的记录。从国内史料中发现,六世纪前后的各种金石文上的地名都是用万叶假名书写的。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有600多个帝王。这些帝王生前被尊为“天子”,至高无上;死后埋在地下,或因山为陵,或筑墓为陵,许多陵墓建得高大巍峨,豪华气派,形成一种独特的“帝王陵文化”。绝大多数帝王陵皆有名称,帝王陵名称与地名常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地名的产生和发展更是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建筑物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港、场和名胜古迹、旅游纪念地、企事业单位名称的总和。它是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千百年来,自从蒙昧时代,人类就产生了地名意识,并将地名融入到生命的各个环节中,与地名结下了不解情缘。显而易见,地名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当今时代,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09,(6):68-68
《蓟县地名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根据民政部确定在天津市开展全国县级地名规划试点工作展开的。天津市规划局指定蓟县为试点单位。2008年1月,蓟县正式开始成立编制班子,7月初稿完成,经市规划局审议通过。11月8日由民政部、市规划局、蓟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蓟县地名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对《蓟县地名总体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经蓟县人民政府审批,《蓟县地名总体规划》现已正式实施,规划成果已报民政部备案。  相似文献   

13.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5.
地名谭讳     
一、释 名 1、地名: 地名是每个具体地方的代号,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地名的出现应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为了“度地居民,本有定居”,地名便应运而生了。可以想见,地名的开始出现,其命名原则是以自然因素为主的。如方位,道里、山川、高下、气候以及物产等等。这些以自然因素为依据而命名的地名,体现了每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便于人们的记意、辨认和寻觅。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复杂,在地名的舍取上,逐渐浸入了社会因素,并在许多惰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从事地理制图工作的关系,经常和地名打交道,这里就谈谈济水、济渎、济源诸名称的来历吧。 地名是数千年人类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进行生产斗争中产生的。大凡地名都有其涵义,没有涵义的地名是无从理解的。那么,济水、济渎、济源之得名,自然也是有一定因由的。而且任何地名的出现,都有其自己的历史,其历史从大范围来讲,有的可能无关宏旨,有的则值得保存。久负盛名的“济渎金蒜”以济渎命名,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济水历史之悠久和历史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省平阴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平阴县地名志》,日前出版发行。 该书按照山东省《地名志编写纲要》的要求,在地名普查、补查和资料更新基础上,汇集近二十年地名工作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该书收录了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各专业部门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计 544条,地图 21幅,彩色照片 45帧,共计 23 6万字。 《平阴县地名志》详细记载了全县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相关位置、隶属关系、名称含义、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准确反映了新…  相似文献   

18.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百科全书,其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在地名中都有恰当的记载;地名,是镜子、万花筒,人类生活的光辉场面、伟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亦会在地名中得到形象的反映;地名是史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均会在地名中留下值得纪念的篇章。地名仿着影片、相带、影碟、软盘、存贮器等多媒体载体,摄录贮存各方面大量信息。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伟大人物之一。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许多与这两者相关的纪念地名。广众而庞大的地名群体,丰厚而绵延的地名…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人类对城市地理实体的客观反映。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中国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道路不尽一致。城市名称的命名方式既有时间上的不同又有空间上的差异。 一、中国城市地名的特征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区域表现,也是城市相互区别与联系的标志之一。城市地名既具有普通地名的特征,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