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屈利泽  李洪海 《地下水》2002,24(4):212-214
本文全面分析了山东省三种类型地下水的成因及赋存规律,提出了地下水的保护措施以及补充地下水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超采漏斗是山东省平原区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多年来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简要分析了山东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的发展过程、发展演变特征及发展原因,旨在为山东省地下水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及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江 《地下水》2018,(6):71-72
地下水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地下水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地下水诸多要素在空间上的差异,会造成地下水管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实施难度大、监督考核难、成效不显著和造成失误等问题,影响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以山东省地下水管理工作为例,在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差异和地下水环境问题差异等地下水要素空间差异性基础上,分析山东省在落实"水权水市场制度"、"地下水双控管理制度"、"超采区治理政策"等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由于地下水空间差异性造成的难题或问题。提出应重视地下水管理制度细则制定、继续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的建议,落实好地下水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政策,因地制宜,注重管理细则,使山东省各项地下水管理制度科学有效地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大武水源地是山东省内唯一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由于相邻的堠皋地段地下水被石油污染,大武水源地面临着严重的石油污染威胁。本文通过对地下水环境模拟和地下水环境控制模拟的研究,提出在堠皋地段设置 地下水截流带,控制已污染的地下水向大武水源地径流。为达到保护大武水源地的目的,提出石油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生物降解烃污染物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的环境调查研究表明,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地下水水源地上游邻近石化厂区出现严重的地下管道石油污染物持续泄漏的现象。堆皋-柳杭地段地下水环境在成为集中污染区的同时,水化学环境发生了迥然的变化:地下水中电子接受体溶解氧、NO3^-几乎未检出,SO4^2-呈低值分布。这是因为地下水中存在微生物降解烃污染物的作用所致,其作用机理包括需氧降解、脱硝降解、脱硫降解以及有Fe^3+参与的降解作用。然而由于该地段  相似文献   

7.
李昕  刘江 《地下水》2007,29(4):68-70
山东省在地下水大量超采的同时,也存在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足,地下水位埋深浅,造成水资源浪费及水环境危害的现象.根据山东省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划分了山东省引黄灌区地下水浅埋区范围,分析了浅埋区水文地质条件、水利条件,提出了引黄灌区地下水调控的目标和实施方案,计算分析了引黄灌区地下水调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城区地下水超采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慧  吴希龙 《地下水》2007,29(1):32-34,58
山东省泰安市城区的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已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通过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对泰安市城区地下水超采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宁阳县城东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为例。科学分析了山前冲积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环境变化,并提出了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的措施,采取节流与补源并举,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  王西文  吕红  马世方 《地下水》2009,31(6):50-52
根据地下水主导功能将山东省浅层地下水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不宜开采区6类地下水功能区。按照地下水功能区的特点和水资源配置的需要,针对地下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分区分类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方案,评估方案实施效果。对于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治理、修复和加强地下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