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驰  潘文  杜远生 《古地理学报》2018,20(5):869-876
黔东铜仁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和娄山关组中分布有多处热液白云岩,其形态包括块状、透镜状、角砾状等。通过露头及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分析,笔者探讨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热液白云岩的形成机制、热液性质与来源及其与铅锌成矿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 (1)热液白云岩由中粗晶-巨晶鞍状白云石组成,形成温度为96~223 ℃,平均为155.86 ℃;盐度为8.28~16.15 wt% NaCl,平均为12.30wt% NaCl;具有轻稀土富集和Ce负异常特征,LREE/HREE为16.51,δCe为0.79, 87Sr/86Sr为0.708662。(2)块状和透镜状热液白云岩形成于交代作用较完全的环境,角砾状热液白云岩可能形成于水力破裂作用;白云石化流体可能来自包括震旦系碳酸盐岩在内的下伏地层,断层和裂缝为其运移通道。(3)白云石化流体与区域铅锌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和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来源相同或相似;热液白云岩中含有少量成矿物质,应形成于铅锌主成矿期前后。  相似文献   

2.
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滇东北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本文对该矿床中与铅锌矿密切共生的团块状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以及围岩灯影组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和C、O、Sr同位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稀土配分模式、C同位素和Sr同位素比值与围岩灯影组白云岩比较接近,表明形成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围岩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解;但这两种矿物的稀土总量ΣREE高于灯影组白云岩,说明成矿流体除了主要由围岩提供REE外,还有部分其他富含REE流体的加入。萤石则具有LREE亏损和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稀土配分模式特征,表明萤石形成于成矿的晚阶段,有更多的外部流体的加入。团块状白云石、方解石和萤石表现出明显的Eu正异常,且团块状白云石和方解石的O同位素低于灯影组白云岩,反映了存在较高温度的流体活动,这3种脉石矿物是由高温热液流体形成的。灯影组白云岩和3种脉石矿物都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循环水,继承了围岩的Ce负异常特征。方解石和萤石的Sr同位素比值高于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和峨眉山玄武岩,但小于基底岩石昆阳群和会理群,说明成矿流体主要由赋矿围岩等沉积地层中的循环流体与流经了基底岩石的深部流体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3.
滇东北矿集区茂租铅锌矿床热液白云石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永涛  韩润生 《矿床地质》2018,37(3):656-666
茂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滇东北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矿床,矿体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次为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萤石和方解石。矿床的矿化蚀变分带明显,从围岩到矿体,矿化蚀变分带分别为:斑点状白云石化带、脉状白云石化带、星点状矿化带、细脉浸染状矿化带和矿体。白云石是该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除了震旦系灯影组的微晶-细晶白云石外,与成矿热液活动有关的白云石主要有斑点状白云石、脉状白云石和团块状白云石。文章对茂租铅锌矿床3种热液白云石及围岩灯影组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热液白云石与灯影组白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比较接近,总体上具有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元素富集和Ce元素负异常的特征,这些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3种蚀变白云石与围岩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灯影组白云岩ΣREE含量较低,具有Eu元素负异常,而脉状和团块状热液白云石具有明显的Eu元素正异常,反映了存在较高温度的流体活动,热液蚀变白云岩是由高温热液流体形成。斑点状热液白云石Eu元素异常不太明显,可能是由于蚀变强度较弱,继承了原岩Eu元素负异常的特征。团块状白云石ΣREE和w(Y)、w(Sm)较高,表明有其他REE富集流体的加入。3种热液白云石是由高温流体形成,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层,并有其他富含REE流体加入。  相似文献   

4.
陕西南郑马元层控型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碑坝穹隆构造的南缘,呈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构造带中。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石英、重晶石、方解石和固体沥青。矿区明显发育早期微晶脉状和晚期(成矿期)粗晶团斑状热液白云石。本文对马元铅锌矿床两类热液白云石及围岩的C、O、Sr同位素及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脉状白云石的δ~(13)C(0.18‰)、δ~(18)O(-7.39‰)及~(87)Sr/~(86)Sr(0.70967)值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大致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中C、O、Sr来源于震旦系白云岩的溶解,稀土元素具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78),可能反映了其形成于较强的还原环境。成矿期团斑状白云石δ~(13)C值(-2.51‰~0.93‰)与围岩震旦系白云岩(-3.2‰~1.33‰)一致,δ~(18)O值(-12.91‰~-10.95‰)较围岩(-9.2‰~-3.85‰)平均偏低5.7‰,且团斑状白云石具有较围岩白云岩高的稀土总量和~(87)Sr/~(86)Sr值,表明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稀土总量的基底或上覆碎屑岩系,其较围岩偏低δ~(18)O值和Eu正异常(δEu=1.42)可能与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有关。早期脉状白云石可能与震旦系地层中封存的低温压实作用流体有关,晚期(成矿期)与团斑状白云石有关的成矿期流体可能主要与循环达基底的深部中低温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近年来贵州境内新发现大型的铅锌矿,其铅锌资源量超过135万吨。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地层中,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以及少量黄铁矿和方解石等。白云石是该矿床最为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过程,对成矿期白云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为揭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期白云石稀土元素含量介于61.79×10~(-6)~63.03×10~(-6)之间,以富集轻稀土,较明显Eu异常(δEu=0.63~0.66)和不明显Ce异常(δCe=1.28~1.33)为特征。成矿期热液白云石与赋矿围岩稀土含量虽不同,但均呈现轻稀土富集型。阴极发光下成矿期白云石呈亮暗相间的同心环带状,暗示在整个白云岩化过程中热液流体经历了至少8次的化学成分改变或脉动变化。结合成矿期白云石稀土元素分配模式、Y-REE和Y-Sm组成,我们认为本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赋矿碳酸盐岩、下伏地层以及基底岩石均可能为成矿提供部分流体,白云石生长环带与赋矿白云岩溶解与/或硫化物沉淀有关。此外,成矿期白云石和期后热液白云石阴极发光图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可作为在区内寻找经济性铅锌矿化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天宝山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为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具有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其金属储量(Pb+Zn)可达2.6Mt,铅锌品位10%~15%。本文在系统的分析流体包裹体和C、H、O、S、Pb、Sr同位素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并探讨其成矿机制。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均一温度峰值为140~200℃)及中低盐度(盐度峰值为6%~12% NaCleqv)的特征。灯影组白云岩与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组成较为相似,热液方解石与含矿白云岩O同位素组成均稍低于灯影组白云岩,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_2可能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矿区硫化物δ~(34)S值介于1.1‰~7.5‰之间,表明S主要来源于灯影组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和岩浆硫的混合。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在Pb演化图解上主要落入上地壳与造山带之间,表明Pb具有壳源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于盖层沉积岩和基底地层。闪锌矿的~(87)Sr/~(86) Sr值(0.71099~0.71856)及热液方解石~(87)Sr/~(86) Sr值(0.71014~0.71169)均高于灯影组白云岩~(87)Sr/~(86) Sr值(0.70773~0.71026),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具有高~(87)Sr/~(86) Sr值的基底地层,并与其发生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北缘阿克希克铁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克希克铁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南明水组火山岩及凝灰岩的接触带上。围岩蚀变不发育,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期,铁矿化主要形成于火山沉积期,金矿化主要形成于热液期。火山沉积期石英以发育液体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为特征,热液期石英以发育含CO2和碳质(CH4和C4H6)包裹体为特征。火山沉积期成矿流体为中温(集中于180~320℃)、低盐度(集中于6~10 wt%Na Cleq)、中-低密度(0.59~0.98 g/cm3)的Na Cl-H2O-CO2体系。热液期成矿流体为中温(集中于220~320℃),低盐度(集中于2~10 wt%Na Cleq),中-低密度(0.55~1.03 g/cm3)的Na Cl-H2O-CO2-CH4型流体。火山沉积期石英的δDSMOW为-129.9‰~-97.9‰,δ18OSMOW值介于7.9‰~12.3‰,δ18OH2O值为-2.6‰~4.4‰,推测成矿流体为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期石英的δDSMOW介于-129.8‰~-102.6‰,δ18OSMOW值介于11.2‰~16.1‰,δ18OH2O变化于3.1‰~7.4‰,推测成矿流体为变质水混合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流体成分和性质,本文认为热液期金矿化与CO2-CH4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赋矿地层石炭系摆佐组碳酸盐岩广泛发育热液白云岩化。本文通过岩相学、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热液白云岩的成因、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热液白云岩包括热液流体交代早期微-细晶白云岩形成的细-中晶白云岩和交代灰岩形成的粗晶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中的部分白云石在阴极发光下显示核边和环带结构特征,与早期成岩阶段形成的微-细晶白云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模式,继承了原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粗晶白云岩呈厚层状和团块状产出,ΣREE含量相对较低,并且相对亏损轻稀土,表明稀土元素主要源于灰岩,热液流体(盆地卤水)活化迁移了部分轻稀土元素。近矿粗晶白云岩受MVT铅锌成矿流体交代,具有较高的Fe和Mn含量,白云石在阴极发光下呈亮红色,可能为矿化过程中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粗晶白云岩溶解再沉淀的产物。脉石方解石的Fe、Mn、ΣREE和Y含量相对较高,并显示轻-中稀土元素富集、Ce异常不显著的特征,暗示成矿流体(深循环酸性卤水)可能萃取了基底岩石中的稀土元素和成矿金属。脉石方解石的Y/Ho值与近矿粗晶白云岩相似,指示成矿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也发生了反应。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热液白云...  相似文献   

9.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特富铅锌矿床之一,热液白云岩(HTD)是其赋矿围岩,本文在典型剖面精细测量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区的白云岩划分为埋藏白云岩与HTD白云岩两类,并结合包裹体研究对HTD白云岩进行厘定,结果表明:1研究矿床HTD白云岩产出受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控制,优先发育在断层上盘。2发育大量裂(孔)隙,溶孔具有线状与面状分布特征。3鞍状白云石颗粒粗大,呈肉红色、灰白色或棕色,具独特尖顶、他形鞍状、曲面鞍形、曲面接触、晶内微裂隙、溶孔,见波状消光与雾心亮边。4鞍状白云石呈厚层状产出,与黄铁矿等热液矿物共生,并发育晶洞充填物。5鞍状白云石具基质交代型和孔-缝充填型,在HTD白云岩与灰质白云岩狭窄过渡带,见伴随其形成而形成的斑马状构造、角砾状构造。6 NW向张性断裂带为构造流体运移通道,发育网脉状白云石化,其白云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高(250~438℃),盐度变化范围大(3.4%~17.2%)。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构造流体成岩场所,控制厚层状白云石化展布,其白云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高(180~354℃),盐度低(1.1%~5.9%)。通过对矿区HTD白云岩形成的流体驱动机制、流体性质、裂(孔)隙特征、矿化指示分析,得出"在挤压背景下,受碳酸盐岩地层中的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带控制"的HTD白云岩成因认识,即:1区域冲断褶皱作用是流体运移的深部动力机制;2偏酸性富CO2的中高温-中盐度流体在冲断褶皱构造系统内大量集聚,在其配套的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上盘与膨胀部位形成厚层状白云岩。3裂(孔)隙对流体多期次与成岩强度具有指示意义。4 HTD白云岩岩性分带、成岩强度、构造特征(显微构造)对矿体产出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萨尔朔克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富全  刘锋  李强 《岩石学报》2015,31(8):2366-2382
萨尔朔克中型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潜流纹岩中,少量在阿舍勒组火山岩中。矿石呈致密块状、块状、条纹状、浸染状、细脉、网脉状和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喷流沉积期、潜火山热液期和表生期,金铜铅锌矿化形成于潜火山热液期的早成矿阶段。矿石中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中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2O-Na Cl型和H2O-CO2(±CH4/N2)-Na Cl型。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130~390℃,在350℃、310℃、190℃和140℃出现明显峰值;流体盐度集中于3.0%~10.0%Na Cleqv,密度0.56~1.03g/cm3。硫化物δ34S集中于-1.52‰~6.18‰,峰值为2.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石英δD介于-140‰~-103‰,δ18O SMOW值为6.9‰~8.5‰,δ18O H2O值为-4.03~0.94‰,表明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是岩浆水混合深循环的海水。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82Ma),成矿作用与流纹斑岩有关。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不混溶作用,同时流体成分的改变等在金铜铅锌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台西缘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石英和方解石。大梁子铅锌矿床可划分闪锌矿-黄铁矿-炭质、闪锌矿-方铅矿和方铅矿-黄铜矿-碳酸盐三个成矿阶段。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均一温度在117.5~320.3℃)及中-低盐度(盐度范围为5.11%~18.96%NaCl_(eqv))的盆地卤水,有机质参与成矿。灯影组白云岩与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具有相似的C、O同位素组成,而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均稍低于灯影组白云岩,可能是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与有机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区硫化物δ~(34)S值为9.8‰~20.8‰,结合成矿温度,S主要形成于灯影组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矿石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在Pb演化图解上主要落在上地壳与造山带之间,表明Pb具有壳源特征,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部分来自于基底地层。热液方解石及闪锌矿的(~(87)Sr/~(86)Sr)i比值均高于围岩,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87)Sr/~(86)Sr)i比值的基底地层,并与其发生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综上,大梁子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盆地卤水特征,盆地卤水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基底及围岩中的Pb、Zn等成矿物质,成矿流体运移至矿区"黑破带"时,在有机质作用下发生TSR作用,形成还原S,导致Pb、Zn等金属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2.
羌塘地区多才玛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才玛超大型铅锌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北羌塘地块,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矿围岩为二叠系九十道班组灰岩,矿石为浸染状、角砾状、块状和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重晶石、石英。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对脉石矿物进行了显微观察及包裹体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方解石和石英中所捕获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体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3种类型,邻近分布,其均一温度相近;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相包裹体居多,其他两类次之;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冰点温度为?19.3~?0.5℃,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97~497℃,峰值范围为120~180℃;流体盐度变化范围为0.9%~21.9%Na Cleq,平均盐度9.2%Na Cleq;大部分包裹体流体密度为0.7~1.00 g/cm3,平均密度0.94 g/cm3;估算的成矿压力为5~10 MPa,对应成矿深度为0.5~1 km之间。成矿流体呈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低压、浅成相的矿床成矿环境特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认为多才玛铅锌矿床为造山逆冲推覆带背景下的MVT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长汉卜罗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汉卜罗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为一隐伏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安山岩及不同岩性接触带内。据各类脉体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可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早阶段浸染状矿化,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脉(该阶段又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Ⅰ)和石英-铅锌多金属硫化物脉(Ⅱ)),晚阶段石英-碳酸盐脉。早阶段浸染状矿化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H2O-CO2包裹体(C型),均一温度介于272~349℃,盐度介于1.40%~7.31%Na Cl eqv.,成矿流体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作用。中阶段主要为W型流体包裹体,其中Ⅰ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98~348℃,盐度介于1.40%~5.86%Na Cl eqv.,该阶段主要沉淀黄铁矿、黄铜矿及毒砂等金属矿物;Ⅱ阶段均一温度为118~199℃,盐度为1.40%~4.80%Na Cl eqv.,该阶段为铅锌矿的主要成矿阶段;晚阶段均一温度为106~157℃,盐度为0.88%~2.24%Na Cl eqv.。早阶段浸染状矿化深度为1.8~2.5 km,中阶段(Ⅰ)对应的古深度为0.1~1.5 km,中阶段(Ⅱ)成矿深度更浅,近于地表。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铅锌矿化主要形成于岩浆流体与天水的混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杨宗文  刘灵 《贵州地质》2014,31(2):105-108,146
对贵州黔东镇远金堡铅锌矿床碳—氧、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解石和白云石碳同位素在-5.7‰-6.9‰,落在典型的火成碳酸岩区域(-5‰-7‰);氧同位素在11.2‰12.2‰之间,略高于火成碳酸岩。闪锌矿硫同位素分布集中,在11.5‰14.2‰之间,结合该区域的碳同位素,暗示成矿物质来自于深部地幔或岩浆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6 238℃之间,冰点温度在-1.8-24℃之间,对应的盐度为2.926.1 wt%NaCl eq.,判断该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高盐度的成矿流体。从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变化趋势分析,成矿温度及盐度范围变化较大,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过程,可能是岩浆热液在降温减压的过程中发生不混溶现象而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认为镇远金堡铅锌矿床成矿热液来源及其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许英霞 《地质与勘探》2015,51(2):225-237
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在近几年铁矿勘查中新发现超大型矿床,其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滦县群,铁矿形成后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对马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中不同类型磁铁石英岩中的石英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马城铁矿遭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阶段主要形成IIb类气体包裹体和IV类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4℃~580℃,盐度主要位于2wt%~10 wt%Na Cl区间,表现为低盐度特征;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后形成IIa类液体包裹体和III类含子矿物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主体均一温度为120~447℃,盐度0.88wt%~35.32wt%Na Cl,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代表了区域变质峰后阶段变质流体具有多期性的特点;后期热液蚀变阶段形成I类次生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1~239℃,盐度为1.4wt%~21.6wt%Na Cl,表现为中低盐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乌斯河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代表性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估算资源量超过370万吨,Pb+Zn平均品位~15.7%。该矿床铅锌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其围岩蚀变较弱,以白云石化和方解石化为主。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块状、条带状、角砾状、脉状和浸染状等,其中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白云石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沥青和黄铁矿。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成矿物质来源不清,致使该矿床存在热水沉积成因、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以及MVT型等多种成因争议,难以建立统一成矿模式。本文对乌斯河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开展原位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查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还原硫的形成机制和示踪成矿过程,为认识该类矿床铅锌成矿作用提供新地球化学依据。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乌斯河铅锌矿床硫化物的还原硫存在不同硫来源,成矿早阶段硫化物δ34S值较低,介于+1.3‰~+14.2‰之间,暗示可能有来自于赋矿地层圈闭古油气系统中的H2S;主成矿阶段硫化物相对富集重硫同位素,δ34S值在+11.0‰~+23.3‰之间,表明其为赋矿地层的蒸发岩的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此外,硫化物的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该矿床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变质基底地层,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地层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综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乌斯河铅锌矿床属于MVT铅锌矿床,富Pb、Zn等成矿元素的流体与富H2S的流体混合是该矿床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湖相白云岩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广泛发育于我国东部新生代地层中。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统计和分析前人对国内湖相白云岩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国内主要湖盆的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形成流体来源及相关物质的响应。根据白云石化流体的碳氧同位素、锶钡比、有序度、pH值、Eu异常、Ce异常等各类指标,将白云石化流体分为原始湖泊、外来淡水、热水热液和海源流体等类型。不同类型流体来源改造下生成白云岩所伴生的矿物组合不同;不同白云石化流体通过微生物作用、准同生作用、热液作用和埋藏作用等方式对原始碳酸盐岩进行白云石化作用,不同白云石化作用机制直接制约了其物质响应过程。提出了未来利用定量分析技术深入开展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分析、准确判断成岩流体类型或成岩作用机制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碳、氧、氢、硫、铅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热液脉石矿物的δ13CPDB为-4.24‰~0.93‰,δ18OSMOW为15.92‰~23.24‰,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变化于12.94‰~19.4‰之间;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32.2‰~33.48‰,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一,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62~18.02、15.49~15.63和37.57~38.35,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震旦系—志留系。脉石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FI为-92‰和-113‰,如果取成矿温度200℃,根据δ18O石英值计算的相应流体包裹体的δ18O水为6.03‰~12.73‰,推测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大气降水为主的盆地卤水,或为其他来源的流体与有机质反应形成。成矿流体87Sr/86Sr为0.70967~0.71146,高于赋矿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90~0.70945),表明成矿流体流经了古生代地层(及基底),并与其中具有高锶同位素比值的碎屑岩、页岩和泥岩等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相似文献   

19.
<正>鹿井铀矿床位于南华活动带武功-诸广断隆区,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段。区域上受南北向万洋-诸广隆起、东西向九峰-内良隆起和北东向万长山隆起联合控制。为了厘定矿床成因,本文从成矿流体入手,对铀矿化关系密切的成矿早期的脉状白色石英开展了系统的H、O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成矿早期脉状白色石英的均一温度单峰值区间为190~270℃,均值为228℃,盐度在6.6%~12.8wt%Na Cl,双峰值区间分别为6%~8wt%Na Cl和10%~12wt%Na Cl之间,均值为9.2wt%  相似文献   

20.
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MVT(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带东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囊状产于下石炭统忠信组滨海相石英砂(砾)岩和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之间,少量呈不规则脉状分布于白云岩中。其主矿体中铜的品位极高,2013年入选品位为15.5%;矿石主要呈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局部偶见石英。发育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两个成矿阶段。选取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硫化物矿石中的闪锌矿和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玉水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气液比5%~20%,均一温度范围为90~289℃,其中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2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2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10℃,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8%~15%。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是H_2O,个别气相成分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层控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