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等高线的空间关系规则和渐进式图形简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讨论了等高线表达地形的规则和以此为基础自动建立等高线关系的方法,对地形特征点、线的提取改进了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实用的等高线图形简化的渐进式方法,并对其特殊情况的处理提 出了具体的算法。这种方法把不同比例尺跨度的等高线图形综合融为一体,易于实现,等高线图形简化时的等高线相交可在综合过程中控制。  相似文献   

2.
详细讨论了等离线表达地形的规划和以此为基础自动建立等高线关系的方法,对地形特征点、线的提取改进了已有较成熟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实用的高等线图形简化的渐进式方法,并对其特殊情况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算法。这种方法把不同比例尺跨度的等高线图形综合融为一体,易于实现,等高线图形简化时的等高线相交可在综合过程中控制。  相似文献   

3.
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是计算机辅助制图领域中一项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任务。本文根据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等高线形状结构特征的复杂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新方法。研究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顾及了地貌形态特征,能够对等高线图形进行客观、有效地概括。  相似文献   

4.
文中基于等高线综合的理论,通过制图综合对化简方法的需求分析以及小波方法的特性分析,提出利用小波高频分量滤波进行规则格网化简的等高线综合方法,并使用扩展的开方根选取规律公式确定小波变换层数及化简阈值。以切割较为破碎的中山地貌的1∶5万比例尺等高线,利用文中方法进行化简和等高线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能够体现等高线制图综合思想,避免因对等高线直接操作而产生的线相交问题,并在几何精度与地形特征保持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文中基于等高线综合的理论,通过制图综合对化简方法的需求分析以及小波方法的特性分析,提出利用小波高频分量滤波进行规则格网化简的等高线综合方法,并使用扩展的开方根选取规律公式确定小波变换层数及化简阈值。以切割较为破碎的中山地貌的1∶5万比例尺等高线,利用文中方法进行化简和等高线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能够体现等高线制图综合思想,避免因对等高线直接操作而产生的线相交问题,并在几何精度与地形特征保持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地形图等高线成组综合的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讨论制图自动综合一般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两种等高线自动综合的技术路线存在的优缺点。笔者提出,采用模拟人类专家智能的方法,从二维的等高线输入数据出发,提取地貌结构信息,从而对等高线进行成组的综合,直接形成经综合的二维等高线输出数据,有可能获得较为简捷,效果良好的综合结果。在对这条技术路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问题,主要包括:对无序数字化等高线数据的整理、等高线上重要特征点的识别、正负向地貌特征的确定、谷地点的选出、谷底线的自动跟踪、谷地重要性的计算、谷间距的自动量算、对称谷地的寻找、综合后图形的生成等。  相似文献   

7.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地形的数字表达,由一系列离散的空间点X,Y,Z坐标所组成。本文通过利用DIPNET数字信息处理系统建立DEM的试验,介绍了利用扫描等高线方法建立DEM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软件模块。该模块具有图形预处理简单、数据编辑灵活、可自动推算等高线高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等高线地图的获取、处理以及读懂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也需要较为专业的软件工具或编程能力。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三维地形的方法,利用软件对图形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实现了快速生成某地区的三维地形图,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捷,对专业能力要求低,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基于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等高线地图的获取、处理以及读懂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等高线生成三维地形也需要板为专业的软件工具或编程能力。提出了一种快速生成三维地形的方法,利用软件对图形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实现了快速生成某地区的三维地形图,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捷,对专业能力要求低,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确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琳琳  武芳  王辉连 《测绘通报》2005,(8):19-22,46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建立是取得较好地貌综合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等高线之间的层次关系通常利用等高线树来表达,建立等高线树的关键步骤是如何将被图廓截断的那部分等高线闭合起来.提出一种比较可靠的闭合方法,根据相邻高程的等高线的拓扑关系,每条与图廓相交的等高线其闭合走向由其相邻较高和较低等高线的空间位置所决定,由此确定出等高线惟一的一种闭合方向,建立可表达等高线空间关系的等高线树,并用实验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等高线的三角网快速构建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利用等高线数据,快速处理和优化TIN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等高线离散成数据点集;然后利用凸壳技术快速地进行三角形构网;再利用TIN的拓扑结构快速内插入等高线,形成约束TIN;最后利用三角形与特征边的关系及TIN的拓扑结构,从而快速消除平坦三角形,提高TIN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借助约束Delaunay三角网,研究了两种从等高线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方法.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实现过程,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异同,并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性线的不规则三角网优化构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自动增加特征点消除平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重构等高线验证了构网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很好地消除不合理的平三角形,优化三角网结构。  相似文献   

14.
Visibility Analysis with the Multiscale Implicit T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isibility analysis is now a key function of man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contentious tools, as it is notoriously prone to error. The paper will demonstrate the versatility of the Multiscale Implicit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isibility analysis at multiple resolutions.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topographic features with the terrain surface. The multiscale TINs are derived from generalising digital contours at a variety of lateral tolerances. The models' performances are evaluated from an extensive field study undertaken in the South Wales valley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curacy of intervisibility analysis is very dependent upon the availability of good quality 3D topographic data. In our study, such data were shown to improve visibility performance by more than 44% over its bare-earth TIN equivalent. Interestingly, generalisation of the TINs had very little effect on visibility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a Monte Carlo approach to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found to be detrimental to the accuracy of visibility prediction in the full terrain and topographic models. However, this probable approach can improve intervisibility performance by up to 18% on a bare-earth TIN. The range of these visibility modelling scenarios demonstrat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Multiscale Implicit TIN for digital surface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层轮廓线三维重构问题,研究了真三维复杂轮廓线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引入参考基准面概念,提出了一种顾及局部平展特性的真三维TIN生成算法。该方法在递增生成表面过程中,利用了加权最小三角化方法,动态建立参考基准面,将三角面片自身形态和局部邻接轮廓点的相对空间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面片的遮掩重叠和自相交,使得重建表面和原始表面的拓扑差异最小。选取三维地震量测的多层反射波剖面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对不同算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本文算法快速可靠,重建出来的三维表面过渡光滑、自然,更接近实际的表面形态。该方法对于石油、地质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形态辅助解译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角网渐进式简化的等高线多尺度综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渐进式简化的等高线多尺度综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其不仅可以较好地保留地形特征,而且可以完全避免等高线相交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地形图综合中地貌综合是一大难题,只是以单根等高线的综合来实现地貌综合是不行的。为了等高线综合的方便,必须对等高线进行结构化处理,本文探讨了等高线的树结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顾及三角形处理的TIN建立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邻等高线的TIN建立算法——区域分割构网算法,并阐述了其基本思想。通过对山顶、鞍部和山谷(山脊)不同地貌区域的试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for generalization of contours is described. The aim of this approach is to obtain both simplified and smoothed contours lying on a minimum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and inside the error bands.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contours are defined in relation to the skeleton lines of the terrain and determined using the deviation angles at the contour points. Error bands for contours are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the steepest slope lines and the mean square planimetric errors at the contour points. The new approach is compared to the Li-Openshaw algorithm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test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