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基于云南丽江台超导重力仪OSG-066超过5 a的连续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取高精度潮汐参数并构建地方重力潮汐模型,为丽江地区精确重力潮汐改正提供参考。研究9个全球海潮模型在丽江台的重力影响改正有效性,用时域内回归分析法和频域内小波分析法分别研究大气重力导纳值的变化特征,并利用观测潮汐数据估算自由核章动本征参数。结果表明,9个海潮模型在丽江台的重力影响改正效果基本一致,NAO.99b模型的改正精度较高;大气重力导纳值在时域和频域内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与降雨量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自由核章动本征周期为431.5(411.2, 454.0)恒星日,品质因子为 -2 796。  相似文献   

2.
绝对重力观测的潮汐改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讨论了绝对重力观测中的潮汐改正问题 ,重点对绝对重力观测中的海潮负荷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 3个不同地区大潮期间的绝对重力观测结果 ,对目前国际上几个精度较高的海潮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用目前国际上几个新的精度较高的海潮模型作海潮负荷影响改正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Schwiderski海潮模型。沿海地区大潮期间的绝对重力观测结果经过海潮改正后 ,观测精度虽能得到明显提高 ,但很难达到 2× 10 -8m·s-2 。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宜昌地震台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对数据预处理、极移改正和长周期趋势改正后的重力潮汐观测数据进行调和分析,获得宜昌台精确地方重力潮汐参数,选取NAO.99b和osu.Chinasea.2010海潮模型研究海潮负荷对重力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昌台海潮负荷变幅约为25 nm·s-2,经海潮改正后潮汐因子有所改善。采用时域导纳方法以及基于全球大气模型ERA-Interim计算宜昌台大气重力负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台大气重力导纳值为-3.219 3 nm·s-2·hPa-1,近区大气重力负荷变幅约为160 nm·s-2,远区大气重力负荷变幅可达70 nm·s-2,在进行超导重力数据处理分析时全球大气负荷效应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我国某些台站1989~1993年重力固体潮的观测结果,叙述了进行有关改正的原理、方法,并给出经过改正后的潮汐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短时重力潮汐观测的可行性,在厦门地震台进行同址对比测试。以利用gPhone重力仪的长观测时段数据修正的FES2004海潮模型为参考,分离出gPhone、CG-5和CG-6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残差序列。结果表明,CG-5和CG-6型重力仪在1 CPD(circle per day)和2 CPD附近的噪声水平(非线性漂移)与gPhone重力仪接近,对主要的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分析影响较小,观测精度能满足短时海潮模型修正的需要。以CG-5型重力仪在平潭岛的短时重力潮汐数据修正FES2014海潮模型得到测站海潮模型,并回测35 d前绝对重力观测时段的重力海潮负荷值。改正后组均值残差标准差从FES2014模型的2.7μGal降至1.8μGal,由此验证了CG型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海潮负荷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短时重力潮汐观测的可行性,在厦门地震台进行同址对比测试。以利用gPhone重力仪的长观测时段数据修正的FES2004海潮模型为参考,分离出gPhone、CG-5和CG-6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残差序列。结果表明,CG-5和CG-6型重力仪在1 CPD(circle per day)和2 CPD附近的噪声水平(非线性漂移)与gPhone重力仪接近,对主要的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分析影响较小,观测精度能满足短时海潮模型修正的需要。以CG-5型重力仪在平潭岛的短时重力潮汐数据修正FES2014海潮模型得到测站海潮模型,并回测35 d前绝对重力观测时段的重力海潮负荷值。改正后组均值残差标准差从FES2014模型的2.7μGal降至1.8μGal,由此验证了CG型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海潮负荷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武汉超导重力仪1985年11月23日至1994年12月31日(3326d共79824h整点读数值)的长周期序列重力潮汐观测数据,利用国际上通用的资料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研究了重力场潮汐变化特征,精密测定了地球潮汐常数,几个主要潮波的振幅因子测定精度达0.04%。对采用不同引潮位展开、是否考虑加权滤波、做气压改正、删除错误数据以及规定数据段均方差上限等方式对提高资料分析精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利用Schwiderski全球模型对重力潮汐观测分析结果进行了海潮负荷改正,较系统地研究了观测重力残差和台站气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在时间和频率域内测定了相应的大气重力导纳值。与Wahr-Dehant标准地球潮汐模型相比较,潮汐振幅因子的平均偏差分别是0.4%(O1波)和0.2%(M2波)。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 GUI界面,采用天顶距直接法和负荷格林函数法编写一套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改正软件GTIDE,并将其与国际现有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TIDE软件易于操作、便于维护,能有效揭示重力固体潮与海洋潮汐负荷的变化特征,适用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测量的潮汐改正。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高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峡秭归gPhone101#重力台站2012-06~2014-08重力观测资料,经处理改正得到的重力残差主要反映了库区蓄水变化的重力响应。不同的蓄水阶段,重力残差与库区水位变化响应特征不同,高差30 m的水位波动能够引起70 μGal的重力响应。利用gPhone重力仪能够有效监测三峡库区蓄水的重力响应,但局部及周边地区降水等水文效应也是连续重力观测结果的主要贡献之一,在监测库区蓄水对重力响应的影响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布格重力异常在地壳构造探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地质和物探中常用的地面重力测量计算得到的布格重力异常的缺点,提出利用纯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的SST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地球重力场模型来研究地质构造和资源探测,以重力场模型EIGEN-GRACE02S为例,分析了其优点和应用的可行性.针对原有"卫星重力异常"概念的缺陷,提出了"真卫星重力异常"和"假卫星重力异常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通过EGM2008地球重力场球谐模型生成某区域重力扰动图,建立重力扰动情况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模型,仿真验证重力扰动的水平分量对捷联惯性导航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扰动的水平分量引起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水平位置与速度误差以舒拉周期进行振荡,重力扰动为12.5×10 -5 ms -2时,位置误差达160 m。  相似文献   

13.
把重力时序系统视为慢时变系统,根据线性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用差分方程描述该系统的等价参数模型, 通过判断参数序列的稳定性来探索前兆异常。对河西流动重力观测网1994—2009年3个测点的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但失稳与地震前兆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OpenMP并行算法在卫星重力场模型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重力数据反演地球重力场需要解决重力场模型的高效计算问题。分析了最小二乘直接法求解重力场模型涉及的密集型计算任务,基于OpenMP实现了卫星重力场模型直接求解的并行算法。利用30天、5秒采样间隔的沿轨扰动位T和径向扰动重力梯度Tr数据,分别反演了60阶次的卫星重力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OpenMP并行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直接法求解卫星重力场模型的计算效率,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澳大利亚高精度的地面重力测量和航空重力数据,对点质量模型方法进行内外符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点质量模型方法内符精度可以达到10 -8 ms -2量级,在655 m高度可以达到±3×10 -5 ms -2的外符精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区域重力场变化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域重力场的变化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时空意义的参考系统,也就是时空基准。由于变化始终是相对时空基准而言的,选择不同的时空基准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结果,因此,时空基准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区域重力场变化研究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研究基准的时空属性,分析现行时空基准的适用性需求及其优势和缺陷,根据区域重力网的实际情况选建相对合理的时空基准,可在区域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研究中起到去伪存真的作用,改善目前区域重力场变化的分析结果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太原和灵石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993年6月26日和1994年4月26日相继在太原和灵石发生的Ms4.3级和Ms4.4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距震中越近,重力点值变化越大;震前重力场呈下降变化,震后短时间内仍维持下降,尔后,重力场逐渐回升。导致重力场变化的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断层蠕动;而在深部构造的脆弱部位,水平梯度大,温差热应力高,差异活动明显,是推动断层蠕动,促进重力场变化和地震孕育发生的重要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重力归算     
利用构造参考地球模型的观点解释重力归算的物理意义。通过对不同模型的比较表明,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必须考虑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且密度数据的精度应达到0.001 g/cm 3。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断层错动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弹性半无限空间点源位错到矩形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基本解析式 ,并将结论推广到多个断层。介绍了利用重力变化反演断层运动的基本思路。以滇西实验场作为应用实例 ,对 1996年 2月丽江 7.1级地震发生前后场区内的活动断层运动进行了演算 ,给出了断层位移解 ,并与已有资料相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位错模型还有待于改善。  相似文献   

20.
GRACE月重力场模型的地震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GRACE卫星的发展状况;根据强地震中长期预报需求,对卫星重力场模型的阶次截取并利用截取后的重力场模型进行重力变化试算,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