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静态顶空气分析技术主要是物理吸附轻烃及溶解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运用于地表化探,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横向剖面位置与性质;运用于井中化探,利用轻烃的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准确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纵向剖面位置与性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顶空气轻烃技术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选择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和哈拉湖未知区作为方法技术的试验区.试验指标包括土壤顶空气、土壤酸解烃、岩芯顶空气轻烃测井、甲烷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祁连山木里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顶空气轻烃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所占比例非常高,90.6%的样品C1含量都在78%以上,甲烷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油气盆地;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哈拉湖试验区,无明显的土壤顶空气轻烃异常现象.顶空气轻烃异常模式为:平面上,矿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顶空气甲烷强异常;剖面上,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上方呈现"前缘晕"异常特征;其空间分布与祁连山水合物矿藏展布空间具有套合关系.甲烷碳同位素和烃类组成判断地表油气化探异常为热解成因,与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为同一成因来源.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顶空气轻烃地球化学方法既可以判断水合物成因类型,也可以圈出水合物矿藏范围.  相似文献   

3.
吸附态轻烃的解吸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吸附态轻烃是沉积岩层中轻烃的主要赋存状态之一,主要来源于油气藏轻烃源,其吸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代表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使沉积岩样品中的吸附态轻烃解吸出来,然后分析其组成和含量,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样品所对应层位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罐顶气分析可以快速对钻井油气层深度进行识别,其气态烃参数也经常用于判别储层油气属性。由于钻井罐顶气取样过程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气体损失,罐顶气气态烃性质能否代表储层天然气的气体属性存在一定的争论。因此,利用罐顶气气态烃参数识别储层油气属性也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某钻井储层天然气和同等深度罐顶气的对比研究,建立了罐顶气分析判别储层油气属性模型。结果表明,储层天然气中气态烃(C1-C5)含量与同等深度的罐顶气气态烃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利用罐顶气气态烃含量指标参数判识的储层油气藏属性与利用储层天然气判识的油气藏实际属性亦存在一定差别;而罐顶气气态烃的碳、氢同位素比值与储层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比值一致。因此,钻井录井中,罐顶气气态烃含量仅能用来识别钻井油气层的深度,其碳、氢同位素比值可用来判别储层油气属性。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酸盐指标与酸解烃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地表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与水合物同源,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酸盐指标与酸解烃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地表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与水舍物同源,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塔北隆起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雅克拉油气田多个含油气层位的原油,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雅克拉油气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特征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油气田深浅不同层位原油轻烃组成与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深浅层原油三环萜烷、C28甾烷、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皆具有典型上奥陶统来源油的特征,与寒武-下奥陶统来源油特征差异明显,暗示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来源于上奥陶统烃源层。  相似文献   

9.
五种赋存状态轻烃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轻烃与环境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根据5种赋存状态轻烃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含量与组构上)就可以对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进行识别与评价,5种赋存状态轻烃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在我国相关油气藏上方都有丰富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轻烃指纹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轻烃指纹分析包括对天然气、原油以及岩石轻烃的分析.利用轻烃分析技术获得的指纹特征参数,不仅可以反映油气的成因类型、演化程度,用于气-油-源岩的对比,而且还可用于同源油气形成后经水洗、生物降解、热蚀变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细微化学差异的判别,反映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对天然气和原油轻烃分析先进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岩石轻烃低沸点溶剂密封快速抽提分析技术,并对轻烃指纹分析方法的应用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灰关联聚类法及其在测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且易于编程的聚类方法,即灰关联聚类法,并应用该方法标定煤层气层,识别煤成气层、油、水层和划分岩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之钧  蔡立国 《地质学报》2007,81(8):1017-1024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分布面积广,残余厚度大,油气显示多。由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复杂性和勘探难度大的客观条件,制约了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陆相生油理论的建立以及陆相盆地的成功勘探,使我国的石油工业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经历了几多兴奋,几多困惑,勘探实践表明,随着理论认识的升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东部的陆相油气勘探理论及国外海相油气勘探理论均不能有效的指导我国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必须在继承陆相与国外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基本要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适用于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特点的油气地质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新疆巴什托—亚松迪地区是塔西南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是其主要油气储集层。碳酸盐岩具有多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非均质性特点。为了总体认识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通过分析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岩石特征,储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分布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以石炭系上统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颗粒灰岩,颗粒白云岩,其储集性能最好,是研究区的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4.
综合录井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庆油田重点预探井-葡深1井录井施工过程中综合录井资料在评价油气层、地层压力检测和钻井工程监测等方面的成功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目前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及对今后同类油气勘探项目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北部中央隆起带及其周边地区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由下向上依次发育三套盐岩,每一套盐岩又由若干个盐岩韵律组成,盐岩韵律由盐岩(或膏岩)和泥岩构成。不同的盐岩韵律、同一盐岩韵律在不同地区厚度差异很大。盐岩的构造类型主要有原生板状盐岩构造、次生盐岩墙构造和后生变形盐岩构造。由于盐岩层极其致密,其阻隔作用使其下部地层的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均较高,有利于下覆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同时,在高温、高压下盐岩呈塑性状态,因此,又是良好的盖层。盐岩与砂泥岩相变,加之与构造配合形成一定规模的与盐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扩大了油气勘探的领域。与盐岩分布有关的油气藏有四种类型:砂体尖灭油气藏、岩性-断层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断背斜油气藏。本文以河南省濮阳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为例,详细阐述了三套盐岩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对于寻找隐蔽油气藏及下步滚动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在陆相湖盆广泛发育,其形成和分布对理解重力流沉积演化过程及重力流沉积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湖盆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类型、成因及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地质意义.湖盆主要发育滑动、滑塌重力驱动块体搬运沉积和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高密度浊流和低密度浊流等重力流流体沉积,同时广泛发育重力流混合事件层沉积.湖盆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包含多层结构、双层结构和频繁互层三种大的类型;其中,双层结构的重力流混合事件层进一步根据上下两个沉积单元厚度的差异可细分为两个亚类.多层结构的混合事件层主要为流体侵蚀或砂体液化成因,多发育于混合事件层沉积近端;双层结构与频繁互层结构的混合事件层主要为流体减速膨胀、泥质碎屑流中碎屑颗粒的差异沉降成因,多发育于混合事件层沉积远端.相同沉积单元组成的沉积层在垂向上的规律叠置是岩芯中识别重力流混合事件层沉积的可靠依据;在未明确其沉积过程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沉积信息的错误解读.同时,重力流混合事件层的发育会导致重力流沉积非均质性增强,不利于常规油气的储集;但是,重力流混合事件层形成的细粒沉积物是非常规油气"甜点"区发育的优势沉积岩相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7.
化探在找油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侧重以实例阐述化探在我国找油气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指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评价圈闭或区块的含油气性,圈定油气田有效范围和随钻油气层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s a focu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are involved with high exploration risk and prediction difficulty owing to high heterogeneity and diversity of reservoir beds.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resources about 38 % of the whole basin in a large prospecting are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in central (Tazhong) and northern (Tabei) Tarim. Recently on the northern slope, Tazhong Low Rise, Central Uplift, Tarim Basin, a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karsted weathering crust of Lower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and reef-flat reservoir of Upper Ordovician Lianglitag Formation. As a new frontier of exploration, oil/gas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Yingshan Formation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play elements of the Yingshan Formation, such as seal-reservoir bed assemblage, oil/gas properties, and faulting, were studied by core and slice observa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High-quality reservoir beds of Yingshan Formation are quasi-layer distributed in the interstratal karst belt about 250 m below the unconformity. The reservoir beds of fracture–void and void are formed by faulting, associated fracturing, and karstification. The Yingshan Formation is a large-scal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with partly oil. Owing to different oil–gas infilling periods, isolated pools far from the faults are primarily oil in the Hercynian; oppositely,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near the faults are intensely influenced by gas invasion during the Himalayan movement. Laterally, oil/gas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atal pinch-out and strike-slip faults. Vertically, cap rock of the third to fifth members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and Yingshan interior high resistivity layers are superimposed with Yingshan reservoir beds to form several seal-reservoir bed assemblages. Oil and gas are superimposed and affected by gas invas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oil in the upper horizon and gas in the lower horizon.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各种实验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进行研究,找出砂岩结构致密的症结所在;成岩作用与油气的研究,建立起该区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序列以及孔隙演化模式,为储层、油气藏的形成、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是多构造体系复合的大型含油气区,盆内二级构造体系控制生油拗陷和油气富集带三、四级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多构造体系复合型盆地油气藏特征是多含油气系统、多油气藏类型、多成藏期和油气田(藏)县4个并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