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Q315是近几年来在小秦岭金矿田发现的规模最大且取得勘查突破的南北向近直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体受南北走向近直立的构造带控制。Q315号金矿床北段矿体群(Ⅳ、Ⅰ号矿体)、中部矿体群(Ⅱ、Ⅲ号矿体)、南段矿体群(Ⅴ、Ⅵ号矿体)沿构造带走向呈等间距分布,垂向上呈"火炬状"。对原生晕研究表明:由浅至深金矿化具有弱→强→弱的特征,深部南部矿化强于北部,南部Ⅴ、Ⅵ号矿体在500m以深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7,53(3):508-518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一类主要产于陆相火山岩或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埋藏深度浅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也使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这类矿床的勘查中具有先天优势。本文通过对西藏斯弄多Pb-Zn-Ag多金属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研究,采用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在矿体外围探获具有巨大前景的Pb-Zn-Au-Ag浅成低温热液型矿体。目前单工程控制有3段矿体:顶部Au-Ag矿体,中部Au矿体,底部Pb-Zn-Ag矿体。矿体最高Au品位可达5.3g/t,Ag最高品位410g/t,Pb+Zn综合平均品位5.9%。研究结果表明,斯弄多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物性参数稳定,对矿体异常干扰较小,产于该套火山岩中极强硅化体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多具有中高极化率和中低阻特征。  相似文献   

3.
六块地—厢房矿区的硫铁矿矿体,受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二段:浅粒岩、变粒岩控制,以电气变粒岩为顶底标志。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为矿体是近矿蚀变,范围较小。电气石化范围广,是较好的找矿标志。利用黄铁矿的热电性确定矿体部位和矿化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4.
耿马县老厂铅锌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局部为囊状产于晚古生界孟定岩群的浅变质岩系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矿床成因属热液型脉状铅锌矿床。矿体露头及物、化探异常高值区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折腰山矿床矿体(群)的形态、产状和不同类型矿体的产出部位及其成矿主元素的富集规律反映出折腰山矿床是受折腰山古火山机构中以NIV向为主和NE向两组继承性成岩断裂系统控制.它既是热卤水对流循环成矿的喷流通道,又作为成矿作用的容矿空间,控制着矿体(群)的分布.由于断裂系统浅部压应力小,其开放性和贯通性均好,东西矿体(群)相互交结联为一体;而深部压力增加,断裂系统的开放性和贯通性均不好,只在两组断裂交汇处成矿,从而形成折腰山矿床四足“鼎”式成矿产出特征.  相似文献   

6.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由以往提交的焦家金矿床、马塘金矿床、寺庄金矿床和近年来发现的寺庄深部金矿床、马塘深部金矿床、焦家深部金矿床组成,金资源储量大于600吨.该矿床由4个矿体群组成,深部矿体有306个.深部Ⅰ-1号、Ⅱ-1号和Ⅰ-12号主矿体相互平行且在水平投影图上部分叠合,深部Ⅰ-12号、Ⅰ号主矿体与浅部Ⅰ号、1号主矿体相...  相似文献   

7.
浅析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成矿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赋存于辽吉旱元古宙裂谷中段,老岭背斜的南翼,具体层位为老岭群大栗子组的中部岩性段。属于一套浅变质岩系。该岩系由于受构造作用影响产生了明显的断裂和褶皱。特别是褶皱核部及转折端,是矿体聚集的重要空间,矿体形态产状与褶皱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横田矿山位于日本福岛县大沼郡金山町横田,距会津若松市44公里。横田矿山由本山、浜子、钝子三个矿床组成,前两者又分为上部矿体和下部矿体。这些矿体均埋藏较浅,统称为浅部矿体。横田矿山自1955年开始工作,至1967年为止,勘探和开采工作只局限于这些浅部矿体。自1969年以后,经过三年的深部勘探工作,在原有浅部矿体的下部,即在200~400米深度内,发现了新的矿体(深部矿体),仅铜矿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泉县下金宝金矿,整个矿床分布于金宝沟花岗斑岩体及接触带中,而单个矿体受接触带的构造裂隙控制,矿体围岩为花岗班岩或为太古界迁西群拉马沟组(Arl)斜长角闪片麻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构造裂隙、褐铁矿化、物化探异常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以近几年来胶西北地区几个大型以上规模“焦家式”典型金矿床的深部勘查资料为基础,从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变化、蚀变及矿化,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及变化、金矿物特征等方面对矿床深部和浅部矿体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深部矿体规模变大,产状变缓,大部分矿体无明显的侧伏,矿体形态由复杂到简单;矿体主要有益组分金、银含量在矿体浅部的中上部相对较高,向下逐渐变贫;深部矿体总体品位较浅部低,较均匀,变化较小;在主矿体之下远离主裂面分布在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内的矿体,金品位明显高于主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由浅而深金银品位比值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边坡病害与坡体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坡体的地质条件不同,决定了边坡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边坡所具有的岩性、构造、水文特征及临空面的组合,定义为高边坡的坡体结构,不同的坡体结构会出现不同的坡体病害,其中,以软硬相间、顺倾层状结构最易产生变形破坏[1]。目前,对边(滑)坡的治理有多种成熟的方法,如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预应力锚索因其主动受力的工作原理、施工造价较低、施工工期短、施工安全性好等特点,已在各类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大红山铁矿1#滑坡治理为例,从滑坡成因分析、治理方案比选、施工工程控制等多个角度对多层顺倾结构滑坡治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挡墙对多层顺倾结构类型滑坡有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逆向工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复杂模型建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复杂地质体精细建模技术,使得建立模型达到既可视又可算的目的。利用现行大型通用有限元仿真平台(ABAQUS,AD INA,ANSYS等)良好的网格划分功能且具有与CAD /CAM软件有着良好的接口这一优点,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转换为FLAC3D能够接受的格式,从而克服了FLAC3D在前处理建模方面的不足。以AD INA为例对相应的接口程序开发过程进行了阐述,将上述技术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香根草固土护坡工程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根草的根系长度和抗拉力或强度都较大,单根的抗拉力或强度的平均值为12.4N或69.7MPa,而且群根效应显著,对边坡起着“活着的土钉”作用。深扎广布于坡体中的根系网,显著改善边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提高边坡土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可较大幅度地降低作用于护坡挡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总主动土压力的减少值大于15%);浓密成丛的香根草可分散径流和减少径流量,有效降低降雨与径流对坡面的冲击力及侵蚀量,对坡面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此外,光合作用强、速生快长的香根草及其发达根系网的吸收与蒸腾作用,可降低边坡土体中的含水量及孔隙水压力,增强土中吸力,进而提高边坡土体的强度,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穿扎广布于坡体土中的香根草根系网系统,类似“活性钢筋网”,与边坡体固结共同作用、融合胶结构成类似原位复合的重力墙,可较好地防止及控制边坡位移或失稳的发生。初步研究表明;香根草护坡的力学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直流电阻率测深中二维反演程序对三维数据的近似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彬  阮百尧等 《地球科学》2003,28(1):102-106
直流电阻率测深剖面数据解释最好的方法是二维反演,这是由于它反演速度快,而三维反演则需要很多的实测数据、很长的计算时间。而且通过对几种三维模型测深数据的二维反演结果的研究,发现尽管对无走向的良导矿体,二维反演方法所圈定的异常中心与真实矿体中心有一定的误差,但基本上还是能反映矿体的真实形态和中心位置。当矿体具有一定的走向长度时,则无论对高阻矿体还是良导矿体二维反演的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5.
孙靖 《地质与勘探》2016,52(2):327-333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位于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上,紧邻盆地的主要生排烃凹陷,成藏条件优越。白垩系清水河组具有良好油气显示,盆参2井试油荻油流,该区为清水河组高效油藏勘探新领域。运用地质、工程、地震一体化研究技术,对莫索湾地区清水河组油藏类型、主控因素、成藏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莫索湾地区构造位置有利,深层油源断裂和浅层运移断裂发育且匹配良好,油藏类型为"泥包砂"型高效岩性油藏;同时,广泛发育水进型滨浅湖退积滩坝砂体,储层质量优良,物性随埋深增加变好。油气藏符合烃源灶+断裂泵+岩性体的"三位一体"成藏总模式,烃源灶是起点和油源,断裂泵是动力和通道,岩性体是载体和圈闭,三者共同控制了清水河组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以及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金鸡岭岩体北外带不仅存在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而且还具有富大铀矿的形成条件。构造控制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通过对含矿断裂带元素分带性研究,总结出铀矿体部位的元素组合特征:Ba,P,Co,Ni,V为铀矿床原生晕前缘元素组合,Zn,Cu为近矿指示元素组合,Mo,Sn,As,Sb为铀矿床尾部矿根元素组合。U,Pb,Cr,Be为铀矿体中组合元素。建立了本区铀矿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心编录和测井资料等工作方法,结合连井相分析和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对研究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进行深入解剖。在分析研究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特征、砂体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伊犁盆地南缘沉积体系演化特征,认为西山窑组下段砂体的成层性、连通性、稳定性好、厚度适中、固结松散,为含矿流体运移和储矿提供了良好的储层空间;西山窑组下段以扇三角洲前缘相为主,形成两条NE向展布的稳定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向郎卡一带延伸入湖,形成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两个微相的相变对铀成矿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铀矿体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8.
东嘎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班公错一怒江结合带中段班戈一崩错板片。岩体时代为燕山晚期,属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造山构造环境。岩石属富钠、硅铝过饱和类型,该岩体位于斑戈一嘉黎一波密一察隅锡成矿远景带内,岩浆分异程度高,具有S型花岗岩体的典型特征,与滇西、川西含锡花岗岩体特征相似,成矿条件有利。区域化探资料显示锡异常明显,异常为Sn、Rb、Y、u、Nb、Ag、w、Th、Pb等多元素组合。sn元素的强度高、规模大。据区域地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资料,东嘎花岗岩体具有良好的锡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国强 《福建地质》2007,26(4):229-234
仙游牛头山金矿化体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中。与北北东向断裂带、片理化带以及牛头山锥状火山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化范围大,已见金矿化脉(体)12条,组成规模较大的北东、近南北向矿化带,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20.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成藏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寺湾油田长7油层浊积砂体连片分布,储层物性较好,形成较好的储集体,其上长64—长63泥岩与凝灰质泥岩发育,形成良好的区域及其局部的盖层。长7底部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殖-腐泥型);长7油层生储盖匹配良好,形成自生自储式复合油藏(岩性、裂缝油藏),连通孔隙及砂体叠置点、裂缝为油气进行运移的重要通道。延长组长7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继延长组长6、长2外新的勘探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