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江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是水循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管理、规划和优化配置的基础。通过野外考察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应用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分析了三江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兴凯湖水氢氧同位素最富集,乌苏镇井水同位素最贫化。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河流流向,δD都呈现贫化的趋势;δ18O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沿河流流向有富集的趋势,而沿乌苏里江则呈现贫化趋势。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处,黑龙江江水同位素贫化,电导率低。深井的氢氧同位素比浅井贫化,电导率较小。三江平原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为δD=7.4δ18O-3.1。三江平原水化学主要是Ca·Mg-HCO3型,在人类活动较大的地方,水化学类型发生了改变。利用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分析表明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强。地表水与地下水应作为统一体进行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的边陲,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冲积平原。其位置在东经129°11′20″至135°5′10″,北纬43°49′55′至48°27′40″(图1)。  相似文献   

3.
丁锡祉 《第四纪研究》1958,1(1):149-156
松花江为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由第二松花江和嫩江及其他一些支流所构成, 木文所说的松花江乃指第二松花江而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东部中生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本文所指的黑龙江省东部,其地理范围是松辽平原以东,黑龙江以南,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穆棱河等流域地区。本省中生界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盆地或拗陷区,概属陆相盆地型沉积,如鹤岗、双鸭、宝清、十二道坝、勃利、倭肯、鸡西、穆棱、东宁、老黑山等盆地。沉积岩系中夹杂有火山熔岩及其碎屑岩,总厚度由数百米到五千余米。在此陆相沉积岩中,赋存有丰富的煤层。过去  相似文献   

5.
陈刚起 《水文》1989,(1):49-52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面积约10万多km~2。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平原。是我国沼泽最集中,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之一,现在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现有沼泽面积11186km~2,其中一部分是开发对象,一部分是保护对象。沼泽性河流是本区沼泽和农田排水的主要通道。研究沼泽性河流的特点,不仅对沼泽形成发育和环境效益研究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地区受地理、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沿岸正遭受江水的侵蚀,塌岸严重,已造成大面积的国土流失.河流侵蚀、冻融作用、人为植被等使沿岸地质环境脆弱化,影响了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塌岸,保护国土刻不容缓.本文全面论述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塌岸的现状、类型、成因及未来发展态势,提出了保护天然植被、护岸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草等防治塌岸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姜东祥  陈洪波 《探矿工程》2007,34(11):18-19
介绍钻孔压浆桩在黑龙江佳木斯三江地区复杂地层的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下进行围护的理论与实践,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鸡西煤田地层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雅 《地质论评》1959,19(5):216-219
本文主要是笔者阅读了几年来鸡西煤田勘探工作报告及野外零星记录以后,根据个人的看法综合整理而成的。由于鸡西煤田在东北的北东部(即松花江下游凹陷及乌苏里江流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对鸡西煤田的地层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4)
松花江是黑龙江省境内最重要的河流,在黑龙江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水环境监测中河流断面的布点方法,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大顶子山、呼兰河口、阿什河口和朱顺屯四个监测断面,对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预处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松花江哈尔滨段2011~2012年大顶子山、朱顺屯和阿什河口下三个断面水质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江哈尔滨段水质呈明显的时变形,枯水期水质较差,大部分时间处于Ⅴ类水质,主要由于枯水期河流流量较小,自身净化能力较弱,无法完成污染物的混合降解,同时受农业灌溉废水及化肥污水影响氮磷含量均超出标准;在丰水期水质整体明显好转,有少数月份能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松花江周边河流的排放口监控,限制工业农业以及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浓度,淘汰落后设备,不断提高松花江水质水平。  相似文献   

10.
麻山群孔兹岩系地层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继圣 《地层学杂志》1992,16(4):304-311
<正> 黑龙江省东部出露一个较为独特的地质构造单元,前人曾赋以“老爷岭台背斜”、“佳木斯隆起”及“佳木斯中间地块”等名称。地块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向北向东分别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进入俄罗斯远东南部,周围均被加里东期及其后侵入的花岗岩所包围。地块内主要出露两套变质岩系,一为麻山群,构成该地块的主体,另一“黑龙江群”。张贻侠等认为,该地块是一个由异地的龙江地体和基本为原地的麻山地体在晚元古代末(600—750  相似文献   

11.
界河坍塌是黑龙江省特殊的、主要的地质灾害,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的两条主要界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塌岸状况;说明了界河坍塌的分布规律;论证了界河坍塌的形态类型;探讨了界河坍塌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界河坍塌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防止界河坍塌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文》2000,(6)
本刊讯 1998年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历史稀遇的特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对1998年的抗洪工作及洪水情况高度重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明确要求对1998年特大暴雨洪水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为此,由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组织,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参加,对1998年松花江暴雨洪水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总结,编写了《1998年松花江暴雨洪水》(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   2000年11月21~23日,水利部水文局邀请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水电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杂岩带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杂岩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出露于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以东.研究证明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晚海西期到印支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极可能形成于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松花江—嫩江地块)间板块俯冲碰撞或陆间洋盆消失闭合的环境.综合佳木斯地块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该区古生物的研究和地质特点,推演出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地面沉降加重了1998年中国大洪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中国地质》1999,(1):30-32
一、引言 1998年夏,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1998年8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批示:“今年大灾之后,建议很好总结一  相似文献   

15.
一、流域自然地理松花江流域位于东经119°52′至132°31′北纬42°41′至51°38′之间。流域的西与西北面以大兴安岭山脉与额尔古拉河流域为界、东北面以小兴安岭山脉与黑龙江右侧支流逊河,库尔滨河等流域为界,东以长白山脉、完达山脉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门江等流域为界,东南以长白山脉与鸭绿江流域为界,南面以哈达岭与东辽河流域为界,西南为松辽平原,与西辽河流域的分界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水库调节对江河防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琳  卢杜田  蔡彬 《冰川冻土》2002,24(2):206-208
我国 30°N以北的黄河、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在冬春季节常常出现冰凌灾害问题.文章主要对发生凌汛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黄河防凌经验论述了水库防凌的作用、机理及合理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王容  尹志杰  朱春子 《水文》2014,34(6):67-71
2013年黑龙江、松花江分别发生1984、1998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针对此次暴雨洪水,概述了致洪暴雨的天气背景、降雨过程,重点从洪水过程、洪水组成、水利工程作用、历史大洪水对比及暴雨洪水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供流域防汛抗洪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A.  M.  斯米尔豁夫 《第四纪研究》1958,1(2):159-162
东北平原是一个辽阔的盆地,四周有山环绕.在东北部,平原沿松花江狭谷与黑龙江岛苏里江低地接壤,而在南部,则沿数个横断松嶺山丘陵的断层谷,与辽河低地相连(图1).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水样中农药污染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上大量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已超过规定的限值,水环境中农药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中国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研究表明在我国七个典型流域(长江、太湖、黄河、松花江、黑龙江、大运河和东江)中检测到19种农药,平均浓度范围为0.02...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北地区在地史上晚侏罗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聚煤期,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煤田,其煤的储量约占全区煤总储量的89.8%。1.盆地基底结构我图东北地区的晚侏罗世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建平—铁岭东西向古隆起带,大兴安岭西坡与黑龙江东部。盆地基底结构复杂。建平—铁岭古隆起带上的平庄、(?)新、铁法等煤田盆地的基底为太古界、大兴安岭西坡的海拉尔、白音华等盆地群的基底,一般为石炭二叠系低变质岩及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黑龙江东部的三江—穆棱一带的基底较为复杂,有元古界变质岩系及其花岗岩、古生界低变质碎屑岩、碳酸岩与海西期花岗岩,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海相硅质岩、陆相碎屑岩与燕山期侵入岩与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